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孟子的研究

        孟子,对于孟子的研究,我觉得并不是很难。因为它并不像数学论文一样,只要研究上个把个小时才能研究完,或者像研究数学论文那样,研究需很费脑筋的。对于孟子的研究,常常需要很长时间来,看关于孟子的书,关于孟子的名言,以及后人对孟子的评价。所以说对孟子的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我又不是初次接触孟子,在很早以前都接触孟子了,所以说我的研究应该会很精彩,但是呢,我之前对孟子的研究不多,所以说这次对研修应该不会很深入。

      这次研究的内容是对于孟子的排版,为什么孟子这一本书,它的排版是这样的形式,而不是另一种形式呢?这让人引发深思,对于这个问题,我做出了以下的研究。

        第一张是梁惠王章句上,这很好理解,因为那时候的孟子并没有很大的名气,所以说他必须要去求见一些当时的诸侯才能提高自己的名气,使自己的学问传播出去。所以说他第一个去求见的是梁惠王,以此来提高他的名气,来治理国家。在梁国的一段时间之内,他渐渐提高自己的名字,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慢慢的,不再是他去找梁惠王,是梁惠王来找他。所以说他想到的办法还是很有用的。让一方诸侯来亲自拜见自己,这样不是提高名气的很有效的方法吗?至此,其他的诸侯也认识到了他。这是孟子出游的很好的开端。

        第二章是寡人之于国也,还是依然在梁惠王的梁国。在这里,他给梁惠王提供了很多的利国利民的建议,梁惠王大多也,接受了他的建议,梁惠王悉心听取,孟子的建议使梁国发展越好,其他国家见两国发展越来越好,是由于孟子所导致的。孟子就变得很抢手了。孟子也开始了他的游学之路,他有时的第一站是齐国。离梁国很近的一个大国。

        他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情,齐王去亲自拜见孟子,去问孟子有没有了解过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情?孟子说当然知道。于是齐王,问了问他,对,这有什么意见,并且让齐桓公怎么样称霸于各国之间。孟子只是对此提了些意见,至于具体的实施,还要看齐桓公自己的能力了。

        下一章是梁惠王章句下,第一个安排就是庄暴见孟子,孟子与庄暴聊了如何治国安方,又如何称王称霸。在后面又慢慢将于邻国如何社交,都是齐宣王跟孟子之间的对话,大多都是齐宣王,请教孟子。就像是,国君请教丞相一样的请教。但是他并没有把孟子,安为一国之丞相。

          下一章是公孙丑章句上,这一章里讲的是公孙丑与孟子之间的故事。下一张是公孙丑章句下,这一章里有很著名的一段,那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段也经常被现代所引用。虽说孟子的道理放在现在也是不过时的。到后面慢慢的就,一直在讲道理。

        在下一张是腾文公章句上,这张可能并没有很多人了解过。毕竟他不是很著名,也没有很多名句。在下一个是滕文公章句下,就和上面的公孙丑章句一样的。都是孟子与另一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或者是讲的道理。而腾文公章句下中也有很多的名句。就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这一些比较有名的句子。

        下一张是娄离章句,还有万章章句,还有告子章句,尽心章句。

        大概梳理一下《孟子》,前半部分讲的是孟子与国君之间的关系,所以说孟子大多讲的是治国的道理,或者是做国君应该做的事情。后半部分讲的是孟子与他朋友和其他同时期名人之间所讲的道理。所以说后半部分讲的道理会更有名,因为它并不是治国安方的道理。都是与我们老百姓更加相关的。就比如,一暴十寒与专心致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还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与我们生活更加相关的,会比较更加的实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于孟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