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袁隆平院士

今天,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的去世是中国粮食界的巨大损失。

但是,他孜孜不倦求学的态度,对科技不断的探索精神,我们永远会传承下去。

作为一位科学巨人,袁隆平深刻践行了科学家精神。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杂交水稻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受惠于他的科研成果,无数人得以告别饥饿。即便在“功成名就”之后,袁隆平也并未停下科研探索的脚步,始终奔走在天南海北的田间地头。

悼念袁隆平院士_第1张图片
袁隆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就在前12天,袁隆平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品种高产攻关战传了捷报,平均亩产1004.83公斤,首次实现热带地区超级稻大面积种植亩产超1000公斤,今天年初他还在田里工作。

袁隆平的一生,研究水稻的一生,年轻时的他认为:“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1973年,袁隆平带着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攻克“三系“配套难关,才有了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它们根系发达、穗大粒多。
1976年起,杂交水稻得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科研成果让中国人有了彻底摆脱饥饿的底气。
1996年开始实施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实现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超级杂交稻最高单产突破每公顷18吨,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仅4.61吨,而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达7.5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2019年10月,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稳定和两系不育系配组自由等优点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达1046.3公斤,又是世界领先。

你可能感兴趣的:(悼念袁隆平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