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成功案例用处不大?先听听“幸存者偏差”


@ #案例 #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和美军对德国展开了战略大轰炸。

德国的防空炮火令英美空军损失惨重,因此美国国防部找来了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授沃德研究战斗机受损情况,以便对飞机进行改进。

沃德教授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飞机,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而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

听到他的这个建议,空军司令部十分惊讶,明明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应该加强保护,而机尾是最少被击中的,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保护?

沃德教授说,"哪个地方被击中得最多,就对哪个地方进行保护"是一种有严重偏差的观点。

因为返回的轰炸机机翼受损很严重,说明它被多次击中,但还是能够安全返航,而机尾的部分很少发现弹孔,说明一旦被击中安全返航的概率就非常低,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才最致命。

吴晓波:成功案例用处不大?先听听“幸存者偏差”_第1张图片
P-40──美国二战优秀战斗机,图片来源:航空博物馆

这个案例后来被引入经济学,叫做"幸存者偏差",即分析问题时所依赖的信息全部或者大部分来自于显著信息,较少利用不显著的信息或者彻底忽略"沉默的信息",因此得出的结论与事实情况就可能存在巨大偏差。

就如同沃德教授在研究英美空军战斗机时所看到的情况:

第一,战死或者被俘的飞行员无法发表意见,弹痕数据的来源本身就有严重的偏误;

第二,作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的专业意见也不一定能提升决策的质量,因为这些飞行员大多是机翼中弹、机尾未中弹的幸存者。

幸存者偏差在商业社会中体现在人们因为对成功经验的痴迷而忽略失败可能带来的教训。


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晓波:成功案例用处不大?先听听“幸存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