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内初七,有人再不情愿也得上班去了。温哥华,我也端起笔记本电脑,靠在床背,开工!
春节我都干什么去了?
前段时间雪山飞龙晓安问我,你最近是不是不在温哥华?貌似在群里没有动静。
我一直在啊,补觉,陪娃,参加了4次工作坊,听了10本书,结交了一群有着大爱的朋友,重新思考了2017和2018,假装不在温哥华。
今天,在去西温小组聚会的路上,我在想,他们的小组培训满成熟的,我是时候得体退出了,今日相见,别讲课,侃点好玩的,比如春节期间读书后的胡思乱想。下午从西温回到家,就突然想把它记录下来,我发现,码字能让我重回工作状态。
【我们的多段式人生】
春节期间,《百岁人生》这本书听了几轮,非常有名,可不是讲养身保健,是两位伦敦商学院的教授兼多家金融机构的经济顾问写的。
书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已经进入长寿时代,在华斯博士愿景的引领下,在USANA产品的品质保障下,在U传奇系统的努力下,好吧,这句是我加的,我们这代人活到100岁将是大概率事件。长寿时代,我们的人生格局会发生巨大改变。三段式人生终将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人生格局。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就是把人生分成了边界非常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学,第二个阶段工作,第三个阶段回家养老。三段式人生几乎是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爸爸妈妈的基本节奏,但当大家都能活到100岁的时候,三段式就不可避免地要崩盘,这里面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财务和工作的问题,也就是未来第二段人生里积累的财富,可能很难再支撑你的养老。
活100岁很令人惊讶吗?老祖宗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而现在,30岁还在投简历的人比比皆是,40岁还在周末去充电的人不要太多,50岁才开始创业的不在少数。多段式人生,就是一辈子被分割成多段,各段之间穿插进行,不会再有明确边界。比如,还是拿我来打个比方吧,21岁大学毕业去工作,干了3年又回到校园,毕业后打工,干了7年辞职退休在家,准备养老和当家庭煮妇,1年后不甘心,又开始创业USANA,重新走回讲台……未来,我可能还要跟老宋一样,成为跑者,也许是个公益人或者正面管教传播者,看五行的黄太后还说我71岁要发财,人家玫瑰阿姨70岁为了健康再创业,谁知道我80岁时会不会去考个博士呢?多段式人生就像跨年春晚一样,节目单很长,每个节目还不要太长,中间还要有休息,才能支撑起整台晚会。
书中说,在多段式人生的快速变化节奏中,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拥抱新事物,是未来人生格局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想想过去,我们看不懂看不起的网络行销,现在正在离经叛道地成为主流,颠覆了我们的偏见,而我们正乐在其中,创业其中。想想过去打工时,我最头疼的是,每换个领导,就要我们写五年工作规划,我,Ctrl C+ Ctrl V,基本上从调研到成稿就过去半年了。现在,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半年都不知道要迭代多少次,谁再让我闭门造车写五年规划,我跟谁急。
书中还说,在多段式人生中,年龄不能再成为判断身份的标签,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跨年龄段的交往会越来越多。谁说你的上级就一定比你年龄大呢,哈哈,玫瑰阿姨的保荐人Amily不就是比她小30岁么?团队里年轻的Jade不也是我们的结构化思维专家么?谁说USANA只是中年妈妈的事业,Wendy姐的团队不就是90后么?而现在,00后也开始在校园里张罗创业。90后吴蒙蒙同学已经出书了,气场排场大得很呢,年后该到北京工作室给大家讲课了。
然而,长寿时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享受到“百岁人生”带来的福利。我算了一下,一是那些错过USANA的人,他们可能活不到100岁,或者带病生存,没有体力来体验精彩;二是那些还坚守三段论的人,固步自封的人,他们一旦失业,相比我们,他们可能几乎体会不到百岁人生带来的无限精彩可能。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想象一下70、80岁或者100岁的自己会怎么看待现在的自己?我能确定的是,我选择USANA,这个决定一定对得起未来的自己。80岁,我抬腿就走,血管不堵,吃饭睡觉嘛嘛香,90岁带领团队登上舞台领奖,多酷啊。
【大河奔流 vs 岁月静好】
春节期间,补听了《时间的朋友,2017跨年演讲》,罗胖谈到6个焦虑,6个脑洞,6个答案,我听完后,跟风焦虑了。连每天赚20个亿的马云都天天焦虑,我这带娃创业的小民众,没点焦虑都不好意思。2017年7月,我去上海,被朋友拉去参加了China Joy中国游戏展,当时就被泛娱乐产业震翻了,这半年过去,AI、区块链、比特脑洞……又让我似懂非懂。有人会说,Celia,关你P事,你就老老实实带着团队干点碰佣金的事,别整天无病呻吟,瞎逼逼。咱们来到温哥华的人,不就是图个远离焦虑,修身养性,生娃带娃,岁月静好么?这些热闹的名词,跟你的团队业绩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是的,确实没啥关系哦,可为什么我就焦虑了呢?难道只是因为我听不懂这些前卫名词而带来的恐惧么?好像不是。隔行隔山,老娘在温村,听不懂又如何,情有可原。难道你们就听得懂我说的甲基化水平,incelligence技术,Celavive,代谢失衡带来的喝水都胖么?我想很多人也不懂。记得2007年,孟宪忠教授给我们讲《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那时总想着怎么才能快快地在世纪佳缘上搞定一个可以结婚的老公,平不平,我说了不算。10年过去,这世界确实是平的,很平很平,我们都被互联网车轮给碾压平了。过去,我或许可以意淫一下,在落基山下的小屋,坐享四季轮回,简简单单,度过余生。而今天,我得活出100岁的多段人生,重复过去,腻味么?至少我猜,我的孩子肯定不想那样。
整个社会都在大河奔流,你凭什么岁月静好?
