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西藏(三)

记忆|西藏(三)_第1张图片
文/豆豆

2017年7月13日  夜

      拉萨啤酒名不虚传,平时酒量甚好的舅舅昨天喝了两听,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今早又头痛得厉害,只能在酒店休息。

      中午11点,我和舅妈在酒店吃完早餐,准备去周围的寺庙溜达。经酒店小哥介绍,我们用200元包了一辆车便上路了。

记忆|西藏(三)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豆豆

      原本要去西藏博物馆更近一步了解西藏历史,但是不巧,这段时间刚好不开放。于是我们直接去罗布林卡寺。

      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所以一进大门,是几排庇荫大树,枝繁叶茂之间,棉花团一样的杨絮漫天飞舞,像冬日里的初雪洁白纯净,让人看了也心生凉爽之意。寺里主要有格桑、金色、达登明久这三大颇章(藏语:宫殿)。均以金色房顶,红白围墙的藏式风格为主。每一条小道,每一个角落,芳草遍地,百花齐放,亭台水榭,玲珑别致,悠闲静谧,不愧是西藏人民的宝贝园林。寺中还有动物园,据说是达赖喇嘛饲养各国元首赠送过来的宠物的地方,飞禽走兽,样样都有。

记忆|西藏(三)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豆豆

      清闲的罗布林卡寺出来,因为赶时间,所以我们就在路边买了小食充饥,花了相当于江南两倍的价钱买的高原烤番薯和土豆,但确实吃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味道。

      司机师傅带我们上山去哲蚌寺,公路两旁的树林里,牦牛、奶牛、鸟兽、野狗时常出现,它们一点都不怕生,甚至会懒洋洋地躺在公路中间晒太阳。开车师傅也不催促,任它们慢悠悠地穿过,迫不得已才会鸣一声喇叭。藏民就是这样与自然相处,也感染了外来者,形成了一种不急躁、包容、博爱的社会,这是多么难得。

记忆|西藏(三)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豆豆

      下午三点左右,哲蚌寺主辩经场前,众多身穿红袍的僧人鱼贯入场,席地而坐,周边还围着许多游客和藏民,都在期待辩经开始。不久,一位头戴黄冠的高僧就坐,在简短的开场之后,辩经开始。一名喇叭站立在众人之间,与上座高僧对峙。他俩一问一答,一解一辩,异常激烈。辩经深入,最有特色的画面开始,站立的红衣僧人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快速向左手披落,发出威壮的响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动作看似滑稽,可其中却包含了深刻含义。譬如右手扬起,即文殊菩萨的智慧就在身后,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解救出来。而两手掌相击发出声响,有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一切稍纵即逝,击醒心中慈悲与智慧这三层含义在里面。辩经即辩看人生,辩论教义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喇叭在激辩的时候,连我这种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言语不通的人都能感到热血沸腾,更何况是饱读经书的喇嘛们。

记忆|西藏(三)_第5张图片
图片来自@豆豆

      人常常说自己征服了高山大海,事实上是人臣服于自然。下了山,我这样一开始都没有高反的人也感到精疲力竭,四肢无力,只想躺下睡到天昏地暗,直到傍晚吃下甜甜的老南瓜才有所缓和。

记忆|西藏(三)_第6张图片
图片来自@豆豆

      夜晚,我们去看文成公主实景剧。剧场与布达拉宫隔水相望,舞台搭于山脉脚下,以星空为幕,雪山为景,气势恢宏。晚上9:30,随着两声沉闷的鼓声,演出正式开始。大唐文成公主,自愿和亲,历尽艰辛,用时三年才到达吐蕃王朝,充满史诗气概。4000人的实景剧,国内绝无仅有,震撼人心。演出过程中,天空好像也被感动,落下冰凉的雨滴。即使下雨天,也会照常演出,寒夜中冒着大雨呈现历史的演员们确实有一种文成公主身上的坚韧秉性,可歌可敬,而作为过客,我们在夜下吹点凉风也算不得什么了。11:30,演出结束,却意犹未尽,然而宾客终究是要散场的。

记忆|西藏(三)_第7张图片
图片来自@豆豆

      走出大门,拉萨河边的灯光如梦如幻,布达拉宫静静躺在对岸,没有汽鸣,没有喧嚣。夜已深沉,城已眠,城上人儿怎么样来结束这一天呢?左思右想都不想结束,却想起佛曰: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记忆|西藏(三)_第8张图片
图片来自@豆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西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