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开始看TED啦,这是了解最新科技人文发展的好窗口,顺便还能练习英语听力。
在李欣频老师的创意课程里被灌输了太多关于创意的概念,于是在TED上找到了这个纪录片“创意生活”。
在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原创节目中,国际知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在寻找这个国家最有前途的新设计师。12名有抱负的设计师经全国范围面试被选入斯塔克巴黎设计学校,他们将在斯塔克的密切关注下学习,目标是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变为实际产品并赢得与斯塔克共事的机会。每集都会看到学员们接受不同设计过程训练,处理斯塔克安排的大量挑战他们视觉、才能和雄心并帮助他们创建很可能是本世纪下一个‘必备’产品系列的任务。
但优胜者只有一个。
12位选手的背景都各自不同,有尚未毕业的设计专业学生,有刚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有院校的3D课程老师,有自由职业者,有销售员,也有开了自己设计店的小老板……
第一集结束后,斯塔克就淘汰了没有设计创新意识的两位学员。设计需要独特的视角。
片中每一个选手都渴望获得与他合作的机会,以此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这让我很诧异,这位斯塔克是何等人物?于是,看完了第一集之后,立马就去百度了一下这位设计大师。
不找度娘不知道,找到之后吓一跳,这是一位设计界的灵魂人物。
1949年生于巴黎,机师和飞机工程师的父亲给了他艺术启蒙的环境,后来,他用去大半生的时间重新塑造他周围的一切,并以自己的行为和创造直接影响着生活在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的我们。
他是第一位被邀请参加TED大会的法国人,同时参加的还包括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英国维珍品牌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等名人。发明家、创造者、建筑师、设计师、艺术总监,这些头衔显然都是属于菲利普·斯塔克的。
第二集结束的时候,斯塔克淘汰了另外两个学员。不知道为什么,感觉4个学员被淘汰之后,其余留下来的学员因为没有受到斯塔克的任何肯定,也显得状态不佳,萎靡不振,但还是保留着希望能赢得与斯塔克合作的机会。
经过前四集的PK,两位一开始很被看好的选手也不幸出局了。
第一轮测试里表现超级突出的设计店小老板出局了。但如斯塔克所说,他肯定会成为在座所有人中最富有的。他只是因为太聪明,而陷入了讨好斯塔克的误区,但却失去了设计的独创性。
前面三轮中很被看好的潜力美女也被淘汰了,因为斯塔克布置的作业总是很有突破性,潜力美女的第四轮作品让斯塔克很失望,于是被冷酷出局。
第六集,最后胜出的女教师在和唯一的竞争对手共处的时候,发挥了其独有设计师才能,在队友纠结于餐具细节的设计时,为队友兼竞争对手提供了刀叉背部线条的设计建议,让队友如醍醐灌顶。
整个系列中,斯塔克的测试作业包括:设计灵感,设计理念,设计初稿,设计原型作品,直到最后学员们设计了两款之前并不存在的,且兼具美感和适用性的两个产品。
过程中,好几位学员中探索的过程中便呈现了奔溃的状态,甚至怀疑即使争取到了合作的机会也完不成斯塔克安排的任何工作。
透过这一纪录片,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这位设计鬼才的理念:
“创作,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呈现,都应该以尽多地满足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
“没有人必须成为一个天才,但每个人都必须积极参与”。
“每一个物体、每一个形状、每一种风格都需要具有意义,正是这种意义改变和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斯塔克强烈地相信并坚守着这份责任感。
叛逆的和亲切的、实用主义的和具有颠覆性的,他乐于和每一个人分享。他将这些元素用充满幽默感的方式整合,这使他从一开始便显得与众不同。
尽管斯达克现在已经是设计界少数少年得志的明星,但外表还是一副标新立异、吊儿郎当的模樣。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周围随手可及的物品和身边最亲近的人变得更融洽、更美好。
一直以来,他倡导对环境的尊重及对人性的关怀,并且把这种观念融合在作品中,改变了物品原有的形象,而且彻底改变了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在简单的设计下,可以轻易的发现斯达克设计的乐趣。
斯达克曝光率最高最受欢迎的工业设计作品要属柠檬压榨机。
这是他1900-1991年为Alessi公司设计的。评论家认为这是一件表达惊悚之感的作品。正如,他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一直强调的设计理念:最简单的结构;最俭省的材料;最洗练的造型;最纯净的表面。最小限度地使用电,最大化地制造美感,最大化地发挥它的适用性。
他的近期的新作品是一款慵懒工作沙发。
诚然,工作是辛苦的,而慵懒工作沙发(Lazy Working Sofa)却打破了传统的规矩,让人们意识到居家真正的生活方式,回归到生活的本质。产品构思和生活需求合而为一是最大诉求,将沙发深度加深、扶手、椅背加挂茶几,还可以外接电路系统,连接到电脑、电视等电器,方便人们窝在沙发上,享受舒适的休闲或慵懒的工作。
正如斯塔克所说的: “如果你的东西和大家都一样,那干嘛还设计它?”
看完了斯塔克的介绍,再也不奇怪,为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淘汰那些没有新意,没有考虑产品的美感和实用性的设计作品。
他用的最多的是那句:我们不需要太懒的人。懒得思考,懒得创新的人。
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些灵魂,活的纯粹,追逐极致,然后创建自己领域的帝国。如果我们也能深入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抛弃人云亦云,抛弃成规旧律,会不会中国也多一些像斯塔克那样的设计师呢?会不会我们也成为其他新型或混合型领域的另一个马云?
感觉牛人身上的共有属性都包括:专注,创新,执着,持续付出,对自我的严加要求。可能也包括机缘巧合。
社会竞争,是一种超复杂的长期系统性动员,寒窗苦读,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钱多,智商高,读书强,父母好,长得美,底子好,都只是其中一个变量而已。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
苏格兰女教师在一开始并不突出,而且她的背景和其他学院相比可能还是比较不专业的,只是在院校里教学3D设计。
但是,她一开始的目标就很明确,争取这次合作,改变自己的职业路径。而其他的学员,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能和斯塔克合作,可能未来会不一样。但至于是怎么样的不一样,却完全没有构思过。
一轮轮的考验中,她也曾为任务的抽象而毫无头绪,但她总能找到一个突破点,那就是从关爱老人出发,最终洞悉了老人们的需求和尊严,设计出了一款美轮美奂且能帮助人们行走的工具。从第三轮的因为陈诉中的一个错误差点出局,到最后终于获得了斯塔克的认可。
要与牛人同行,必须得有自己能够到的强大目标,并且用能力和作品说话才行呀,设计如此,人生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