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琴师的黑色人性

调琴师的黑色人性_第1张图片

我是看了一篇《调琴师》的影评才对该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光听故事,就猜想到这个电影一定精彩绝伦。感谢亮仔的友情分享,直接看到百度寻不到的片源。毕竟印度18年的10月才上映,我们这里还没有看到上映档期,这样的黑色幽默的电影能不能上我们的大荧幕还很难说呢。

原本《调音师》的电影虽然我没有看过,但是故事的梗要我是了解的。一个装瞎的调音师无意目睹了一场谋杀……故事由此开始,听起来是不是就很扣人心悬?

《调琴师》的前面1/5有点拖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在家看电影的缘故,多次脱戏,一会儿起来喝喝水,一会儿起来吃个水果,反正剧情就是很老套的印度电影,男女女主暗生情愫,唱歌跳舞,王子和公主就要快乐的生活下去了。

然后谋杀开始了,我有点不能理解的是,装瞎的男主明明看到了尸体的腿,为什么还要故做镇定的要求去洗手间,路经案发全过程?继续装瞎,演奏完毕离开就好了。当然也许电影就有点难以编下去了。

被谋杀的男配是枪杀的,虽然尸体被装进旅行箱里面丢到河里,但是很快尸体就被打捞起来了。那么警察不能根据死亡原因来找寻疑犯吗?(虽然真凶是警察,那不范围就更小了,毕竟普通人也没有枪支)

凶犯女主完全没有必要谋杀隔离邻居,就在邻居向警察提供相关情况下。毕竟人家连指正都还谈不上。搞的凶犯女主像个连环杀手一样,见人杀人,见佛砍佛。

男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女主求救,女主连个电话都不能安静的听完,情绪失控的太夸张。就算是男主被设计了,她当时看到昏迷不醒的男主就没有一点觉的不太正常的地方吗?

《来电狂想》虽然也是翻拍,但是根据现实重新做了调整,相对真实,合理,经的起推敲。相反,

《调琴师》的产地是印度,虽然落后,但是不知道这样的剧情是不是很符合印度的国情?

整体电影翻拍的最佳的地方是对剧情多次反转,永远让观众意想不到,除了女主苏菲心底善良外,电影出现的每一个人,甚至小孩,都是暗黑系,包括男主。也就是说,每个角色都不是善茬。而善良的女主戏份很少。只是为了配合唱唱歌而已。你见过一部电影,几乎没有一个正面人物吗?如果简单的好坏来分,全TMD都是反派。出租车司机,公路上买彩票的大婶,诊所的医生,偷拍的小孩,装瞎的男主。

男主一次又一次的陷入险境,从装瞎到真瞎。比较惨的是,他也没有遇到一个好人,一个比一个坏,所以,他真的被害瞎了。

电影里面的桥段是:医生去杀凶犯女,男主还有点于心不忍。毕竟是杀一个人。但是,医生告诉他。100万美金,分你一份。而且凶犯女已经杀了两个人了,如果送给警察,依然是死,那么不如让她的死,来创造新生。是的,医生把凶犯女的肝脏卖了100万,分给男主一份,另外将凶犯女的眼角膜移植给了男主(男主的眼也是被凶犯女弄瞎的,算是赔他)。其实,男主是默许了这样的选择,正常人都会默人这样的选择吧,所以,他只是在那里嚷嚷,只是嚷嚷而已。医生还算是半好半坏的人吧,够坏的话,直接把男主的两个肾都卖了,他不一开始就打着这样的主意。

  假设这桥段真的,电影桥段是,医生反而被凶犯女杀了,她又回到了驾驶座位上。我相信,男主是感觉到了医生已经被杀害了,所以又故装同情心泛滥,为凶犯女求情,以博得凶犯女的同情,好放到他一马。一个胖子和一个女人坐在身边,也许明眼人一时分辨不出,而盲人一定是靠感官和嗅觉能分辨的出的。此刻男主是真瞎时期。这只是男主后来描述给苏菲听的故事,所以,医生怎么还会被杀?

  电影最精彩的地方是结尾10分钟,因为电影给观众描绘了一种情景,而观众都明白,男主的选择是前者,他获得了百万美金,获得了眼膜,在伦敦过上了另外一种生活。苏菲问他:为什么你不回来找我?他说;因为我想摆脱过去。毕竟一个暗黑的人是没有办法和内心光明的人走向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调琴师的黑色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