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所是即为美

严格地说,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所指向的是“绝对的真”,美学所指向的是“绝对的美。”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与宗教,或许日常的审美标准千差万别,但是最高层次的审美,都有着共同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绝对的美。”也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的理念”,康德的“自由”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日常的审美,犹如对二流三流的作品的评判,应当归于二流还是三流莫衷一是,但是一流的作品,大约就不存在分歧了。

我们先看看这幅图:


是其所是即为美_第1张图片
橱窗里的鞋子

这幅图是一双橱窗里的鞋子,这双鞋子美吗?美!当我在看这双鞋子时,看到它鲜亮的外表,柔滑的曲线,想到穿上它的袅袅婷婷的身材,不自觉地就想将其收入囊中。这样的美感,主要来自愉悦。换作另外一个人,或许不中意它的颜色,不中意它鞋跟的高度,产生不了愉悦,他很可能就不认为它美了。

再看下面这幅图:梵高的《农鞋》

是其所是即为美_第2张图片
梵高的《农鞋》

在日常的审美当中,你可能会觉得这双破败的农鞋,到底比不上那双橱窗里的新鞋子漂亮。看看海德格尔对梵高《农鞋》的描述: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旧农鞋里,聚集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皮制农鞋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

这幅画中,你可能没有上幅画的愉悦感,但分明感受到了精神上的震撼。美感经验是直觉而不是反省的,不需要追究其根源,追究其因果关系。从审美来说,梵高的《农鞋》就是指向“绝对的美”的艺术品。

以上两幅图的审美,就像朱光潜《谈美》中——希腊女神的雕像与血色艳丽的英国姑娘——所示一样,将审美的美感与快感或者说是愉悦感混为一谈了。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审美是人的审美,审美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和欲念都暂时失去其作用,意象与实际人生中拉开适当的距离,聚精会神,过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明白了审美(艺术)与日常审美(非艺术)的区分,就明白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飞跃,一切始终是一个意象的生成问题。文学,也是一种艺术。文学就是一种表现品,力求表现“绝对的真”与“绝对的美”。

正如寻虎老师所言:是其所是即为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其所是即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