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蕊姐问题:如何治疗松鼠病?

中午正在往嘴里塞红烧牛肉的时候,收到了蕊姐一条消息: 我松鼠病️️又犯了,怎么办?

本着认真负责的真诚态度,作为一个在自我疗愈路上掉坑无数的老松鼠,我决定克服拖延,立刻写一篇小贴来回复蕊姐的问题,同时便于更深一步探讨,共同进步。

看病,总要先从病因问起,找到根本原因,解决自然不是问题。

一、为什么会犯松鼠病?️️

1. “信息”=“知识”。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知识更替速度,为了抵御内心的焦虑,缓解进步的压力,信息囤积就成为了常态。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信息”和“知识”是划等号的。以为,只要一键收藏,就可以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去阅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利用这种信息量不断增多打造的“可能性”增强自己的知识自信。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识”。信息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只存在于个体的头脑中。未经内化的外部输入都仅仅是信息,不是知识。囤积再多,也无法改变你脑中空空的现实,承认这一点咱们再接着往下聊。

2. “任何益处即可”的底层原则。当面临选择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使用“任何益处”的思维方式。一旦发现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的理由选择。“万一有一天会用到怎么办?”“如果不用,可能会落伍”,于是保存、收藏、囤积。其实,大多数,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有用。

3. 活在未来的人生态度。我们总是把人生比喻成一条大路,前方是目标,现在是在为目标做准备,做计划。未来才是我要去的方向,所以我囤积一切可能有用的东西,留给将来。未来永远在路上,却从不曾到来,囤积的信息留给未来,却从不曾使用。其实我们不是活在未来,而是现在。如果信息对现在的你没有什么价值,对你正在努力的事情没有帮助,为什么要选择呢?未来不是你的人生,现在才是。

二、如何治疗松鼠病?️️

觉察就是改变的第一步。当意识到自己又犯了,那我们就已经走在治愈的道路上了。松鼠病就像脚气,可能反复发作,只能慢慢调理。改变旧习只能靠建立新习。而新习惯的建立需要一个自我调整的漫长过程,不要奢望有速效良药,告诉你一针见效的,必定是江湖骗子,小心为妙。要做到自我治疗,以下3点经验供参考:

1. 手艺人思维。把自己当成精心挑选工具的手艺人,只有当益处能影响到核心因素并且大于害处时,再去选择。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克制极致地选择自己最需要的才是负责的人生态度。运用手艺人思维,要明确你追求的核心因素(或者你的目标),只有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足够大时才选择,否则,就请毫不犹豫的舍弃掉。不要怕错过了就找不到,要相信,当你真正需要的时候,你一定会找得到。这里可以使用“5个问题法”来帮助你识别一份资料要不要留存:    Q1 我当下需要么? Q2 是否已有替代?  Q3 有什么益处?Q4 有什么坏处? Q5 我准备花多久,什么时候看完? 如果这5个问题你都有清晰的答案,那么你肯定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2. 建立可靠的个人知识处理系统。再好的信息,如果不能变成大脑中的知识,那也只是无用的摆设。个人知识处理系统可以帮助你实现信息的内化吸收,把库存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我给自己设置的知识处理系统包括三个方面: 1⃣️收集系统 2⃣️工作台 3⃣️归档系统。 

首先,收集系统是建立一个“工作筐”,把一切经筛选后觉得有用的资料放入其中。处理原则是固定存放、统一编码、每日清空。将所有资料归为一处可以缓解我们大脑的压力,不再担心存没存,存在哪儿,找不到的内心焦虑。不建议采用电脑文件夹的方式进行存储,因为不便携无法做到实时同步。我采用的是印象笔记文件夹,采用“剪藏”功能把要看的资料统一归在一个名为“inbox”的工作文件夹中,可以实现实时更新,随时存放随时提取,非常方便快捷。

其次,工作台是信息的处理场所。我们大多数人最常用的工作台是电脑桌面,但是这里我也推荐采用实时共享储存的云端系统,如:百度云、为知笔记或印象笔记等。在处理工作筐中的材料时,我会根据类别在工作台中设立不同的子文件夹,例如“工作相关”、“考试资料”、“兴趣爱好”等,对工作筐的材料进行分类,然后阅读思考。由于工作筐要做到每日清空,但是资料处理可能未必当日能完成,所以工作台的重要作用就在于给工作筐中的资料分类及设置完成日期。如果是段短文章,例如微信中有价值帖子,建议利用碎片时间处理,在工作台中分类、阅读完后,立刻完成心得总结,然后根据自己需要决定是否要存档还是删除,不占用额外时间和内存。如果是需要长时间处理的资料,建议在工作台中建立项目文档,标注截止日期,待完全处理完成后再进行存档;如果是需要长时间处理但是却不是当下需要的资料,建议在工作台中设立“将来也许”项目子文件夹,统一命名后存放其中。

最后,是归档系统。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值得保存的资料原件等统一保存在归档系统中。归档的原则是统一命名、分类管理、定期回顾。这里的命名规则建议与工作筐和工作台保持一致性,减少记忆和识别所花费的精力。同时,建议将归档系统与周回顾、月回顾结合起来,抵抗大脑对知识的遗忘,这里推荐anki工具,像是随身闪卡一样,帮助你回顾知识,温故知新。

3. 输入输出的闭环体系。小时候我们一个学习周期结束后,都会考试。虽然考试是我这种学渣心中无比的痛,但是不可否认,考试就是个非常好的输出反馈方式。考一次加深一次印象,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加深一层。然而,成人的世界里并没有考试,如何检验自己掌握程度呢?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原则:有输入必定有输出。要么给别人讲出来,要么作为练笔写下来。当一个概念被你重新输出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有说不太清楚的地方。这就说明,知识并没有掌握到家。不但能检验知识,还能练习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忌惮于“存了就要进知识处理系统,输入了就要输出”的压力,我自然就不会随随便便再去囤积那么多看似有用的资料了。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资深老松鼠的自我疗愈心得体会,供蕊姐参考。可能有表述不太清楚的地方,愿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答蕊姐问题:如何治疗松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