1、
近日,一则“四川广安女副区长被男友施暴致死”的新闻在网络上发酵。事情是这样的:时年41岁的四川广安区副区长黎永兰于2017年10月22日晚被同居近男友林雪川袭击后重伤入院,抢救无效死亡。受害人至少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生活在男友的家暴阴影下,曾几次尝试分手未果。
让我们借由上游新闻的报道来大概了解下事件两位主要当事人。
黎永兰:
工作上:从老师到工作能力突出的副区长。被同事评价为:“工作很有一套”,“能够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上级组织对她较为认可”。
感情生活上:离过一次婚,黎认为上一次婚姻失败是因为家里人介入过多。13年被林以“无耻地非法手段”逼迫确认恋爱关系。
林雪川:有偷窃史,在当地经营数家企业,但负债上千万,离过两次婚,有家暴史,曾把亲生儿子殴打入院。
了解了二人的大概信息,让我们不得不为黎这样年轻有为的女性遭此横祸感到痛心,同时,也震惊于林的可怕程度已经是“渣”所不能形容,简直就是垃圾人。
2、
此前,震惊全国的28岁女教师杨俪萍被新婚5个月的丈夫朱晓东掐死并藏尸冰箱案才刚刚宣判,凶手被判死刑。相信黎永兰被害案的凶手林雪川也定会受到法律严惩。面对一次次的悲剧,我们可能会惊恐万分地呼吁姑娘们选择伴侣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可是,怎么算“擦亮眼睛”?又如何“擦亮眼睛”呢?一旦走眼看错了人,我们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吗?而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从源头做起:从小就好好爱我们的女儿,无条件的爱,尊重她,开明地对待她,让她不缺爱,练就一副远离垃圾人的体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先让我们回到黎永兰被家暴致死案,结合事件的细节来分析说明。
2017年10月22日早,黎永兰的母亲发现一向晚上洗头的女儿竟然早上洗头了,并且洗头发的泡沫里有血迹。
林雪川骂“黎永兰,老子要弄死你”。
黎的母亲听到黎的叫嚣也仅仅是“回了你句嘴”。
晚上,吵架之后的林竟然去到黎娱乐的KTV和黎的同事喝了酒。
2015年, 林在餐馆里当着黎多位亲友的面将黎打伤,黎住院并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林除了借款外,黎的工资、奖金等都被控制,平时只有约2000元的生活费。
……
从以上这些信息我们能看出什么?那就是黎以及她的家人似乎都习惯了林的这种恐怖的家暴,极端控制行为。除去男女两性在身体优势上的差异,女性顾忌官场前途,家人安全等等外部因素,很可能黎在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自虐倾向。
自虐型人格在心理学上也叫挫败型人格。这种人相对更愿意待在让他们感到痛苦的环境和关系里。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别人来帮助自己。
黎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里,但还是经常言语上激怒对方,导致对方对她施暴;有职场上的也许可能拿来制衡林的关系,娘家家境富裕,还有两个哥哥,她在痛苦分不了手的情况也没有求助于这些外界关系。经常说认识对方是最大的错误。
这些都很像自虐的一类:道德自虐。所谓道德自虐,是指:有目的地去忍受痛苦,自我牺牲。同时,潜意识里希望用自己受苦来让对方不好受,以获得道德上的胜利。
而导致自虐型人格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早年成长过程中的创伤。这些创伤包括:养育者对他们比较挑剔,很严格,常常让他们觉得内疚;孩子需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父母对孩子有条件的爱,父母无端的指责等等。这些创伤性的记忆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必须付出,必须懂事,必须牺牲才会换来爱。长大后,女孩就会一直重复这个受虐的模式。
在黎永兰被害的这个事情中,黎的妈妈也曾提到:家里虽然有两个哥哥,但是对女儿比较偏爱,所以经常会答应黎的借款要求。
虽然黎妈妈说偏爱女儿,但是家长觉得的偏爱,不代表在成长过程中对对女儿没有严苛要求。在我们中国,我们是习惯于“爱之深,责之切”的。甚至,越爱你越要对你高要求。我们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爱:你优秀,你懂事,我才爱你。这些养育习惯都容易导致女孩自虐型人格的形成。
在原生家庭里缺乏爱,感受不被尊重,会导致女孩长大后对异性的感情难以分辨。没有体验过好的感情的女孩,就会容易被劣质的感情打动,俗话说的,一点小恩小爱就可以骗走一个在原生家庭里不被爱的女孩。
4
我们知道什么容易导致女孩的自虐倾向,那么对于女孩来说好的爱就是那些自虐倾向成因的反面。
不要忽略女孩的感受,他们更敏感,他们比男孩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多给他们拥抱,不给他们太多的限制,给他们无条件的爱,让他们知道我们爱的是他们本来的样子,不对她们过度期待;认可他她们的一点点努力,帮她们找到真正的自信;不用俯视的眼光,而要用平等的眼光,向她们展示父母间的甜蜜,教会她们真正好的爱情和婚姻是什么,让她们成为一个真正会爱人,能被爱的公主和女王。
当然,相比罗列出什么是对女儿好的爱,我倾向于认为让父母认识到给到女儿在爱方面匮乏是更坏的一件事,只要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及可能带来的后果,接下来的事会容易一些。毕竟,只要我们走在正确方向上,怎么走,我们的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