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解决教室多面关系#
一、事件:
教室里发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女孩的外婆被同桌男生扔了本子在身上,她很震惊。另一个男生以此为由,叫大家别和他玩,结果一来二去被他攻击了。外婆联想了平日里女孩家里说过的他敲她头,拿她东西扔掉等,家长越想越恐惧激动,强烈要求换位子。(同时,在未经老师介入,先在家长群那边吵开了)
处理:根据程度,约了双方来校面谈。中间我自己先在教室里使用了NVC,倾听处理了一节课时间。
教室结果:孩子选择让对方仍然做自己的同桌,感情更好了的样子。全班学到东西,也感受到理解。最后我和他们逗笑大家放松下。
面谈结果:我非常坦诚地与他们共度了近一个小时。结果令人欣慰,但过程曲折。家长也见证了“孩子在安全心理环境下才能获得支持。”是怎样一个过程。
老人家也来了,我也接受。处理激动的外婆是情绪处理的一个反差对比,但家长还是理性的。最后那女孩子单独和爸爸出去商量得出决定:考察打人同桌一周再说。
后续支持:最后又拉了一个面谈人员的小群,表达更多细节的感激;对两个孩子表现的自豪。
(背景动机:这几个家长平时比较信任的。我在乎有始有终。另外,今天觉察到感激的重要,就第一次尝试拉小群,并没有刻意保持距离。)
二、对比分析与思考
1:家长脱离孩子当事人在班级群一吐为快,老师和孩子在正面面对。)
2:外婆一味发泄自己的恐惧情绪,以及表达她在教育上的地位和经验。爸爸最后能回归理性,甚至劝阻老人,和我一起把注意力转向孩子这个主体的感受和需要上。)
3进展与突破:第二天早上孩子第一句话说:老师,我们最后商量要给同桌一个月时间(本来是一周)。批改她的日记,看见这句:如果他再打我,我马上报告,不管一个星期了。
事实在发出信息:孩子可以从冲突中体会退缩,恐惧,同时宽容,给予爱,也可进退有度灵活,更有力量。 我早上很惊喜,请全班为她庆祝,在小群表达这点感受。
三、我的得到:作为班主任这个连接点,全面的观察会得到更多触动,好像一台戏,尽在眼底。辛苦但是有意思。
(一)成就:6个人的现场沟通都兼顾,并促成进展,孩子大人都有成长点。付出的时间,值。
(二)从不舒服中受益。糟心的茶点就是真正干货。看过来~~
1、老师是负责教育孩子,还是要负责家长满意?
如图:当时有点不舒服,我选择去体会自己并坦诚回应了。
我想提示家长也考虑下,为什么你会以“我比较满意”来作为孩子学校事务的结论。孩子教育好了,你满意不满意的问题是不是脱离教师本分的?
在这里做了一个单向的沟通,(不需要对方表态):1告知界限2自我觉察和负责 3展示友善的意愿。
2、换个座位很困难吗?惹不起躲得起?
外婆问:老师你换个座位很困难吗?
我说不难。但是今天谈话不是为了给我自找麻烦,是孩子自己已经处理好了有了选择,但你们可能不相信。
比起直接换位子 ,我们做了更难更花时间的事。从而收获各自需要的部分。教育没有捷径。爸爸最后也承认,这样对孩子更有益。
孩子差点就被外婆为主的恐惧和强硬(外婆说,我认为孩子听不懂你说的,过两天被打了又得折腾,今天还是换位子才放心,爸妈也是这个意思)挤压的不再努力,直接交出选择权。
我最后说:听起来,外婆似乎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不认为孩子们在教室里的决定是有效的。。。爸妈听了,开始冷静和思考成年人的担心和管控会传递什么给孩子。
最后在平静的爸爸的陪同下出门单独有了新的决定:考察一周再决定。一点点进步多不容易。
有一句话是“相信相信的力量”。。。一个孩子,你怎么看她,她可能真的就变成那样了。。,可惜,信任是最难的。涉及个人深处的安全感。亲子之间是,成人之间也是。
附:外婆主线NVC倾听过程:(感恩NVC自我倾听习惯让我能对自己诚实并获益。 )
1、观察:外婆微信对我要求换位子,说那孩子再这样我见一次打一次。。。家长群带头争论,后带动她女儿女婿一起质问,面谈时较长时间情绪)
1.5允许自己评判:多事,越界,恐惧的老人,吓唬到孩子,浪费老师时间。想让这类爷奶从班级群消失。觉得她们生出了负能量而且有悖于事实。
2:感受:我问我自己,她存在,你舒服吗?我不舒服。
那她存在,你接受她的存在吗?不接受也得接受吧。她的存在有意义吗?这个自我提问让我最后完全接纳了-----
