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主要介绍一些基本的知识,以便于后期微积分学习。
内容主要包括:
数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意识的不断加深而产生发展的。
最早出现的数是自然数,它是从0开始并包括0(0,1,2,3.,…)的一系列数字。
全体自然数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否则是奇数。
奇数和偶数可以用一定的式子表示出来,
比如奇数: Z = 2 k x + 1 Z=2kx+1 Z=2kx+1或者 Z = 2 k − 1 Z=2k-1 Z=2k−1,其中k为整数。
偶数则是 Z = 2 k Z=2k Z=2k
自然数加法和乘法封闭,即自然数相加或者相乘仍然是自然数.
自然数之间相减,将会产生自然数之外的数字,即负数,我们将负数与自然数构成的整体数集称为整数,当然也可以说,每个自然数的相反数所构成的数集便是负数集.
自然数集的符号 Z Z Z,正整数集: Z + Z_+ Z+
当整数n除以m,结果是没有余数的整数,则m是n的因数,反过来说,n就是m的倍数.
只有1和本身作为因数的自然数叫做因数,或者素数.
反过来除了1和本身外还存在其他因数的自然数就叫合数.
需要注意:0和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当整数相除时,有时会出现结果并不是整数的数,这种数被称为分数,可以化为小数形式.当然特定的分数也可以化为整数.
分数集和整数集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符号为 Q Q Q.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封闭.
所有有理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p q , p , q ∈ Z , q ≠ 0 \frac{p}{q},p,q\in Z,q≠0 qp,p,q∈Z,q=0,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将有理数集理解为分数集.
有理数具有稠密性,即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整数.
换句话说,任意给定两个有理数 a , b a,b a,b,它们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有理数 a + b 2 \frac{a+b}{2} 2a+b,而 a + b 2 \frac{a+b}{2} 2a+b分别与a,b之间又至少存在一个无理数,以此类推,则 a , b a,b a,b之间存在无穷多个有理数。
有理数存在稠密性,但它仍然不能覆盖整个数轴。因此有理数虽然很“稠密”,但不“连续”。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仍然存在无穷多个空隙点,这些空隙点所代表的数字就是无理数,例如 e , 2 , 3 e,\sqrt 2,\sqrt 3 e,2,3等都是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共同组成实数。符号为 R R R。当然在实数集之外存在名为复数集的数集,不过这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了。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所有实数都能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能表示一个实数。
数轴上表示数 a a a到原点 0 0 0的距离,就是数 a a a的绝对值。记作 ∣ a ∣ |a| ∣a∣
绝对值的常见性质:
区间是常用的一类数集,分为有限区间和无限区间两种。
有限区间分为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半闭半开区间四种。如 ( a , b ) , [ a , b ] , ( a , b ] , [ a , b ) (a,b),[a,b],(a,b],[a,b) (a,b),[a,b],(a,b],[a,b)
无限区间数字一端可开可闭,但另一端必开。如 ( a , + ∞ ) , ( − ∞ , b ] , ( − ∞ , + ∞ ) (a,+\infty),(-\infty,b],(-\infty,+\infty) (a,+∞),(−∞,b],(−∞,+∞)
值得注意的是,实数集 R = ( − ∞ , + ∞ ) R=(-\infty,+\infty) R=(−∞,+∞)
