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写给冬木的信(75)

冬木:

最近有个朋友去应聘营销类的工作,在群里问我们有没有什么经验,我对营销一窍不通,便想到了刘博士,他可是无所不知的,哈哈。正好有机会和他一起外出,在车上我向他请教了一下营销的知识。

听我问这个他有些意外,但却很高兴的样子,挪动了两下身子,似乎想端正一下,准备长篇大论。我等着他清清嗓子,开始讲课,结果他饶有兴致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坐地铁了?”

我一时语塞,是啊,我有多久没坐地铁了?算一算日子吓自己一跳,我至少有一年没坐地铁了。这一年我都做了什么?我没出门吗?

我还没从自己的震惊中整理出头绪,刘博士又问我,“你知道地铁现在有几种售票方式?”我又陷入另一个迷茫之中。刘博士从我的表情中得知了全部答案,他短短地笑了两声,“那你一定不知道现在可以刷手机坐地铁了。”

“你现在不是在看武侠小说吗?小说里最厉害的招式是不是无形的,让你感觉不到招式?营销也是这样,成功的营销,让你感觉不到被营销。”

接下来刘博士举了刷手机坐地铁的例子来说明营销,我跟着他的思路,听得张大了嘴合不上嘴,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还频频点头,至今都觉得脖子疼。让我给你复述,我还真不能说得象他一样精彩,我就给你简单说一下吧。你可以当故事听,因为我真的好久没有坐地铁了,也没下载手机一卡通APP,可能叙述的有所偏差。

1,营销就是给你优惠

手机一卡通就是你不用在地铁排队,也不用办实体的公交卡,只在手机上下载APP,在APP里买票即可。这样省去了排队时间,省去了办公交卡的时间,给公交卡充值的时间,总之,你省时间了,而且你还可能省钱,这个马上就说。

所以营销第一步,给客户优惠。

2,营销是门心理学

很多APP都有线上支付优惠活动,比如你应该付款10元,不确定的优惠活动可能会给你省下0.1元,你只需支付9.9元。虽然省的不多,但却好象有一种意外收获的感觉,平白你又得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好心情。而且这种优惠是不确定的,有时比例大一些,有时比例小一些,是不能预期的,所以能持续刺激人,因而更吸引人。

关于不能预期我再举个例子,比如商家推出打折信息,9.5折,一件10元的商品,你只需要付9.5元。开始你很开心,觉得占了0.5元的便宜,后来你习惯了买东西就得9.5折的优惠,也就是说你一看10元价格的时候就想到9.5元,于是这个优惠就刺激不到你了,你开始觉得9.5折太少,便会寻找别的折扣大的商家。这时商家就得用9.0折来吸引你,甚至9.0你也觉得有点少。

但如果是不固定的折扣,让你无法预期,会怎么样呢?

今天你买10元的商品,随机优惠了0.3元,虽然还没有9.5折来的实惠,但你会觉得占了便宜,因为不固定的折扣,意味着有的人可能只优惠了0.1元,这样想想是不是很开心?而且你还可以寄希望于下一次,下次再买的时候可能会优惠的更多,这种想法支撑着你下一次再来买。

这就是不固定对人的心理刺激,你看,营销真的是门心理学。不管怎么样,营销让你又占了便宜,你省钱了。

3,营销的烟幕弹

单看刷手机坐地铁的事,没有看到被营销,因为你必须坐地铁才会买票,并不是因为地铁有这项刷机服务才选的地铁。而刷手机方便又有优惠,你看不到商家从中得到了什么,相反商家好象还吃亏了,因为传统买票,票价一分是一分,而刷手机却收不到相应的票价。

这就是商家的烟幕弹。

首先,地铁收的票价没变,优惠的这部分是APP承担。而且地铁减少了排队,就会减少维持秩序的成本。减少了购票,就减少了卖票的劳动量,增加了休息的时间。

那是不是APP亏了呢?APP是提供服务的平台,但从来没有一个APP是纯服务的,它含有隐形广告或者明示的广告,APP靠你的下载、点击、浏览赚钱。我确定APP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赚钱形式,所以APP不亏。

