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带来生命的纯粹

用孩子作为时光日历,真切的感受到日子的流失,转眼间从只会睡和吃的“呆呆的”婴儿,慢慢会对你笑,会挥舞自己的小手,会翻过身努力的去抓住你手里的玩具,会努力往前爬去拿看准的布偶,会颤颤巍巍的扶着围栏谨慎的往前迈……

不觉间,已经接近传说中的T2(terrible2,可怕的两岁),第一个”叛逆期,你说这个东西危险不能玩,就要!你说米饭不能弄头上眼睛里,就要!你说饭用勺子吃,不要用手抓,就要!你说水太凉不能一直玩,就要!……渐渐的,眼看着自己失控了。

可爱的时候,粘着你,让你读书,让你一起玩玩具,可爱到甚至会让你觉得,早出晚归的日子太多了,错失了很多孩子们成长的瞬间。比如,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第一次会叫爸爸妈妈的?什么时候会拿勺子自己吃饭的?会完整的说玩自己要吃什么要做什么的?什么时候会数1/2/3的了?都不知道。有时候,成长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于是,周末的日子,就会想抓紧时间带着他感受不一样的体验,然而,总是容易站在我们成人的立场和角度去选择,哪些地方值得去,哪些不值得耽误时间。

去游乐场的时候,小朋友会喜欢专注于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某一个区域,比如,海洋球。但是父母就想让他都玩玩,尤其是哪些家里没有的大件游乐设施,不厌其烦的去打扰,引导,想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算一时成功吸引,过不一会儿,他们还是会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哪怕长时间都在玩那一个,都没有关系。去展览馆类的场所,也总感觉到,孩子太闹腾,自己都不能够安安静静的看完这些展览,孩子的关注点总是在我们觉得平淡无奇的点上,我们希望的“吸取知识,增长见识”对他们来说,好似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一颗石子儿,一个步梯,一个斜坡,都是能让他们久久停留却让我们觉得“稀松平常”完全不放在眼里的“过客”。

上个周末,我们带小家伙去成龙电影博物馆,从进入展览馆开始,就各种惊叹,“哇”“哇”不停的大声感叹墙壁上的奇形怪状的物件,色彩斑斓的场景布置,不坐推车不让抱,非要自己走着看,见你跟着还要故意跑掉,或者停在一个我们觉得毫无停留意义的休息区,把一个台阶和坡度当成了滑滑梯一直不肯走……当我感觉自己忍到极限的时候,抱走的时候还各种挣扎怒火哭闹……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好无力,明明道理都懂,说好要给孩子讲道理,说好不随便发火,不暴力强压,但总归,还是会到某个点的时候被点燃。

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为什么总是想让他们“见多识广”去关注到我们眼里觉得“有价值”的点呢?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用心。什么才叫用心?用孩子想要的方式去陪伴,而不是我们以为好的方式。带孩子去任何地方,在家也好,都是为了满足自己想要陪伴孩子的心,与孩子无关,孩子想能跟无条件的接收我们的陪伴,作为父母的,是多么的幸福。

很多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于我却是,养儿方知不是每个父母都合格的(我的父母在我的心理是一百分的父母,尽他们此生最大的努力给他们的孩子提供了他们能给的最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是一张白纸,婴幼儿阶段父母写下什么,会影响他们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害怕自己不够好,不够格做好这个榜样,没有给到孩子一个正直,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唯有不断反思,突破惰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幼童带来生命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