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爱与伤害,谁说了算?

据不完全统计,孩子的教育费用占到家庭总支出的一半以上。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是孩子们的未来。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在孩子的教育资源上做起了文章。

拥有25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汇集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众多经典案例,体会到父母不易的同时,也感受着家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值得为人父母的反思,也让还是孩子的你看到父母的付出。

先说父母,看看父母是怎么看待孩子的学习的?

1、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

很多父母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大学,拥有一份好工作,这种朴实的梦想值得被尊重。

然而也有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期望又进了一层,考上重点大学,考上名校成为理想中的目标。其实,无论是工人出身,还是知识分子出身,教育资源的差异并没有倾斜到如此的程度,只不过都体现了为人父母的焦虑。

2、只关注成绩,好成绩过度奖励。

很多家庭的孩子,在家里除了学习,其它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连看电视也成为调剂学习疲劳的仅有方式。当然,父母这么做,也是希望能够在家长中获得好评。

考了好成绩,全家脸上都是幸福祥和一片,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父母都会满足。反之,就没有好脸色,也没有好气氛。其实,好成绩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奖励太多,常常陷入无尽的压力之中。

接下来,说说孩子,孩子是不是真如父母想的那样呢?

1、网瘾少年。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有时候倔起来,要气死人。其实,孩子不听话,想让你当他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由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的选择。

做父母的不是不理解,只是做不到,一心只想要孩子的成绩,认为孩子的人生自己应该负责任,处处替孩子选择。

做孩子的,常常为了逃离,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全岛,渐渐迷上网络。

2、坏成绩谁买单。

父母眼中,孩子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可成绩依然不好,该谁来买单呢?也许孩子只是表面上屈服于家长的压力,每次坏成绩一出,潜意识当中还有一丝丝快感,然后才想到糟糕,就考砸了。

如果发生在高考这样的转折点,究竟谁来承受呢?孩子自己承受不了,怎么办?曾经的自己因为高考的失利,否定自己,害怕出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父母的爱,让关上的门又开了另一扇窗。家庭是一个系统,父母能做的,就是理解孩子,教会孩子对抗挫折的能力。

1、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一片天。你给孩子小小的世界注入什么,长大后它就呈现给你什么。

两个孩子推撞摔倒了,你是带着孩子,来到摔倒的孩子面前只是说一声对不起。

还是表达你的共情,拥抱孩子受伤的心。全在乎你的选择与更进一步。通过共情的方式,理解孩子的感受,表达的是爱,相反则是冷冰冰的公事公办。

2、培养孩子的挫折商。

孩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你是事事包办,还是民主投票征求孩子的意见,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性格。

什么都替孩子选择、包办,到工作、恋爱、结婚,没办法包办的时候,受伤的只有孩子。如果小小的世界里能够经受挫折,并站起来,那么长大后的世界,也能自如地站起来。

在家里,父母给孩子的究竟是爱、还是伤害,相信通过感受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明天就是母亲节了,祝愿妈妈们节日快乐,心想事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家会伤人》:爱与伤害,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