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标准:形正心正~致虚极,守静笃,在修养自身中发现大道的乐趣

一直以来,当有部分正元内劲修习者看到其他同修能感知到旋转、气动、内劲及各种体感身受,而自己感知很少或根本一无所感时,就以为自己进步慢,学无所成。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强调正元内劲的修习方法是正形正心,判断标准是形正心正,所有的体感身受、效果只不过是形正心正的副产品,并且体感身受多的人并不能说明你功力高,只不过比较敏感。同时体感身受少的人并不说明你一无所成,只不过你敏感度较低。但往往不自觉中很多人还是落入到常人的思维惯性中。

在常人的概念里,我来跟你学,首先要知道你会什么。比如在社会上很多小孩要学钢琴,则家长判断老师水平高低的方法往往是这位老师是否曾经获得过比赛大奖,或弹奏一曲我来听听,如能得到家长的认同,也就把孩子交给老师。反映在修习上,就是身上的毛病我不说你是否知道,或者你表演一下常人所不能的东西让我眼见为实,或者你发功让我感受一下。如你做到了,则我也就认同你的水平,也就跟你学了。这是常人的一种状态,也无可厚非。但同时我又要说,一旦当你处在这种状态的时候,其实已经落入了名相与利益的圈套,已经有了分别心。当然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你进来修学,也或可达到一定的境界,获得一定的效果。但要获得一种本质的突破,在我看来希望较小,因为你很难跳出这个圈套,很难破开这相。就如你学钢琴,无论指法技巧如何娴熟,音符弹得多么流畅标准,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也只能算是一名琴匠。而这种博大的胸怀,形象一点说,就是你的气场够不够。比如你往台上一站,台下的人是否心中会有一种莫名的触动。或者走进你的人会对你产生一种信任感,获得一种莫名的愉悦。而这种博大的胸怀不是从指法、技巧训练中来,是从心性上来。当然指法与技巧训练也会对心性有促动,但对于常人来说形与心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其修习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因此在我看来,所谓的上士闻道,也就是当学生遇到老师的时候,他并没有看在你会什么、你能表演什么、你能为我带来什么这些诸如此类的名相与利益上,他只在于双方一种莫名的认同、包容与兴趣,然后就开始传习,然后所谓的效果与状态也就自然出现了。


修习标准:形正心正~致虚极,守静笃,在修养自身中发现大道的乐趣_第1张图片
正元内劲2015年集训

人们常常喜欢谈看淡与放下,其实质也是一种心胸的扩大。心中的东西少了,别人也就更容易自然的接近你。前几天和两名学员在肯德基用餐的时候,一溜人在排队,旁边一名小孩蹒跚的走过来扯我的衣服,并吚吚的说着什么。当时两名学员也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店里这么多人小孩为什么偏偏找你呢?我说其实只要你放空自己,小孩就愿意跟你玩。在此之前很多学员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认识不认识的小孩都愿意来亲近你。而所谓的看淡、放下、放空,就是很多事情你去经历了,认知了,发现原本不过如此而已。就象前几天有一名学员当经历了身体的难受后说难受也不过如此而己,以前的旋转、气感、跳动等感知原本不值一提。也就是经过难受的调整后,他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认到了所谓的病、肉身与太极是怎么回事,认知到在当时很多看似神奇的东西现在回头再来看,其实根本不值一提。也就是他现在已经变换了一个角度与站位来看问题,把问题看小了,他的能力也就相应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在这件事上我也并没有表扬他,反而说他是在错误中发现错误,然后自己高兴一把,其实原本不必那样。这也是作为老师的一种责任所在。我们常说不止于磨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只有在危急意识中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生发出前行的动力。如果只看到自己的成绩,甘于现状,那么他也就会停止不前。当然反过来说,在这件事上我也确实应该为他取得的进步而高兴。只不过相对于后面的路来说,套用一句俗语,这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经历,去面对,去解决,去跨越,去突破。作为我本人来说,其实也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这些关口。有很多人在和我交流后说,你谈的这些东西说到底其实是要求自己变换一种心情,而事情原本还在那,根本没有真正改变过,说得直白一点是一种自我麻醉、自欺。我说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你无法改变事情本身,也就只能改变自己,要不然事情在那你就难受。因此与其让自己难受,不如让自己高兴,又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是有感而发。比如我父亲现在和我一起住,他有个习惯,为了节省洗衣时间总喜欢往洗衣机里直接倒水,而直接倒水容易影响线路板的灵敏度进而引发故障,也确实故障过几次。但我对他说过几次后发现他根本还是我行我素,就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潜意识你会发现其实是很困难的。最后我也只能是没辙了,倒就倒吧,大不了到时维修,或坏了再买一个,如此而己,又能怎样呢?因此如果你有这样一种心态,你会发现感情、亲情、名利等也不过如此而己。这里面有一种无奈,但更多的是把事情看淡看小。平时我们从新闻中时有看到,社会中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最后弄得家庭破碎、朋友反目。就是如果站在各自的立场,对方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双方抓住问题不放则矛盾产生,最后矛盾不断放大终致于不可收拾。而如果一方能够后退一步,事情大不了也不过如此而己,则也就海阔天空,矛盾不在。此时你也就发现,这种看似的妥协与退让不仅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其实也是一种看淡的智慧,在难得糊涂间,你会发现那原本不能称之为一个问题。因此如果有一天当你站在某一位置,回过头再来看我曾经写的这些东西,会发现里面要说的原本如此简单明了,根本不需要这样啰嗦,发出一声“原来不过如此而已”的时候,也即是作为师者来说最令人欣慰的事情。