和其他家长一样,就算我不想关心小土豆啥时下台,我一定会担心孩子的未来,去美国还是加拿大?回中国还是留北美?未来什么才是被需要的?她要建立怎样的跨界能力和心智模式?
确实不该焦虑,这违背了我们移民温哥华的初衷。我觉得我可以不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和成长,让内心充满力量。如果没有它,我如何融入,如何去引领或者说支持孩子,不懂大河奔向何方,何谈岁月静好。
春节期间,又重新读了2遍张泉灵的演讲稿。张泉灵,如同她的名字,灵动而智慧,没有其他央视新闻主持人的刻板。功成名就的她,42岁从央视辞职转战创业投资。她的演讲“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打动了我,我看到含玉等不少伙伴们也都在朋友圈转过此文。
从央视主持到创投界,她说“这一步在外界说起来,是华丽转身,但坦白讲,一点都不华丽,这个过程可痛苦了。但,我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所以即便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即便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全感,但是我决定迈出这一步。另一个世界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我愿意冒这个险,我的好奇心驱使我做了这个决定。”
有团队伙伴拿我的故事去签单,故事主线是温哥华家庭煮妇到USANA星钻董事的华丽转身,其实,我们小人物的转型,跟泉灵姐一样,过程并不华丽。USANA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我看准了并迈出了自己的舒适圈,这个过程中,有过时间被撕扯成碎片的焦虑,但乐享其中,很多和泉灵姐一样的感受。在USANA中,我成了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践行者,学会了内观自己,学会了突破和改变,帮助过很多人,甚至改变和改造了一批人,有了从心底扬到脸上的自信,心底总是流动着对世界的爱和责任,无惧世事变化。
2017年,还读了一些李笑来的文章,他的title是“天使投资人、持续创业者、终身学习者”,有点意思。
如果在大河奔流的时代,期待岁月静好,我觉得前提是终身学习,或者试试USANA。
【谁才是神经病】
春节期间,还读了《刻意学习》,做理性的思考者和干脆的行动者。
1月底回北京参加U传奇凤凰先锋年会时,和以前的同事兼哥们老鱼吃饭,他创业6年,涉足房地产、教育、健康、足球、餐饮…..一杯酒下去,他吐槽自己其实就是一枚屌丝,表面光鲜,到处都被称为“总”,可谁不是一边当老板,一边是孙子呢?尤其是拆借资金的时候,确保现金流的时候。朋友王延明曾经写过一篇文,他说创业会逼迫你成为超人,批个斗篷,站在屋顶上,随时看着周围有什么新情况。对外得应付税务局、工商、消防、卫生管理部门、广告商、物业、地产公司、上下游合作伙伴、装修队、投资人等......对内则要操心财务指标、跨部门协作效率、各种冲突、人事变动、企业文化、公司愿景和价值观、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哪个不烧脑。
我问老鱼,你把自己搞成三头六臂,还得抽空在微信里解答一下我的吐槽困惑,干嘛搞这么累,发神经么?他说,管他呢,突破、行动和试错,才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要不谁发神经天天搞得比克强还累啊。那时,我正在和团队成员讨论2018的八项重点工作,谈到贯穿始终的词:思维突破,行为改变。我和几个核心leader有一天自嗨得飘飘然,装模作样,一遍一遍在工作室、机场海关排队时拍抖音视频《爱情骗子我问你》。还没杀青,她们急吼吼地在微信群里发布了真特么变态的视频,哈哈,但是,我喜欢。因为,那代表,过往行为的改变。
我的团队有人说特别喜欢学习,却很少改变过往行为来到会场;有人说特别热衷于合作,却连群里都懒得搭话;有人说特别期待自己也像咏咏那样侃侃而谈,却无视内部讲师训练的机会;有人说,我也想成为钻石,却新人标准工作流程都没实践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神经病?迄今为止最经典的判断标准,我印象中是爱因斯坦说的:在行为不改变的情况下而期望得到不同结果的那些人,都是神经病。
其实,改变就是从小事开始,比如:每天七件事、新人标准启动流程、三个市场开发动作…..用罗胖的话:坚持它,抓住它、重复它、强化它,像找到一个最小的雪球一样,找一个最长的路,不断的去滚它,你坚信,总有一天,会成功。
“岁月不饶人,我又何尝饶过岁月”。我想说:初七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已来,莫要焦虑,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投资自己,终身学习,持续实践。合上笔记本准备躺下,突然想起忠良书院的再读亭,镌刻着“百战归来再读书”,沉着,有力。
开工,2018,大有可为!明年春节,继续假装不在温哥华,百战归来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