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溜溜穿衣服》故事会复盘
【内容简介】
光溜溜是一群特别的小动物,他们有点像鼠、有点像鼹,他们一律光溜溜不穿衣服。不过,有一只光溜溜例外——威尔伯,他偏偏喜欢穿衣打扮。其他光溜溜对他忍无可忍,因为光溜溜根本不穿衣服!最后闹到了权威的光溜溜爷爷那里仲裁,没想到这次改变了整个光溜溜的世界。
【作者简介】
莫·威廉斯(MoWillems),《别让鸽子开巴士!》的作者。
毕业于纽约大学艺术学院。为《芝麻街》等许多知名儿童电视节目写过剧本,也创造了许多广为人知的卡通形象,6次获得美国电视艾美奖。2003年开始创作童书,已出版四十余部绘本,作品长期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曾3次获得美国凯迪克大奖,7次获得苏斯博士奖,并获得过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国际阅读协会儿童选书大奖等在内的多项童书大奖。被《纽约时报》誉为“21世纪突出的新锐作家”。
【故事解读】
主旨:
这是一本讲自我认知的绘本。光溜溜族群中独爱衣装的威尔伯,经历了不同、坚持、妥协,再反转被接纳的过程。副线中光溜溜爷爷的宽容,其它光溜溜的“愤青”、随大流,都值得探讨。
亮点:
1. 最后结局有人穿衣服,有人不穿衣服,而且每个光溜溜都很快乐。开放包容的结局特别打动人。人人都可做自己,亦可接受他人的不同,这大概是我们理想中世界的样子。
2. 对于穿衣服这件与从不同的事情,威尔伯给出的理由是“为什么不呢?”。这也是光溜溜爷爷接纳的理由。不用绝对强大的理由,只是一个不伤害他人的小小尝试。可改变可坚持,进退只凭本心,这大概是我们理想中做人的态度。
3. 光溜溜的形象有趣,虽然都只是同样的简单的祼体。但作者通过不同的大小、眼镜、皱纹等细微的不同,硬是呈现了好几个截然不同的形象。
4. 前后不同,却又巧妙呼应的设计。比如:关于光溜溜的三条必知、前后环衬的告示牌内容、服装店广告。
详细解读:
故事其实不算太复杂,像很多同类讲自我认同的故事一样,主角威尔伯出场与众不同,遭遇同伴排斥。一般来说,这种自我认同的故事,大致有这样几种套路:
一种是离群去寻找同类,通过同类找到自身价值的认同。但我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方式,说到底这种处理方式像是孤芳自赏,说得不好听一点,无非是一种另类的逃避。这类故事还有一个升级版的,在离群找到同类实现自我价值认同之后,又能够再回归原来的群体和平共处。这种升级版是我更加认同的套路,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作为一种社交动物,鲜有是真的能够离群索居。如何能够在自己身边的圈子里和而不同,应该算是一种高级的社交生存能力了。
另一种就是坚持再坚持,任你如何排斥鄙视,我自有道理。终有一天,你会认识到我的价值。这种套路也有另一个变形版本,会在中间安排一个特殊的危机事件,这时主角原来的不同凸显其特殊价值,最终获得群体认同。
但这个故事不同,威尔伯没有离群去寻找际遇,也没有强大到无视他人我行我素。他没有自带王霸之气振臂高呼就改变整个世界,只是弱弱的给出一句“为什么不呢?“作为理由。面对强大的权威的裁决,他也选择了谨慎的妥协——决定光溜溜的去参加广场声明。他不是为了对与错坚持,他只是为自己的选择发声。
正是这种看似不那么强大,不那么坚决的表现,才更让威尔伯显得更真实。试问有多少人,能够面对身边群体的排斥能强大到” 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最妙的是,作者给主角留下了一双袜子。虽然字面上写的是”也许还不够谨慎“,但我们都能感觉到他心中的不甘与坚守。”任他风吹雨打,摆动亦有坚守”怕是威尔伯的心声。而这双袜子又成为后续引爆故事的关键点,亦为反转之后的场景留下铺垫。这双袜子可以说是“一袜三吃”,先是用这种不小心忘记脱掉的袜子表示威尔伯矛盾的心情;再让袜子成为广场上其它光溜溜或真或假的不满的焦点;最后又作为光溜溜爷爷随口夸奖的着力点。