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区间。
对任意正数 δ \delta δ,开区间( a − δ , δ + a a-\delta,\delta+a a−δ,δ+a)称为点a的领域。记作 U ( a , δ ) U_{(a,\delta)} U(a,δ),而当该集合不包括a本身时,该领域为去心邻域,记作 U ( a , δ ) o U^o_{(a,\delta)} U(a,δ)o。
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乘方开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或者说,含有字母的数字表达式就是代数式。
在实数范围内,代数式分为有理式和无理式。
有理式包括整式和分式,整式是除数中没有字母的有理式,除数中含有字母且不为0的有理式是分式。
有理式只能进行有限次四则运算和整数次乘方。
相对的,含有字母的更是或者字母的非整数次方的代数式就是无理式,
下面给出常用的有理式分解公式和无理式有理化方法。
a 2 − b 2 = ( a + b ) ( a − b ) a^2-b^2=(a+b)(a-b) a2−b2=(a+b)(a−b)
a 3 + b 3 = ( a + b ) ( a 2 − a b + b 2 )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 3 − b 3 = ( a − b ) ( a 2 + a b + b 2 )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 n − b n = ( a − b ) ( a n − 1 + a n − 2 b + . . . + a b n − 2 + b n − 1 ) a^n-b^n=(a-b)(a^{n-1}+a^{n-2}b+...+ab^{n-2}+b^{n-1}) an−bn=(a−b)(an−1+an−2b+...+abn−2+bn−1)
x 2 + ( p + q ) x + p q = ( x + p ) ( x + q ) x^2+(p+q)x+pq=(x+p)(x+q) x2+(p+q)x+pq=(x+p)(x+q)
( a ± b ) 2 = a 2 ± 2 a b + b 2 (a±b)^2=a^2±2ab+b^2 (a±b)2=a2±2ab+b2
以及二项式定理: ( a + b ) n = a n + C n 1 a n − 1 b + C n 2 a n − 2 b 2 + . . . + C n n b n (a+b)^n=a^n+C^1_na^{n-1}b+C^2_na^{n-2}b^2+...+C^n_nb^n (a+b)n=an+Cn1an−1b+Cn2an−2b2+...+Cnnbn。
分母有理化:
1 x 2 + 1 + x 2 − 1 = x 2 + 1 − x 2 − 1 ( x 2 + 1 + x 2 − 1 ) ( x 2 + 1 − x 2 − 1 ) = x 2 + 1 − x 2 − 1 2 \frac{1}{\sqrt{x^2+1}+\sqrt{x^2-1}}=\frac{\sqrt{x^2+1}-\sqrt{x^2-1}}{(\sqrt{x^2+1}+\sqrt{x^2-1})(\sqrt{x^2+1}-\sqrt{x^2-1})}=\frac{\sqrt{x^2+1}-\sqrt{x^2-1}}{2} x2+1+x2−11=(x2+1+x2−1)(x2+1−x2−1)x2+1−x2−1=2x2+1−x2−1
有理函数化为各项分式之和:
1 x ( x 2 + 1 ) = A x + B x + C x 2 + 1 = A ( x 2 + 1 ) + x ( B x + C ) x ( x 2 + 1 ) = ( A + B ) x 2 + C x + A x ( x 2 + 1 ) \frac{1}{x(x^2+1)}=\frac{A}{x}+\frac{Bx+C}{x^2+1}=\frac{A(x^2+1)+x(Bx+C)}{x(x^2+1)}=\frac{(A+B)x^2+Cx+A}{x(x^2+1)} x(x2+1)1=xA+x2+1Bx+C=x(x2+1)A(x2+1)+x(Bx+C)=x(x2+1)(A+B)x2+Cx+A
对比式子即可知:
A = 1 B = − 1 C = 0 A=1\\B=-1\\C=0 A=1B=−1C=0
即: 1 x ( x 2 + 1 ) = 1 x − x 1 + x \frac{1}{x(x^2+1)}=\frac{1}{x}-\frac{x}{1+x} x(x2+1)1=x1−1+xx
有理假分式化为多项式和真分式的和:
x 3 + 3 x 2 + 2 x − 1 x 2 + 1 = ( x + 3 ) + x − 4 x 2 + 1 \frac{x^3+3x^2+2x-1}{x^2+1}=(x+3)+\frac{x-4}{x^2+1} x2+1x3+3x2+2x−1=(x+3)+x2+1x−4