因此回到我们的修习标准上来,如果你把功夫与心思用在形正心正上,你也就不会关注于感觉、功力、效果之类的问题,则很多烦恼也就不复存在。而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我也就确信你已经是站在了修习的正途上,已经是站在造物主的位置上,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看似神奇的东西也就自然而然的在你身上产生。就如一个修习了近一年的学员跟我说,自己学了快一年还是什么也不会,感知也很少。我就叫他通过一定方法和另一个学员互相作用,则对方立即就感知到了他的作用。因此很多时候,不论感知与否,其实你对外界的制摄作用已经较大,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己。同时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讲此类用法,让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达到了什么水平,而是一直要求你只攻其修,勿攻其用,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原因与顾忌在。比如很多人认为功夫上身后就可以为他人调理身体,他人病好了,自己也积累了一份功德。但我们一直没有要求大家去这样做。就是在我看来,当功夫上身时,你固然有了为他人减轻痛苦的能力,在自己和他人看来都不失为一件善事。但在我看来,你去为他人调理的时候毕竟用你的东西去做了什么,则也就必然会有一种反作用在你身上。因此如果你的化气能力有欠缺,久而久之这种积累在你身上同样会产生问题,甚至可能会大病一场,一病不起。所以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作为老师来说,修习的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在这方面作过多的阐述,只讲自运有灵,在正形正心间自然会积累一份功德。当有一天修习者到达一定状态的时候,作为老师来说自然有责任往前引带。古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所谓十年寒窗,即做学问的人要耐得住寂寞,真正进入某种状态,致虚极,守静笃,在修养自身中发现大道的乐趣。然后通过十年的努力修习,功夫到了,则自然就可以出来为天下人做事情,也即治国平天下。所以这里面的所谓寂寞,只不过是在常人看来,其实这里面的大道之乐又岂是常人所能体证。有很多人说修真之后把什么都看淡了,是不是就少了许多的乐趣。而我要说,如果站在常人的角度,生活确实看起来好象波澜不惊,但你所研习的那个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当你去一层层开解里面无穷的奥秘的时候,那种愉悦与满足自有不可说之处。因此当你把心思与精力放在这上面的时候,自然对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也就看轻看淡了,因为在你看来现在有更重要、更有乐趣的事去做,又哪有闲功夫来扯那些陈芝麻之类的事。所以作为一个修真者,应该以形正心正为修习标准,破开有身的观念,有一种自信与胸襟,把关注点放在心胸的博大与气质的培养上,而不要过多的关注我能怎样,不应该因此而小看了自己。


诗情画意里习禅、点点滴滴中悟道       正形正心、道法自然 、认知自我

妙参阴阳、养性益命、 以书合道       善接有缘,欢迎关注、分享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习标准:形正心正~致虚极,守静笃,在修养自身中发现大道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