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佬”的初始意不为骂人语(万老板趣话苏州之十四)

   

“赤佬”的初始意不为骂人语(万老板趣话苏州之十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吴方言中“赤佬”出口,人们但凡会理解为骂人之语。其实,“赤佬”一说流传已有千年,岂止不为戾言损人,甚至还跟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有关,寓有极大的荣耀与褒扬意味呢!

        话说宋朝仁宗年间,出了位国家栋梁,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狄青大元帅。虽说狄将军统领大宋三军,在朝廷武班大员中身居魁首,可无论何种戏文,只要狄青出场,导演要求于演员的,一律必须扮相英俊,举止潇洒,风度翩翩,禀赋优雅,俨然乎一介博学高才之儒生,这跟民间传说的狄青为武曲星投身之掌故显然不睦。反观同时代的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拯包大人,百姓都晓得他是文曲星下凡,可偏偏生得如黑炭也似的,难不成戏剧里面角色开相时,导演犯了迷魂症,来了个张冠李戴。关于这段公案,古典历史小说《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并不见载,小说演绎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将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杨、包、狄与奸相庞吉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杨宗保的老成持重,狄青的血气方刚,包拯的足智多谋,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是,小说好像没有对狄青、包拯的面相与身份之间的何以悖谬作出解释,倒是民间传说回答了这问题。狄青、包拯武曲、文曲乃是知己好友,两位星宿同一天投胎凡世,出生之前,在天宫逍遥如常,惯开玩笑的他们商议尝试换头取乐,于是,包拯的文曲星清秀俊朗相貌为狄青拥有,狄青的武曲星黝黑莽撞面庞被包拯所得,可谓一拍即合,两厢满足。哪里知晓,玉皇大帝的命令即刻下达,两人投胎出世的时辰已到,容不得半分耽搁,若想换回头颅,谈何容易——光以医用羊肠线缝合颈部切口,即需三分之一时辰。这样,包拯落了个黑不溜秋的无奈相,而狄青却占了个便宜——天生一个美男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少年狄青出生于贫苦人家,历尽人间艰辛,后踏上从军报国路途,于兵卒之低阶起步,积获累累军功,官阶逐渐升迁,终至担任大宋枢密院军机首长之职,执掌全国军权。因为其生涯际遇这般的与众不同,故而颇得下属官兵的拥戴、尊敬,大家都佩服他身居要职而起于“赤士(宋朝军队中最低等的小兵称号)”的人生经历,就赠送他一“赤老(赤士中的老一辈)”的绰号,在背地里一传十、十传百的称开了。再说,狄青大将军的私德品性可谓众口皆碑,司军令而秉公行事,握帅印而身先士卒,清正廉洁当为居官正道,即便对官场中迎来送往的那一套礼节亦不屑为之,每每狄大人出行巡视,地方下属总会事先得到通报,于是就提前作好歇宿排场、码头出接等准备,可往往恭敬迎候、懈怠而归,为何?原来,狄青大人早已微服出行,先于迎候下属而来至营帐衙署。一回二回不打紧,三回四回的,人们就生怨言了,一句流行语在军中传开:要接“赤老”,难上加难;不见“赤老”,接着“赤老”。此话中前两个“赤老”指狄青其人,第三个“赤老”意为“影子”,这就相当于骂狄青为幽灵鬼魂了,不过,背后话与其说是怨言,不如说是颂语,大家对狄青将军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作风的赞扬之情溢于言表。历史何其相似,廉洁奉公、不好迎送的大人物古有狄青,今有许世友,据说,许司令为使迎候者下不为例,会使出少林弟子的硬功夫,趁握手之机让对方手腕生疼、苦不堪言,于是,暗暗叮嘱自己,下回再也不会来迎接他许司令啦,免得自讨苦吃。这亦正合老许的心意:独来独往,省却烦恼,何乐不为!

        沿用日久,“赤老”写成“赤佬”,以示称人。其语义也日渐显出两面性:争执以至打架者,“赤佬”戾词不离口——动恨生怒时表切齿痛骂;路遇熟友,“赤佬,多日不见你了”——惹怜寄爱时抒百般喜欢。语义的丰富性可见一斑。(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赤佬”的初始意不为骂人语(万老板趣话苏州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