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蓝羽轩,DISC的A1班学员(根据雨轩分享整理)。
前年加入牛范,正式转行做社群运营官,曾运营过上汽、中信等30+企业社群项目,获得客户的认可和学员喜爱。
我的分享主题是《从小白到运营官的成长之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开篇呢,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的小故事
刚刚碧落也说了~我们很早就认识了
12年12月3日的时候,我在豆瓣发了一篇日记,分享我自己设计制作的手帐本;有一天,我发现忽然多了好多人关注我、在帖子下留言,终于在一个豆友的留言里找到了答案:我的这篇分享在豆瓣首页飘了三天
我仔细阅读大家的留言,发现这样一种情况:
很多豆友留言说想要买我设计的手帐本
那时候我凭着一种直觉,上网快速了解了下制成产品的大致成本,火速开了个贴调研用户真实的购买意向:
结果我收到了700+留言想要购买的贴子,我就觉得这事儿靠谱;
马上又开了一个「预售贴」,记录我从产品设计到研发到和工厂交流、到样品等等这一路的艰辛和进展,同时也在微博上同步展示,后来还开了一个QQ群(那时候还没有微信),和关注的粉丝在群里互动~
有个很意思的事儿我记忆犹新,当我把产品进度消息分享给大家,群里粉丝开心之余,忽然说:你没开淘宝店啊!我们在哪儿买啊!快开店!
于是他们自发研究起淘宝规则,连线一步步告诉我怎么申请淘宝、帮我搜淘宝开店考试答案、告诉我怎么上架……我就这样在大家的「逼迫下」开了我的淘宝店,上架的第一个链接,只有文字标题没有图,然后就这么卖出去了……
今天来看,1.0版的手帐其实有很多不足,源自对粉丝支持的感谢,每一单我都会亲手写很多字的感谢短信,并且赠送礼物。
我其实自己也很忐忑,很惊喜的是,当大家拿到产品的时候,会给我写很多好评,并且在群里还会自发地帮我推荐产品、在豆瓣里自发的开使用测评和开箱贴帮我宣传;当有人质疑时还会主动帮我解释……
时间线:
12月08日 豆瓣首页
12月09日 购买意向
12月19日 调研用户需求+修改设计
12月下旬 南下寻找工厂
12月27日 样品调研、最终定稿
01月6日 正式预售
大货抵达、家人帮忙装箱发货……
由上面的时间线也可以看到,我的反应速度其实也算是非常快的,在整个过程中,粉丝给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励,我几乎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完成了整个产品的设计、研发升级、销售以及售后……
我那段时间每天忙到吐血,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无意间我早已经接触了「社群」。
我大约总结了下,整个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并且让我看到了「社群的铁粉」力量
但实际上,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收获远远不至于「社群」
今天的分享内容和社群相关,就简单说其中的两点
【成长速率】
初代1.0版的手帐你可以粗糙、可以不专业,粉丝可以给你机会等你成长
但是后面的2.0版、3.0版你就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机会去粗糙了
你必须去不突破这个界限成长为能够给他们期待、甚至是超越他们目前的需求。
因此
2.0版我做了一件事:升级全产品线——质量更好、设计更精美、体验优化
3.0版我做了一件事:推出独家产品——挖掘粉丝需求,推出全网独家产品
你和产品的成长的速度,要超过消费者成熟的速度。
同样的,在社群里,你自己的成长速度也要尽可能的超过学员成熟的速度。
你可以不是大咖、不是老师,但在社群里,除了鼓掌之外,你要成为那个能够给到学员态度和方向的人。
另外一点,相信大家都会深深懂得
【不断迭代】
永远不要放弃,对产品的极致打磨和追求
永远不要放弃,对用户的深刻洞察和了解
接下来和聊一下,我和牛范的缘分❤️
说来很有意思,我和刘灏老师在IP营的大咖分享会上第一次认识,那时候他是分享嘉宾,我是工作人员,再后来在IP营聚会上,我和刘灏老师刚好相邻而坐,后来机缘巧合下朋友推荐我加入牛范,发现老板刚好就是刘灏老师;出于对团队的喜爱和信任,我从0开始做社群运营工作。
从零开始做运营,有很多困难
这一路走来感触很多的,我永远感谢这段时光。
一开始,我没有任何经验,尽管我经过思考做了很多准备,到直接上手项目,现场参与率低、互动很尴尬、等等各种情况接连出现,那段时间我形容一下就是:仿佛每天都在面临N次高考、在悬崖边走钢丝一样,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时间时最宝贵的资源,没有人能教你、也没有更多机会等你花时间去学习;
如果短时间内你没办法调整好自己,达成公司目标,那距离「死亡线」更进一步。
按自己性格来讲,如果可以,我喜欢安静的在角落默默做好工作上的一摊事。
做社群运营逼着我必须去和不同的项目方以及学员打交道,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运营官?是否真的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担心自己会拖累团队的后腿、会被公司淘汰……
我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
但是我不能允许自己,没有经过尝试努力和坚持就承认自己失败。
所以我那段时间,每天都在不断的鼓励自己
被批了一顿,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再试试别放弃……
每天得不到认可,都是各种挖坑、然后不断的填坑,那段时间老板也看出来我很焦虑,找我谈过几次话
我也是憋着一股劲,即使在没有人看好你的时候,你也要在裂缝中寻找到阳光,给自己打气,毕竟你过往的积累,不是为了让你走到此时此地的时候,只能发出”啊——“的感叹,你还有很多丰富的表达没有机会呈现出来!
