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

元青花烧制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为元青花烧制的摸索阶段。景德镇窑工们在综合国内南北诸窑产品烧成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青花瓷器的烧造。尤其在钴料、釉色、胎土方面进行了摸索和试烧。我们从元青花早期器物中就不难看出窑工们在当时元青花烧成过程中的经验积累。

以九江博物馆馆藏延祐六年墓出土的元青花塔式盖罐为例,有人认为该件器物不是元青花,理由是其所使用的彩绘料是铁元素,但这恰恰是对元青花早期产品的误读,因为元青花早期产品存在钴料提炼技术不成熟等因素,这才导致塔式盖罐烧成后出现如此效果。元青花早期产品不仅钴料与胎、釉搭配极不协调而且釉与钴料、胎的搭配也存在着不合理,胎与钴料和釉搭配更是不到位。所以元青花早期器物烧成温度的偏低除了对钴料氧化、釉面玻化、胎土硬化有影响外,还在于“三者”缺乏有机完美的统一,所以我们用肉眼即可观察到该器物的钴料在提炼过程中氧化钴偏低、锰偏高和其它氧化元素比例不恰当所造成的塔式盖罐青花钴料灰暗、浅淡,甚至会造成铁元素的错觉。

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_第1张图片

另外在粗松的坯胎上饰用钴料,再罩上景德镇长期惯用的类似于青白釉,也造成了早期元青花产品不成熟的效果。早期产品在釉的配制过程中并没从景德镇传统配釉方法中完全脱离出来。长石、石英、白垩、釉石、釉灰、滑石等原料配制的缺失以及不合理导致釉在窑温作用下玻化后的釉面失透,使其没有达到成熟期产品釉面透明、釉色偏青带乳浊状的效果,并直接造成了釉在钴料氧化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催化剂应有的辅助作用,而是使得钴料与釉面游离,未能达到相互作用下的完美结合。在胎土的配方上,元青花早期产品较为粗松,有的器物胎土 “二元”配方不够合理,高岭土偏多,瓷石偏少,详细观察可发现其密度不够。这使得用钴料在胎体上创作绘画的过程中,精细钴料极易渗入粗松的胎体。而成熟期产品由于胎质致密,大量钴料能够停留在胎面,在窑火煅烧过程中钴料能够获得足量的氧化,同时也给予了釉与钴料很大的催化作用空间。总而言之,虽然早期元青花产品在钴料、釉、胎等工艺方面没有做到很好的有机结合,但窑工们长时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为中晚期元青花的成熟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_第2张图片

元青花烧制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元青花成熟定型阶段。这一阶段的元青花瓷器烧造逐渐走出了早期摸索期,且少数窑口总结出的一些成熟产品烧造技法使元青花的烧制日趋成熟,走上了从产品定型量化生产的道路。元中期以后,景德镇少数窑口在技术、人才、物力和财力充裕的条件下兼烧元青花。从70年代及近几年景德镇元代青花残片出土情况分析,湖田、落马桥、戴家弄等窑址均烧过元青花。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景德镇仍未发现专门烧制元青花的窑址。

1980年12月29日高安发现了轰动国内外的元代窖藏。其中出土元代青花瓷器19件,釉里红瓷器4件。其出土大件器物硕大,造型规整;小件器物精巧,极具时代特色。对于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青花瓷器,笔者个人认为:应属当时完全掌握烧成技术的同一窑口,在同一时段烧制的产品。因为从其胎土配方上观察基本一致,釉料调制也没有大的出入。青花大件和小件青花觚色泽青翠、浓艳;高足杯青花料呈灰暗状,釉色灰白。而其中同一窑所烧器物出现两种不同效果则主要在于器物在装烧过程中所处窑位的不同而导致,若将两种不同效果的器物进行比对分析,则不难推测梅瓶、罐等大件器物应处在受热温度较高的窑内中间位置(烧成后釉色莹润泛青并有乳浊感,且青花料青翠,色泽艳丽,胎体透白);而小件器物因在装窑过程中由于档次不高,窑钵偏离了受温条件较好的位置(致使青料氧化、釉料玻化后未呈现出与前者一致的效果)。藏品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 保利 等)详情可询:一五一,五五九零,一四二五。

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_第3张图片
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_第4张图片
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_第5张图片

高安窖藏的19件元青花在釉料配制、钴料提炼及胎土配方上可以说是成熟和成功的,其成型工艺、绘画创作充分体现出中期产品的明显特点,其器形的硕大和可观的数量只有在成熟条件下诞生。这些都充分反映元青花第二阶段定型产品——至正型成熟元青花的特征。美中不足的是元青花烧制的第二阶段在温度控制方面仍旧存在不足,这其中有窑炉本身设计存在缺陷所导致的温度不均,也有窑工在火候把握上存在经验差异的原因。

元青花烧制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元青花烧制过渡阶段。元青花从真正创烧、定型到过渡进入明代不过50年左右的时间,从目前有确切纪年出土的元青花器物分析,上线应为1314年,下线应至1368年,即:延祐元年——至正二十八年,其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前面谈到的早期为摸索阶段,中期为熟练掌握定型阶段,而第三阶段则为过渡阶段。在元青花烧制的第三阶段,景德镇窑工把精力主要放在元青花成形工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器物种类和装饰艺术的创新上。到了元末的晚期产品,其发展呈现出了向明洪武、永乐青花瓷器烧造的过渡性特征。其特点主要包括:有的成形工艺一改手工拉坯的传统技法(如大盘、高足碗、匜等)而大量采取刻花模印成型工艺,之后再饰以青花料进行绘画创作。器物种类从瓶、罐、高足杯、匜发展到执壶、盘、碗、小口杯、盒等种类丰富;纹饰特征从较为简单的民俗化题材(云龙、牡丹、菊纹、如意、花鸟、荷花、卷草、火珠、杂宝)发展到鸟兽、海水、莲池、鸳鸯、鱼藻、束莲、人物故事等图案,其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元青花晚期产品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元青花晚期产品的绘画风格在早中期的基础上转变成为更具鉴赏价值的艺术品。其中有的产品为适应广泛的国外市场在装饰艺术上注重融汇吸收外国历史文化元素。表现在形体创作和绘画风格上,则是尽量迎合异域民族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的需要。我们从土耳其和伊朗两国博物馆馆藏元青花大盘、壶、罐、碗等装饰图案上就不难得出结论。

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_第6张图片
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青花烧制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