方法是以分子除以分母,按基本除法列式即可。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的次序称为项,第一位是第一项,第二位是第二项,以此类推,即 a 1 , a 2 , a 3 , . . . a_1,a_2,a_3,... a1,a2,a3,...。简记为 { a n } \{a_n\} {an}。
其中 a 1 a_1 a1为首项, a n a_n an称为数列通项,数列n项之和 S n = a 1 + a 2 + . . . . + a n S_n=a_1+a_2+....+a_n Sn=a1+a2+....+an
显然数列是n的函数, n ∈ N n\in N n∈N或者其子集。
数列分类:
对于数列而言,更多的数列并不具有通项公式,数列和也就无从谈起。
不过有两种基本的数列是具有通项公式的。
等差数列中,后一项减去前一项所得的差为一个常数 d d d,即 a n = a n − 1 + d , n > 1 a_n=a_{n-1}+d,n>1 an=an−1+d,n>1
采用累加法推导公式:
由定义有:
a 2 − a 1 = d a 3 − a 2 = d a 4 − a 3 = d . . . a n − a n − 1 = d a_2-a_1=d\\a_3-a_2=d\\a_4-a_3=d\\...\\a_n-a_{n-1}=d a2−a1=da3−a2=da4−a3=d...an−an−1=d, n > 1 n>1 n>1
又
a 1 + ( a 2 − a 1 ) + ( a 3 − a 2 ) + . . . + ( a n − a n − 1 ) = a n a_1+(a_2-a_1)+(a_3-a_2)+...+(a_n-a_{n-1})=a_n a1+(a2−a1)+(a3−a2)+...+(an−an−1)=an
则 a 1 + d ( n − 1 ) = a n , n > 1 a_1+d(n-1)=a_n,n>1 a1+d(n−1)=an,n>1
而当 n = 1 n=1 n=1时, a 1 = a 1 + d ( n − 1 ) = a 1 a_1=a_1+d(n-1)=a_1 a1=a1+d(n−1)=a1
所以 a n = a 1 + ( n − 1 ) d , n ≥ 1 a_n=a_1+(n-1)d,n≥1 an=a1+(n−1)d,n≥1
这也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知, a n + a m = a x + a y , ( n + m = x + y ) a_n+a_m=a_x+a_y,(n+m=x+y) an+am=ax+ay,(n+m=x+y)
则可推导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
S n = a 1 + a 2 + . . . + a n S_n=a_1+a_2+...+a_n Sn=a1+a2+...+an
S n = a n + a n − 1 + . . . + a 1 S_n=a_n+a_{n-1}+...+a_1 Sn=an+an−1+...+a1
2 S n = ( a 1 + a n ) + ( a 2 + a n − 1 ) + . . . + ( a n + a 1 ) = n ( a 1 + a n ) 2S_n=(a_1+a_n)+(a_2+a_{n-1})+...+(a_n+a_1)=n(a_1+a_n) 2Sn=(a1+an)+(a2+an−1)+...+(an+a1)=n(a1+an)
S n = n ( a n + a 1 ) 2 = n a 1 + n ( n − 1 ) 2 d = d 2 n 2 + ( a 1 − d 2 ) n S_n=\frac{n(a_n+a_1)}{2}=na_1+\frac{n(n-1)}{2}d=\frac{d}{2}n^2+(a_1-\frac{d}{2})n Sn=2n(an+a1)=na1+2n(n−1)d=2dn2+(a1−2d)n
等比数列中,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始终是一个常数,换句话说 a n a n − 1 = q , ( q ≠ 0 ) \frac{a_n}{a_{n-1}}=q,(q≠0) an−1an=q,(q=0)
通项公式: a n = a 1 q n − 1 a_n=a_1q^{n-1} an=a1qn−1
n项和公式: S n = a 1 ( 1 − q n ) 1 − q S_n=\frac{a_1(1-q^n)}{1-q} Sn=1−qa1(1−qn)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采用类似等差数列公式方法推导的,只不过不是相减而是相除,推导公式为乘积形式,也就是累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