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小曼姑娘最近在学德语,单词又长,语法又难,学一学很容易就想放弃。就算是兴趣也无法成为她最好的老师了。对着全彩德语天书,小曼转了转脑子,兴趣的动力消耗得太快了,那“性”趣是不是能推一推自己呢?
瞬间想起网络传说之一:学什么语言交说这个语言国家的男/女朋友,保证语言水平一日千里。
又想起另外一个江湖谣言:德意志特产帅哥。
这1+1妥妥的大于2呀,还能顺带解决多年独守空房问题。
不淡定的小曼马上调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私下打探,会说德语的,优秀(单身)男子。
不负有心人,很快小曼认识了一个在魔都学汉语的德国人,Leon。第一次见面,是就是在小哥学校附近的咖啡厅。在极简的“Hi”与“Hi”之后,两人陷入了较为尴尬的沉默。天气、文化差异、美食、旅行、家庭各种话题在小曼心里跑了一遍,“so” 漫长的拖音后跟了一个最安全的问题:how do u feel like shanghai?(你觉得上海怎么样?)
L小哥微微一笑,嘴角漾开一个漂亮的弧度,“It's good.(还行。)”
短暂的尴尬空白。
小曼也努力保持微笑,“How about the food?(吃的怎么样?)"
L小哥微微一笑,”Not bad.(另一种形式的还行。)“
”Gut. Gut.“小曼点了点头。”Well”语音拐了两道弯,“Is Chinese hard?(中文难吗?)”
L小哥晃了晃一头金毛,摆了摆手,“Not exactly.(花式还行。)”
小曼深吸一口气,是时上来的咖啡解救了她,“Let's enjoy coffee.(喝杯咖啡压压惊。)”
Leon的确又高又帅,不开口讲话的时候,美成一幅油画。但只要开口讲话,秒变话题终结者。
【 二 】
之前认识一位来自神秘古国埃及的大叔,年轻时到布达佩斯创业,不是经营饭店餐饮业,而是做木材生意。英语说得溜溜,可惜匈牙利语一句不通。很快他认识了一个妹子,当地人,但不会说英语。跨越了语言的藩篱,两人还是勇敢相爱了。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只能依靠零星的几个常用单词,连比划带猜,妙趣横生。再经常在一起做一做快乐的事情,甜蜜非常。
为了融入当地生活,也为了更好的经营木材事业,埃及大叔苦学匈牙利语。半年后,大叔的语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女朋友之间也能基本实现日常对话,在做完快乐的事情之后,也开始探讨一些面包与牛奶,诗歌与远方。随着词汇量的扩大,表达能力的提高,两人很快进入了三观决裂的阶段,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几个礼拜后,草草分手。
这个故事解答了一些人的困惑:说不同母语的恋人之间怎么吵架?
答:跟大多数的同母语的恋人一样。大喊大叫,斯逼冷战。可能人类在情侣吵架这事上,也跟做快乐的事情一样,缺乏想象力。
当然,不同母语的恋人也会遇到一些因语言或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特殊情况。
美国著名鸡汤读物《饭•祷•爱》(《eat, pray and love》)里面讲了一对美意结合的夫妻,妻子是美国人,精通意、法、中三语;丈夫是意大利人,英语勉强沟通,看文章内表述可能也停留在国人“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水平。从表象上看,丈夫似乎非常不占优势。想象一下,如果两人开战,妻子拉出三国大炮来,轮番轰炸,只有一架意大利炮的丈夫怕是很快就会招架不住,败下阵来了。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在两人公寓内有一堵特别的墙,专供妻子在争吵时使用,上面用黑色粗体记号笔写满了意大利脏话。原因是,两人争执时,丈夫吼得声音更大,语速更快,让妻子没有插话的机会。
可见,在这件事情上,语言种类数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战斗力指数。语言的本质还是一种交际工具,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如果对方无法get你说的话,就算骂得再狠毒,恐怕也只是你在自嗨。
除了语言,还有文化这一大门槛等着时不时绊倒几对恋人。
闺蜜曾交往过一克罗地亚男票。来自好山好水好地方的男票,博学而幽默。但相处久了,两人之间还是少不了有些摩擦或争吵。在一次争吵中,男票气急之下,脱口而出一个词“Monkey(猴子)”。
闺蜜一愣,黑人问号脸,“What?(啥?)”
依然在气头上的男票,粗声粗气地重复了一遍,“Monkey!You’re monkey!(猴子。你是个猴子。)”
闺蜜满脸困惑,这是最新的网络热词?还我听错了?“Why(为啥?)”
男票也愣住了,“What?(啥?)”
顿时,吵架气氛全无,开始了跨文化大讲堂。在克罗地亚语中,“猴子”意义类似于汉语的“猪”。同是将人比作动物,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意象。
前一秒还剑拔弩张的两人,后一秒却哈哈大笑,再后一秒,又开始新一轮的争论“猪和猴子哪一个动物更适合骂人?”
【 三 】
故事回到最开始的小曼姑娘上,最新的消息是她又认识了一位刚到魔都工作的德国工程师(话说,这个世上最合适与工程师这个词搭配的可能就是有点nerd的德国人了吧)。有了前车之鉴,这次小曼比较谨慎,先聊了一段时间的微信,确定能正常沟通之后,才约了见面,时间在这个周末。结果未知。
《圣经》里面有一座巴别塔,说着同一语言的人们相信劳动创造奇迹,希望建造一座直通向天堂的宝塔。这一计划成功引起了上帝的注意,微服私访民间,打乱了人们的语言,使得人们之间无法相互交流,只能各自流浪,巴别塔计划也只能中途放弃了。所以在人类历史之初,不同语者,等同于非我族类。机智如上帝早已看透了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维系方式——沟通。如此,无论是同国还是跨国,感情的发展也需要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语言本身只是个中性条件,它可能拉近两人的关系,也可能毁掉两人的未来。真正关切的还是在于人与人的因素。
所以,我们只能预祝小曼姑娘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