让事情呈现本来的样子,一是因为我们的确无能为力二是因为她的存在,才让父母可以对比观察,什么样的沟通下,孩子是什么反应。脱离个人小我来看事情本身,她的存在,简直不可缺少,帮了我们大家的忙。世界的多元少了他们可能就突出不了多元了。
3:需要:轻松,更高效的时间,更多理解、支持和信任。和谐(家校合作氛围)。期望是美好的,背后有恐惧,但我想通的点是很伟大的,它将督促我在未知的班级场里更无畏和坦荡。是自己和自己的战斗:一场太极,当一股力袭击来,我们是害怕的失去平衡倒下,还是借力打力还回去。
4、请求:请求自己把觉察和感激表达出去,来获得理解、支持、信任。以及为和谐家校群做尝试。
所以我执行了,在当事人小群里发布:“相信我们都学到一课。也感谢家长让我知道在一年级各种行为规范适应调整的日子里,你们对于琐碎小事的隐忍。 你们的表达并没有让我难堪,我反而感受到理解和信任。”
“由衷感激双方家长在操心孩子的前提下,付出时间和尊重,给到孩子,和我。”
“希望你们的收获能分享给家长们。我真心为你们家庭的进步骄傲,早上孩子说的消息,真是一个生命的礼物。胜过无数语言。”
四、彩蛋分享:
1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观察:
如下图。如果你注意到这个家长在分享她的“散步建议”时,用了“你们应该多陪陪孩子”之类的思维方式,可以体会到对方家长听到会有什么感受?会不会领情?这就是沟通里的其中一个绊脚石:建议
(背景思考:家长吵架,最多的原因就是“应该” 引起的。可是一般很难觉察到这点。这个世界不存在应该不应该 ,期待别人按照自己的剧本满足自己。是在表达:我比你强,或者我不能为自己负责,你来负责。那敏感的人接受到什么就难说了。)
2、关于经常打架的,被孤立的孩子的转变案例:
转自PET工作坊的见闻:
有个妈妈带了自己11女儿参加工作坊,是一个特别有力量的孩子有个性成绩又能轻轻松松应付的,看她们相处真的很开心:能很放松接受孩子对她的戏谑和不满的。说回来,孩子正好说起,她们学校有个总是被打的孩子,所有人都嫌他烦。和谁坐同桌,谁就会被拖累,成绩下降,被搞得很烦。老师让她和这位男生同桌。她一开始也很烦,但是她发现“这个男生其实只是想和别人玩,不知道怎么表达”,而且发现他人其实一点都不坏。所以她有次特别认真地和他聊“我想和你聊一下。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玩,但是你这样做时,我会觉得很烦。我如果可以的话,会和你玩的。但是有时候我也想有自己的时间……”
我很受触动。就是这样的,靠怕靠躲是没办法的时候的选择。一个孩子的改变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去带动他,给予NVC提到的“不带评判的观察”,“真实的感受”“看见彼此的需要”“提出可执行的请求”。有些家长害怕孩子这个遭遇会一直遇到,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这投射了父母对自己身上一些软弱和恐惧的排斥。他们看不得这些。无法接纳自己存在这些特质。
3、老师自我的救赎:
朋友听了界限问题说:我也要好好想想如何转变角色,从三夹板中抽身出来
朋友还问:“如果不久又打了,老师如何处置?”
我说能体会到你的一些矛盾和低落 。我想,对着两个孩子的案例来说,我会真心祝福,再发生,我仍然会请他们互相表达看见,感受,需要,请求。然后让他们自己决定。 我跟随,不焦虑。我觉得已经很知足,第一阶段的努力和成果让我有信心面对任何发展。接受。
教师朋友:有时沟通真的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我:听你说棉花糖,我感觉到无奈,沮丧,你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说的多,想的多,并不能决定效果 ,我们老师是有限的。如果你觉得很辛苦,是不是和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女性,期望别人理解你的付出,有关系呢?你的需要是什么?
一切都归于“需要”。
谢谢倾听,好长的文,看完算你狠。我是说:能看完的人是天使,好感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