成年人学会的一件事就是:
不会再拿喜欢来作为衡量自己能否做好一件事的理由,面对眼前这个逃离「舒适区」的坎,我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跨越。
在我看来,想要去做的意愿,比能力来的更重要。
好在过去有过类似的经历,它曾经拯救了我
那就把那段时间的力量「借」过来
默默的积蓄力量,等待「一击必中」的时刻
哪怕被推出了公司核心圈,也丝毫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
被焦虑占据大脑是没有办法去破局的
所以那段时间,我无论承受多大的压力,学会去自我调适和屏蔽外界的声音
允许自己有一段时间的「学习笨拙期」
潜下心来,去扎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假缝线」
就是,布料要缝合,上缝纫机之前,先用手缝固定,不用精细,只要防止不移动位置就行。等上了缝纫机,固定好之后,那道假缝线是要拆除的。
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给你做决定,就是假缝线,以便于你大方向不要偏移。等你长大了,那道精细的缝线,得自己缝,并且拆除父母给你的假缝线。
运营的时候也是,先去观察别人是怎么做运营的,思考背后的运营逻辑,然后模仿别人的运营,找自己的差距;最终拆掉那条假缝线,形成自己游刃有余的风格。
自己精细的那条缝线的走向得自己亲自去缝,任何人不能代替你自己去成长。
感谢公司信任,直接给我用项目去学习,实战是提升最快的途径,因为用户会给你最直接的反馈,然后就是接下来的经验总结和复盘,渐渐地,你会感知到底线在哪里!
渐渐地,磨练出你对社群里尺度和手感的把控,反正已经不能更惨烈了,剩下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呈现在现场里!
毕竟,我已经见过悬崖了,知道该在哪里勒马。
初上手运营官的伙伴
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如何开始呢?
我的经验是:用自己最擅长的直球
我司另一个运营官不二,她是大I、特别会聊天、活泼灵动;
而我是SC,内向善解人意,做过咨询师的经历也让我变得敏感、主动洞察用户心理;
那我就好好发挥这方面的特质,给到用户温暖陪伴和细致关怀,同时把控用户心理情绪,及时调整自己的运营内容,这样解构下来,反倒事情渐渐变得没有那么难,你不用变成别人,用自己最擅长熟悉的东西去打球,往往打出好球的概率更高一些!
用户运营本身,尤其是社群运营,最终落地,都是包含着用户服务的,如果你在运营专业上满足不了用户,至少你的服务要能够补上,无论何时你都是一个稳定的存在,给予用户安全感、确定感、归属感、支持和鼓励,
向用户付出大量的情感支持,来收获用户的信任和支持,这一环的用户体验,也会反馈到你的运营效果里!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不是黑暗,而是一段闷头往前探索的旅途,每天在群里穿梭,思考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思考如何激活社群,
一对一的和用户去沟通对接,了解用户动态,方法虽然笨,但好用,我对社群内学员的动态了然于心,渐渐地,我对整个社群的数据开始有了掌控感,我知道该咋样去把控运营节奏,我知道如何去做互动、调动学员参与,我知道一个活动投放大约会有多少人来参与,我知道哪些人是活跃用户、哪些人更擅长用作业深度思考,但我却并不一定知道,这段旅途的终点在哪里。
渐渐地,我对整个社群的数据开始有了掌控感,我知道该咋样去把控运营节奏,每天埋头做这些事,有时候也会沮丧啊!
