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腔》:能让我知道一点点就够了

《脱腔》:能让我知道一点点就够了_第1张图片

自主阅读是从小说开始的,那时我10岁刚过,一本书到手总是先翻到末页,想提前知道公主和王子是否过上了幸福生活——开玩笑的,我10岁的时候,有公主和王子出没的书籍统统被当做封资修或烧毁或锁紧了书库,能拿到的故事书只有《牛洋天》《艳阳天》等等充斥着阶级斗争绝没有男欢女爱的的文本。饶是这样的小说,也有情节有情节就有跌宕起伏,对不对?那《艳阳天》来说,马小辫希望大雨小雨不停歇地下个49天让社会主义的禾苗统统烂在田里的毒誓有没有变成现实?如果幸运地拿到《第二次握手》这样的手抄本,苏冠兰和丁洁琼的爱情到底开花了还是夭折了,就更让人惦记得拿到本子就先直奔最后一页去了。

《脱腔》是《阿城文集之七》,排列在之前的《常识与通识》、《威尼斯日记》、《遍地风流》等等都读过,也是被媒体宣传蛊惑得,觉得遇见阿城的书不带一本回家读读像是没有文化,就借了回来。依例先看最后一篇,《谈王朔》,是记者的采访实录。记者的采访实录也能作为自己文集中的一篇?再读文章,似无新意,罢了罢了。

《脱腔》:能让我知道一点点就够了_第2张图片
杂家阿城

书已经被我扔进了书堆里,打算过两天赶快还给图书馆,省得过了期要罚款。终归觉得阿城的书不至于无聊至此,就又拣出来规规矩矩地从头来——

第一部分,“《华夏人文地理》卷首语系列”。大概是担任这本杂志的主编时在杂志付梓前写的急就章,像《活的楚文化》、《关于汉字的思考》、《盐的启示》等等篇什,虽有珠玑之词句,却解不了我的渴,于是疑惑:像阿城这样大名在世的作家,何以为了文集要拼凑一本似是而非的书呢?

嘀咕着进入到《脱腔》的第二部分“阅读”,“阅读”的第一篇是《苗族传统图案与上古文明》,涉及到他先前出版的一本《洛书河图》。这本书出版前后各种议论甚嚣尘上,那是别人的热闹,与我无关。“洛书河图”,就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书名,都让我觉得犹如“堪舆”一般不是我能把握的话题。现在,关于《洛书河图》的文章就在眼前了,那就看吧,原来《洛书河图》与“堪舆”关系不很大,关乎天上的星星以及汉以外先民因着天上的星星申发的各种文明,岂不很有意思?当即下单购买《洛书河图》。

此文以后一大堆给各种友朋的作品所写的序言,这类文章,所序之书得多少读过一点才会掘出妙处来,可惜,大多没读过,也就体会不了大家所写序言好在哪里。至于读过的几本,甚是疑惑:读来并不像你推荐得那么好嘛?于是觉得,裹挟着友情债的序言看看就是了。

却又遇到了《轻易绕不过去》。

《轻易绕不过去》,怎么看也不像是序言或者书评的标题,想必,是阿城先生遇到一个名叫李辰冬的一本书《诗经研究方法论》,大惊失色以后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缓过神来。我读这篇文章已经是两周前的事情了,至今还处于一想起它来呼救大惊失色的状态。为何?因为,这位李辰冬在他的《诗经研究方法论》中开宗明义:“《诗经》是周宣王三年到幽王七年间燕南人尹吉甫一人所做”,这也太突破我的知道底线了吧?

我距离阿城的学养,太远太远,所以,我不会像他那样顺着《诗经研究方法论》找到李辰冬先生的《诗经通释》和《诗经研究》非要将这一脉关于《诗经》的释读弄个水落石出。可是,阿城的这篇蜻蜓点水,让我感知到,学问原来那么有温度有意思。而一本《脱腔》能让我知道这一点点,就足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脱腔》:能让我知道一点点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