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又过去了,你是离梦想又近了还是又远了?
每天我们都努力地工作、勤奋地学习,可是过完一天,又迷茫了,好象这一天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学到,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空。
勤奋真的可以改变人生吗?
不能,因为我们走入了一个个的误区。
误区一:勤奋到能够感动自己就会有收获
读大学那会,同宿舍的小丽是最勤奋的,每次上课课堂笔记都整整齐齐好几页,下课就呆在教室里学习,有时候晚上熄灯了还在楼道上看书。可以每回考试都拿不到第一,甚至一次还落在宿舍里最喜欢临时抱佛脚的女生的后面。
小丽非常不能接受,为什么她那么勤奋却还输给了喜欢偷懒的。
小丽虽然一字不漏地把老师的话都记下来了,看到蜜密麻麻的记录她就觉得她认真听了课,真的可以感动自己,可是关键的知识点却不知道在哪,每晚在楼道上看书到很晚,结果睡觉经常做梦,睡眠质量不好,还有了轻度的精神衰弱。
大学时选的专业大多都不是我们喜欢的,我们也都知道读书好不好并不能决定最终的分配,那时候已经开始不包分配了。很多同学还没毕业父母已经联系好了接收单位。
小丽的勤奋来自于她的焦虑,她觉得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未来在自己手里,所以她比我们所有人都勤奋,可是这样的勤奋又不是来自于内心的热爱,不过是为了感动自己,让自己认为我勤奋了,没有浪费时间,天道一定会酬勤。
可惜,虚假的勤奋终归换不来收获,没有深度思考过未来的人生规划,就算当时全拿到了第一,走进社会也还是高分低能。
为什么我们往往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因为感动自己远比深度思考容易,自动选择自己舒适的方式是人的本能,就象没有人会主动选择吃苦一样。
误区二:每天的忙碌就证明时间没有虚度
小黄辞职后,决定自己开个公司,然后就象所有的创业者一样,开会、加班、见人、失眠,圈里经常晒合照,晒加班,可是过不了一年,就陷入举步唯艰之中了。
雷军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最著名的因勤奋而倒闭的就是诺基亚,一夜之间的所有的勤奋就被智能手机给打败了。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
而我们自己满是书籍的书架,手机里阅读APP里还有好几十本,一个月也读了一二本书,可是合上书之后,就不记得到底讲过什么。
每天开会学习培训,各种资料归档整理之后,就束之高阁,等到有一天要用的时候,又开始从头翻找。
每天处理不完的信息、回复,但一天结束的时候又感到枯燥和沮丧,虽然这一天感觉自己忙得脚都不沾地了。
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围绕这些浮浅工作的表面忙碌全成为本能。
而人往往觉得金钱、吃喝玩乐休闲的生活才是目标,但讽刺的是,工作思考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带来享受,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人在深度思考,沉浸于某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
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迅速掌握复杂工作的能力,工作生活质量和速度方面达到精英层面的能力。
所有看起来很忙碌的行为被认为就是能力的理念,已经过时了。
知识爆炸的时候,从信息中提取价值的行为往往并不忙碌,也并不需要靠忙碌支撑。
我们更需要的是深度思考,深度是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深入理解事物本质。
通过深度思考,熟练管理注意力,学会从每天的工作生活信息中断离舍。
一个木车轮并不复杂,也不高贵,一个勤奋的人一天可能会做一百个。
但木车轮经过深度思考过后,工艺、取材、打磨等等又可以是最复杂的,一天也做不出一个,制作它的人就变成了匠人,最无可替代的人。
不管我们是营销人员、咨询师、程序员还是作家,律师,学习工作生活都算是我们的一门手艺,如果能够精心打麿,心怀敬意,就可以象工匠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意义。
比马云勤奋的人肯定很多,可是马云对电商的深度思考,成就了阿里。
比雷军勤奋的人肯定也很多,可是雷军却说”天道不一定酬勤“。
深度思考不是人的本能,它需要我们不断的有意识的训练,抛弃浮浅的工作学习表相,所以它不会是快乐的,但它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勤奋不能改变人生,学会拥抱深度思考,通过深度思考来培养个人技能,这远比低效率的勤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