包括相当长一段时间,被安排做运营辅助而不做前台,是真的很郁闷!感觉自己做这些努力,可能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但我找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潜下心来扎根,这本身就很具有意义。
人间不值得,我自己还是值得好好珍惜。
公司逐渐放心把一些项目交给我做了,随之而来,公司的业务量也上来了,很疲惫很疲惫,如果一直这样可能坚持不下去,出于可持续性,我开始在工作中寻找一些替代满足,给自己充能,哪怕,它可能并不是工作成就,我还是很轻松就找到了
比如说:
学员:羽轩,你为什么每天都是能量满满?怎么做到的?
学员:羽轩,我借鉴了你的运营方法在工作中,真的好用!
……
这些微弱的声音,成了那段时间里支撑我继续下去的动力。
自己的运营技能的增长除了实战复盘
背后也需要学习大量的运营知识
时间和注意力都有限
就需要我「极其功利的快速学习」
从头到尾看完固然可以了解到整个体系
但学了立马去用去实践,比看完更重要
我在实践中找不到的答案
就去书里翻阅目录、去搜索知名运营人的笔记
学到一点、马上去用、获得反馈、迭代升级
刚刚好,完成一个闭环。
公司内部没有竞争的环境让我驱动
全靠自己驱动会给自己人为设置天花板
所以我开始购买运营书籍、以及付费学习
去看优秀的运营人是什么样子的
去观摩别人是如何理解运营的
把帽子抛过篱笆,逼着自己爬过篱笆墙
把自己扔进一个对的可驱动成长的环境
置身其中,自己就主动学会游泳上岸
后来,我去学了三节课运营P2课以及高级用户运营课等等
但后来,我没有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上面
我的目标很明确:
短时间内聚焦「社群运营」去挖一口深井
所以时刻要检视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偏离轨道
如果一直只涉及运营方面的内容
运营也将不具有「延展性」
任何知识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广泛的涉猎相关学科内容
比如:心理、产品、认知科学、营销、新媒体、课程设计、游戏化设计、用户体验……
互相之间都会对运营有所启发、互相借力
尤其运营的底层逻辑是心理学
要用好人性和心理效应,这种时候会感觉心理系是没白读……
职场生存的终极法则:
都是——要成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一开始没有任何优势的时候
耐住寂寞去默默积蓄力量,不断地积累和保持微小的优势
等到有机会被团队需要的时候,刚刚好能顶上
运营是通过一系列细节的完美执行去积累更大的概率推动一个目标行动;
所以很多时候,尤其是社群运营,都会关注执行细节,包括我也一样,发出的内容经常给自己发无数次,反复去调整用户层面的体验,
前面的分享有句话说,前期80%的大量准备奠定了后期运营效果基础,但一味的只去关注执行层面的细节,会让自己只能做一个执行层面的运营官!
无论是眼界还是格局,都会变得狭窄。所以还要抬头去看看外面,从更高的层级去关注整个运营设置,思考整体的逻辑架构,要我说,运营的系统规划,把它提到多重要的位置都不为过,规划好了,后面会像滚轮一样、互相借力自行驱动!
所以,每一个项目的运营过后,跳出细节看看整体,在每一个环节是否有能够迭代优化的地方,那里,也蕴藏的你可以进步的宝藏。
一开始,我们往往会关注「术」的层面
通过刻意磨练自己的运营技能,有了几项拿的出手的技能
成为一个应对社群里常见情况的「战术家」
后期当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
单靠「战术」很快会遇到精力不够等业绩增长天花板
这时候,你就需要思考
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依靠运营策略去驱动用户成为「战略家」
而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围绕着运营的学习,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就是你不再会相信「靠运气」这件事
遇到一个问题你可能会自动开始分析拆解: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会经过怎样的流程?
每个流程能分解多少目标?
每个步骤我有什么资源?
每个环节的最小动作是什么?
我可以通过什么来激励用户?
