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孩子,是难以捉摸的生物……

【42】孩子,是难以捉摸的生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十岁的安迪问他的爸爸:“在美国,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安迪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他很高兴看到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然后又去查了数据。但是安迪还是不满意,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在纽约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欧洲呢?全世界呢?”最后,他父亲终于明白,他儿子并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关心的是个人问题。安迪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被遗弃孩子的同情,而是担心自己被遗弃。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遗弃孩子的数字,而是想得到确认他不会被遗弃。于是,他爸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安迪的担心,然后回答道:“你担心爸爸妈妈可能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绝对不会抛弃你!”

南希第一次去幼儿园时显得有点紧张,她看着墙上的画,大声问道:“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南希妈妈感到很尴尬,她赶紧告诉她:“这样说是很不友好的!”老师走过来笑着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南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接下来,南希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大声问到:“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她的妈妈回答说:“这个不用你管,老师会管的。”老师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他们会坏,像这样!”南希看上去很满意。其实,她真正关心的问题“如果一个女孩画画画得不好会怎么样呢?”“那个弄坏了玩具的孩子会有什么后果呢?”她都得到了答案:即使画画画得难看,即使玩具弄坏了,老师也不会很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呆在这里很安全。南希和妈妈挥手告别,走到老师身边,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

谁说孩子没心机来着?心机藏得多深啊!就因为这样,看穿孩子的心机才显得尤为重要。看穿孩子的心机,理解孩子的感受被誉为养育好孩子的金钥匙。不断抱怨自己的孩子叛逆、不可理喻、胡搅蛮缠的父母其实是被孩子的表象行为迷惑了,没能理解孩子行为掩盖下的真实感受。孩子的愤怒、悲伤、忧虑等等的情感不能流露出来,反而一直积压在身体里,孩子就一直很暴躁,甚至喜怒无常,像是堆满材料的燃料桶,随时可能爆炸,孩子成了一个难于合作的人。

孩子真的难以理解吗?也不是了!他们把真正的心思藏在心里,有一种可能是他们压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还有可能是不敢表达,怕会被责怪、批评或者觉得丢脸、不好意思。但孩子总归是单纯的,他们的情绪大都表现在脸上,这个是父母容易辨识的。只要你能辨识孩子脸上的表情,接受孩子当下表现出来的情绪,然后再加上一个小技巧,你也可以直探孩子的内心,实现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那这个小技巧是什么呢?就是——说出孩子当下的感受!

“那一定非常尴尬。”

“那一定让你很生气。”

“你一定很伤心。”

“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

“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

这样的回答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亲密之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愤怒和悲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十岁的哈罗德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

哈罗德:今天老师冲我嚷嚷,说我是骗子,只是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家庭作业,她还说要给你写条子。

妈妈:你今天真倒霉。

哈罗德:的确如此。

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一定让你尴尬极了。

哈罗德:确实很尴尬。

妈妈:我打赌你心里一定骂了她几句!

哈罗德:是的!你怎么知道?

妈妈:当有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哈罗德:我感觉轻松一点了,我去做作业了,免得明天又被她骂!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感受,传达我们的理解和同情时,孩子常常会平静下来并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但是面对以上问题,大多数的父母总是试图说服孩子,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抱怨很不公平,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们意识不到这种做法没有用,这样做只会导致争论和气愤。当我们的孩子感到苦恼、害怕、困惑或者痛苦时,我们很自然地会匆匆给出评价和意见——“明明是你错在先,谁让你忘记作业的,还不快去做作业!”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在孩子原先的痛楚之上又增加了新的伤害。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

“你看上去很生气。”

“听起来你非常恨他。”

“看起来你好像很讨厌整件事情。”

只需要给予孩子时间和同情,理解他们,我们就向孩子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在这个信息背后是一种保证:“一旦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更好地解决方法。”而当他们平静下来,他们就能正确地思考,并作出正确的举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42】孩子,是难以捉摸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