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最近忙着磨刀,很少砍柴,偶尔挥舞两下,却发现刀不够快,招式不对,悻悻败下阵来,老老实实继续,磨钝刀,扎马步。
我的“磨刀”功夫,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刻意练习。
学习能力。
阅读能力,听课能力,吸收能力,主题式自学能力,搜索能力,知识总结能力,以人为师借鉴能力,联机学习借力,知识体系搭建
思考能力。
黄金思维圈思考习惯,深度复盘,
认知视角升纬,破局思考训练
解析能力。
结构解析,逻辑解析,知识解析,分辨判断
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临界知识的收集,研究测试,思维工具的应用
自律能力。
时间管理,学习习惯,思维训练习惯,情绪管理
今天就从知识迁移应用方面来做一个自我剖析,自我复盘。
知识不用,就只是信息。这句话,我非常认同。
今天一大早,学校的合伙人雷老师和我沟通了关于近期招生效果不佳的问题。关于这部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原计划就是想和她去沟通,但是我更想在这部分去引导激发她解析问题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用了昨天研究的GROW模型,开始了我们之间的提问和对话,以下是我的截图,我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第一步,我想帮她理清目标,清晰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需要知道,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时候真正的核心问题,往往藏在现象背后,雷老师困扰的问题,看似如何提高到访量?这个问题是洋葱皮,剥开这层才发现,我们要解决的是寻找一个好玩有趣激发兴趣的引流活动。当然,洋葱还可以再剥,但是到这里我们的提问与回答就转向第二步了。没有继续剥洋葱的原因很简单,对方解决答案的心情非常迫切,经常会回到原来的思路上,在我们的谈话过程中,经常会穿插她的解决方案,无法把精力专注于我们当下谈话的内容。
第二步,我提问的方向是帮她认清现实,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围绕核心问题,好玩有趣的活动,雷老师发现团队及个人并没有在此投入很多的精力与思考,我借鉴了樊登老师给出的提问建议:“想一想周围有没有其他人或机构做出过非常有趣好玩的活动呢?”结果她的回答是没有。于是我引导她组织老师上网去寻找好玩的有趣的活动,不拘泥于我们这个行业,我确定这一部分我是有参与意见的。不够出局。参与意见是大忌。
提议集体搜集并讨论方案,在这里我用到的是古典老师提出的“大脑外包”与“联机学习”,还有陈春花老师在《管理的常识》一书中提到的执行者应该参与到决策的思考过程中,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我没忍住,又打了电话,向雷老师解释了我做出这个提议的目的以及初衷,因为我担心她会和老师们一头扎进解决问题中,而当我们扎进问题中的时候,视野会被限制,不可能接收到更广阔的信息来源,也不可能受到更多创新的启发。
我非常明白,作为教练者,不应该参与到对方的思考中,我尽量克制自己,尽管我同时也是这个校区的投资人,这个问题也关乎着我的利益,但是我必须忍住,不给雷老师和团队任何建议,否则就无法发挥grow模型的威力,也无法激发她们的潜能。
引导谈话暂停了,为老师们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搜集有趣的好玩的方案,谈话还剩第三步,选择,第四步,意愿。
我和我的团队不在一个城市,我们的这场谈话与讨论,只能通过微信指导断断续续进行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那几点,直接影响谈话效果的因素:
1.谈话背景。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与雷老师沟通的同时,另外一位朋友在微信上也向我提出了问题,我同时采用了Grow模型,帮ta梳理思路。可是效果非常不佳,我提出的问题他都在回避,一直急于表达他的心意,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行动,觉得我的这些问题非常罗嗦,甚至指出,我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我完全能够理解,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靠光速的执行力,不怕牺牲的勇气,获得过一些小小的成绩,就认定这是所有商业运营的核心所在,成功因子。事后在企业奔跑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问题出现,而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再依靠执行力与勇敢了,我走过的弯路,如果在创业一开始就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设计布局,能够大大规避创业的风险,同时也能加速企业的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创业过程中可控范围越大,风险也就越小,近几个月我的学习精进方向,都在于不断通过认知的提升,扩大我运营企业的可控范围,可是我和这位朋友的站位不同,我已经可以尝试用系统性思维来做分析与与深度思考,而他还在平面思维,所以我们的谈话很难进行,我在反思,为什么我的合伙人雷老师愿意配合我的提问与引导呢?我想是因为她看到了我近几个月的成长与变化,并且她曾经上了半年的教练技术,对于Grow模型提问的方式并不陌生。我们之间的信任是进行这场谈话的基础,所以谈话背景非常重要,信任一定是Grow模型谈话的基础。
2.保持理智与冷漠。
提问者一定不能好心给予引导,或者建议,也不能参与到他的思考过程中,只冷静的在旁边观察,被提问者一定会向提问者求助,这个时候必须冷漠,今天上午的这场谈话,我在最后没有守住底线,打了一通电话,向他解释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和初心,其实已经相当于参与到了雷老师的思考过程中。
3.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着四个步骤的核心目标。
我在研究grow的时候,将樊登老师的高绩效教练听了三四遍,又看了文字稿,对他案例中的问题不是很明白,但是很谦卑很虔诚,逐句照摘录了下来,企图在我的实践中套用,心里总是会感觉哪里不对劲,担心这种生搬硬套一定会出问题,如果我对一个问题搞不清楚,我是不会去触碰到,但是我又觉得生活中工作中离不开Grow这个非常好的工具,于是昨天又在里搜到了几篇相关的文章,认真阅读收藏,其中有一篇作者给予了70个问句 ,认真分析了,不管是怎样的问句,他都是围绕着Grow模型四大步骤,问题,现状,选择,意愿。这是我学习的收获。
4.避免控制与为了提问而提问
因为在和雷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她会有一些直奔结果的想法,跳过了清晰目标和梳理思路的过程,那个时候我是有一些慌乱和失控感的,很纠结,不知道该把她带回主线还是随着她的想法开始新一轮的GROW提问,于是我把自己的问题抛给了高人,海明教练回答很简单:“使用模型也不要被模型限制,有的时候她自己有想法,你会追问她自己就有答案了 ”。我瞬间明白了自己的卡点在哪里了。第一,死板,为了Grow而 grow,执念太深!所以,第二,控制,内心没有清晰这是谁的问题,还是想去控制,尽管努力不介入,但是在问题的引导上是有控制的。
最后的结果非常好,当天下午,老师们就去幼儿园门口测试,结果非常不错!
算是一次我很满意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