……
不断地用「运营思维」去改善自己思考问题的视角
驱动综合能力的提升
(然后变得越来越C[捂脸])
运营官也需要持续不断地自我成长,一味沉溺于重复低阶目标,不去勇敢的突破舒适区,会失去探索运营的汪洋、成长为专业人才的机会。
初阶运营:抓住目标和手段,重点关注自己能对什么指标负责。
高阶运营:认知升级,把各种手段用可参照的逻辑组合起来。
再往上,就是努力从“执行者”迈向“操盘手”的进阶
诸如:对复杂指标和问题进行拆解和梳理,更好地驱动团队;负责产品中长期的运营策略和规划,更好引导、激励用户发生某些行为。
作为一个运营官,也有自己的运营小Tips
昨天刘灏老师讲过,社群运营和经营关系有着天然的联系
从「心理」视角去切入看,好的社群其实和好的关系一样,具有滋养和疗愈的作用。
它能影响群内的成员,让内向的人敢于说话,让自卑的人绽放光芒,让刺头成为最得力的助手,让每位成员拥有留在社群里的意义。
在关系中,我们最需要的是「被看见」,社群成员的存在被看见即拥有天然的疗愈力量。因为每一条信息的背后都是渴望被看见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限于条件未被满足的那颗上进、积极、追求卓越的心,一旦被看见,就如点燃火种一样熊熊燃烧,具有生命力。
社群运营官往往是学员第一个接触到的人,初次接触就要产生好的链接,至少要留下方便链接的入口。
运营官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设,至少要成为学员愿意去接触的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从热情和理解开始的,运营官同样也是一个产品的终端,并且担负社群产品直接接触用户的体验层,因此同样肩负打造用户体验的使命。
运营官需要分出你的关注尽可能的给到每一位学员,尽快抓住每个人的动态和特点,做到了然于胸。以至于在同一时期,班里的学员哪几位在出差、哪几位在哪个国家比HR还要清楚。
社群运营官在学员心目中的人设从最开始的热情易亲近、到后期带有老师视角的鼓励,大抵是螺旋上升的路径。
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中由于历史的因素,有着天然的内敛。
这就使得我们传递情感的过程中,有所收敛。比如明明你想向你的伴侣表达内心100%的爱意,实际上哪怕加上表情、动作、声音的配合,最终传递到对方那里,TA也只接收到了40%的爱。
那么我们在社群里的情感传递又如何呢?
对于我这种高S特质的,我用的方式是:每一次有目的的情绪表达,都需要尽可能的更热情、更激动、更有活力。在激励学员的时候,那种透过屏幕的肯定与赞赏一定要传达到位。
简而言之:
如果你想要一个微笑,请先给TA一个大大的拥抱。
如果你想传递100%的支持与赞赏,你需要热情的传递出150%的肯定。
人类是个很奇怪的动物,当我们有了清晰的目标和成长路径时,这个目标门槛比较容易上手、又和我有关系、对我有益处、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好像还能炫耀一下、还能在同伴之间获得共鸣,就总会忍不住想去试一试。
所以,运营官需要做的事:不断告诉学员一个目标,并让TA看清成长路径。
运营官不是KOL,但有时候它却是每位学员背后的推手。
关键时刻,需要你狠狠的先把TA推下场,简单粗暴的告诉TA“怎么做”,并给予鼓励和指导,当TA上场的时候,做那个带领大家给TA鼓掌的人。
当TA看着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完成一次分享成就时,那种喜悦也会成为养分。
如果非要祭出运营官的终极兵器,会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
要让学员从你身上感受到「热情」,并自发把从你身上学到东西传递出去。
我常常收到学员这样的问题:小羽你是怎么每天保持高活力的?你真是满满的正能量,你每天这么鼓励别人,有人鼓励你吗?你究竟怎样每天都拥有这么饱满的热情的?……
没错,有时候运营官就需要成为社群中最具热情和正能量的代言人。
唯有心存热爱与感激,才会让学员从你身上感受散发的热情,并自发传递出去。
所有运营活动的终极目标都指向一个:
让用户在社群里愉快地消耗彼此的时间,最终达成我们最终的运营目标。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从0起步的运营官的心路历程
某天睡前看到这样的话
感觉也正是我这段时间的写照
学习不一定有结果,但选择学习的过程一定有积累和收获。
经历过低谷,就不会再害怕
唯有找到一个你可以长时间持续投入的热情所在,才可抵御岁月漫长。
以上就是我(运营官雨轩)的分享,感谢大家收看❤️
所有的成长和成功都没有捷径,都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感谢雨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