APP选择地铁也是绑定了地铁这个必须品,易耗品。地铁现成的大客流量,好比大量的粉丝,成全了APP自己的利益。

这里还有一个隐形的受益者,银行。

我不知道银行和APP是什么合作模式,我只知道所有的线上支付,比如支付宝,微信这样的支付平台都得绑定银行卡,绑定银行卡意味着什么?银行客流量增加,储蓄量增加。

银行靠的是现金流来赚钱,这些线上支付增加了开卡量,而这些卡都是活卡,里面有钱,不是那种“僵尸”卡。为了不停止APP的服务,用户就得保证银行卡里有钱,存的永远比花的多,于是银行的储蓄增加,现金周转更快,可拿出投资的固定资本就越多。

说到这你明白了吗?你被营销了。

一个便民服务其实至少对你做了两个营销,下载了APP,接受了它潜在的广告;绑定了银行卡,成为某行的铁粉顾客。

所以营销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比如空气。

我听到这里忽然产生了疑惑,看上去三方都受益了,那么谁吃亏了?根据有限的财务知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我从来都是看到利益就想到亏损。我问刘博士:“一定会有吃亏的,拿这个事例来说,吃亏的应该是人类自己吧?因为更便利的机器节省下来的肯定是人力,省下来的人力等于失业,所以是人自己把自己的饭碗打破了。”

刘博士又是饶有兴致地看着我,“不错啊,很多人都没往这方面想,你还是很有想法的嘛!”

我的脸腾地一热,保守估计已经红上了耳朵。

“地铁上人力成本下降了,必然要减员,线上支付减少了现金的存取,银行人力成本也可能下降,可是APP的运营需要人力,它的人力成本上升,需要增加人手。所以人没有把自己的饭碗打破,只是吃的饭变了,碗也必须跟着变。”

我豁然开朗,转型。

机械的,传统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减少了,新型的,高科技的岗位增加了。人如果不知道转型,势必被行业淘汰,面临失业风险。再回到营销,传统的上门销售,极力推荐引人反感,将会被淘汰。营销需要新型的营销手段,能够手段创新的人成了紧缺人才。

比如原来在大街上就会遇见有人向你发宣传单,递明片,现在很少见了吧?因为人们不吃这一套了。取而代之的是,公众号里一段精美的文字,你正看得动情,话锋一转变成了广告,而且转得那么自然,毫无违和感。

再比如有商家卖打印纸,找到打印机厂家,定制了一种规格的打印机,免费送打印机给潜在客户。客户很高兴,免费礼物收下吧,结果这打印机只能用这家的打印纸,于是打印纸卖出去了。要知道打印纸是易耗品,一台打印机的成本远远低于卖出去的打印纸收到的利润。

再举个例子,厂家开发新化妆品,为了推广这个化妆品举办征文大赛,奖品丰厚,写这个化妆品的软广告,但参赛者得自己买产品。

有丰厚奖品的吸引,好多人参加,而且化妆品是生活必需品,买谁家不是买,买他家可以参赛还兴许能中奖。于是,这种机会心理让商家拉到了第一批客户。

如果客户体验较好,继续购买或者推荐给朋友,这就是第二批客户。而且是宣传是裂变性质的,呈几何倍增加,好比公众号的加多少关注免费赠书活动。

选出的软文虽然付出了奖品,但那奖品兴许没有给专业的广告公司的钱多,但它带出的效应却会远远高于广告公司的策划。

这就是创意营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把刘博士由衷地夸奖了一番,刘博士兴致一好,又送我一彩蛋。“营销中,赞美也是一本必修课。”

我想我的脸一定是红到了脑门,嘿嘿,他一定是误会我的赞美了,我真是诚心诚意的啊!不过他刚才夸我的话我倒要仔细想想,莫不是营销了我,推销了他自己?

呵呵,再重申一遍,营销无处不在,今天你被营销了吗?



                                                                                                                      合子

                                                                                                                  2018.3.16.

百合写给冬木的信(75)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合写给冬木的信(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