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育草莓看培养孩子

从培育草莓看培养孩子_第1张图片

在草莓下来的季节到市场上闲逛,看到很多草莓,随口和卖水果的聊几句,他告诉我大田和大棚作物的区别:1.大自然里成熟的水果味更正,“酸是酸味儿,甜是甜味儿。”2.棚里长出的挺香,也好看,但不耐放,也不经碰,“到底没见过多少太阳。”一下子就想到了被称为祖国花朵的孩子们。

所有跟教育相关的培训中都会讲一门课《发展心理学》,说白了,就是告诉大家,平均水平上,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会想点啥讲点啥干点啥,大人们可以配合着想点啥讲点啥干点啥。你急没用,想拖着不让长也不可能。这是所有教育的通用原理,也是大田果蔬的养育过程。

有没有同龄人相似的表现,这是衡量一个孩子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

举个例子。人人都喜欢懂事孩子,但如果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总觉得不够体贴大人,这种懂事其实很让人担心。

两三岁孩子不闹人,十来岁孩子没和同学发生过矛盾,青春期也没体会过孤独侵骨,我会心碎地想:亲密,友谊,自我成长,所有任务都到成年以后完成,谁能接得住?大部分的历程都在合适的年龄走过了,有的心思细腻可以为文,有的长于人际可以营销,有的沉迷思考可以科研,最后成了他自己的样子。就象卖水果说的,“酸是酸味儿,甜是甜味儿。”

很多人以为成绩差,总不招人待见的孩子才会来求助心理咨询,其实不然,有些“别人家的孩子”也会出现在咨询室里。

学生最重要的活动是学习,但学习毕竟只是个载体,承载一个年轻人走向社会的诸多课题:被认可的书面证明(比如学历),一般交流的沟通能力(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未来亲密关系的特殊品质(处理拒绝和欲望的冲突),等等等等。

从培育草莓看培养孩子_第2张图片

所以,一个成绩好不惹事儿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其他困难止步不前。更尴尬的是,因为成人世界最看重的东西他已经有了,其他方面的苦恼更不容易被理解。也或者,那一点点全家人引以为傲的成绩本身就是孩子以牺牲成长的代价换来的。谁能体会光鲜的外表下,那颗脆弱的小心灵!

当然,永远都会有些人各方面都很优秀,就象无论什么种植环境,都会长出些色香味俱佳的果实。只是,那毕竟是少数。

果农选择大棚还是大田种草莓,做过可行性研究,清楚知道各自的付出和收获。培养孩子也一样,得经常想想:他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刺激单一吗,见过太阳经过风雨吗?这样的经历对他成年以后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绝大部分事情是有规律可循的,别太沉在自己的一厢情愿里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培育草莓看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