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它的结局,有些光溜溜还是光溜,有些光溜溜穿上了衣服,所有光溜溜都很快乐。人人都可以做自己,而又可以同时接纳他人的不同,这才是让所有人都快乐的秘密。用这样的三条做为结局,恰好呼应了开篇关于光溜溜的三条。而且开篇三条中提到的“他们有点像鼠,他们有点像鼹”这两条,初初看起来像是无聊的废话,实则为结尾的多样性埋下伏笔。
除了主角的坚守历程,光溜溜爷爷的包容也是亮点。他没有一般印象中权威的武断和专横,在聆听和思考之后,他给出了一个睿智的声明。从有害和有趣两个方面分析,让每个人都能够信服的接受。最终让所有人能够在穿衣服这件“无害而又有可能有趣”的事情上,坦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活动方案】
主线:
故事会主旨在自我认知,但考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情况,侧重点会有不同。
幼儿低龄段的孩子以读懂故事,能够代入角色体会其情绪变化为目标。
小学阶段的孩子引导其思考在做自己这个选择上会有哪些冲突。
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考虑深入讨论权威、规则等问题。
流程:
1. 故事讲述
a) 导入:从小朋友穿衣服谈起,抛出如果遇到有人不穿衣服会如何。
b) 猜封面图、猜书名的含义
c) 故事讲述以讲述+互动推测来推进故事
d) 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画面来体会书中角色的情绪
2. 延伸活动:DIY报纸服装
a) 展示报纸服装图片供参考
b) 让家长们一起参与协助
准备材料:
1. 现场设备(PPT播放设备、报纸服装展示图片)
2. 报纸、彩笔、双面胶、安全剪刀、彩纸
【活动记录与总结】
现场大概来了10个娃,年龄大约都是4-5岁的样子。于是原本计划的比较深入的讨论肯定不能开展了。
先开场,惯例介绍了书名、作者、出版机构等信息。
然后按计划用穿衣服这个话题引入。当说到如果在跟上遇到有人没有穿衣服,一个可爱的小妹妹很萌的遮住了眼睛。
封面上这个光溜溜的画面,有人认为是要穿衣服,有人认为是要晾衣服,还都很有道理的样子。肯定了大家的推理逻辑,一起进入故事。
前环衬只有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告示牌,我假装没看到,很奇怪的问大家怎么这个页面什么都没有?于是小朋友们纷纷很能干的指出右下有个牌子。我就顺势凑到屏幕前仔细看了看,原来在这个角落里呀(如果PPT上有字特别小看不清楚的时候,不妨用这一招)。
告示上写的“穿衣服者,穿鞋子者,禁止入内”,大家都很好奇这是什么地方要用这样的告示。有人说是游戏池,我忍不住问,这位同学,你平时都是祼泳的吗?
进入故事,开场关于光溜溜的三条,很认真的跟小朋友强调了。因为这个跟后面的三条有呼应,让大家提前适应这个节奏。
随着故事的推进,主要采取互动问答、推理、复核的方式。
三只反对派的光溜溜,通过观察图片,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各自不同的情绪。
服装店的宣传标语、路过被妈妈拽走的小光溜溜、光溜溜爷爷肖像前的警卫、服装店前后对比……这些都是供孩子们观察和讨论的点。
因为孩子们年龄偏小,自我认知的这个主旨其实可讨论的空间不大。侧重点放在了画面的观察、推理,还有表述上面。引导孩子们回答的过程中,通过复核的方式,整理孩子们的发言。
在光溜溜爷爷的声明环节,强调穿衣服没有伤害别人,而是否有趣则因人而异。最后关于光溜溜的三条,又和小朋友多次反复,特别强调第三条很重要,那就是每个人都很快乐。
这种反复强调的暗示,在最后结尾的时候给了我一个惊喜。故事中威尔伯给出的“为什么不”这个理由,我在故事中多次用特别的语气重复,于是当我让小朋友猜最后后环衬告示牌上的内容时,只是提示说这是造成光溜溜穿不穿衣服这个改变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有一个小朋友马上猜出来这句话。
最后的延伸环节,妈妈们开始带着娃各显神通,玩得不亦乐乎。
总的来说,活动的效果符合预期。在年龄相对接近的群体,现场引导起来比较好把握。现场调整了侧重点,没有出现明显的游离的情况。只是最后延伸环节,有小男孩玩嗨了有拿着纸制金箍棒打闹,应该在策划时提前准备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