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读韩寒《青春》有感

        “作为80后的一位率性敢言的年轻人,韩寒保有真诚,娓娓道出疼惜同辈年轻人的心,大胆说出‘不要把上一代与这一代混为一谈’的言论。《青春》收录韩寒的价值观与爱情观,畅谈自我的叛逆与期许。”这是对韩寒《青春》的一则介绍。

        “韩寒的杂文写得非常聪明,他对这个时代所引起的效应,让所有的年轻人愿意去看,愿意去理解,甚至愿意去相信他所写的东西的魅力,这个东西再写下去,再过几年,也许韩寒就会变得像过去的鲁迅一样,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是梁文道先生对于韩寒杂文的评价。

        我想这本书不少同学很早之前就看过,我却在“奔三”的年纪才读,不过我想即使早读几年也不见得是好事。对于80后的作家,我一向不太喜欢,总觉得过于浮躁,不是爱写些天马行空、伤春悲秋的文字,就是大谈社会、政府如何如何。韩寒的文字,一向给我犀利的感觉,他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谈论别人不敢谈论的事,他的博客每天有20万人次的浏览量,为什么大家喜欢读他写的文章,不就是因为他写出了大家心里想的却又不敢说的吗。在书的封面上,韩寒疑问: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是啊,青春的我们,是否真的对得起这段年华?

        书中韩寒借新闻事实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略显尖锐的看法,毫不回避,就这么直愣愣的撞上现实,不流泪,不喊痛,该说的说,该过的日子还照样过。看过不少评论,说韩寒的文字“很坏”,甚至《时代》杂志称“韩寒是中国文艺坏小子”。读韩寒的文字,你会在愤恨这个社会的恶心与残酷时不禁发笑;会在感慨与哀怨人生不易时峰回路转;会在顿悟与清醒时不知所措······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探讨了为什么鲁迅没有得诺贝尔文学奖,最后的结论大致是:鲁迅的文字深刻独到,但是局限在了中国社会这个框架里,并且频繁的传达一种略带消极与愤慨的情绪与思想,不适于人类发展的大方向。像泰戈尔,虽然作品没有那么深刻,但大都美好。我不知这种观点的可信度是多少,但是一位作家的成就绝不仅仅是看他有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我不清楚国际上对于韩寒的评价,至少在我身边的朋友里就褒贬不一。但是我还是喜欢韩寒的,只一点,他的文字让我深有同感又自惭形秽就足矣。

        我们这一代人,既有新一辈的创新与自由意识,又迷茫困惑着。不是不关心国家时事,得过且过,用句流行语叫“混日子”;就是激愤暴力,瞎想蛮干,不整出点事显得自己多没本事。再不就是默默忍受生活的压力,保护自己,闲事不管只管自己。托网络平台的福,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抒发自己的感受,还觉得自己特棒,特长脸,于是欣然自得,就这么过呗。那我们与一千多年前的那些朝代里的老百姓有什么区别?我们空占着青春的资本,却做着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才做的事,不觉得受之不恭吗?

        韩寒说“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有些东西是决不能改变的,年轻人更应该有起码的良知,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我们才会看见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这一代——读韩寒《青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