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检测】YOLOV3详解

前言

前面的V1、V2已经讲完了,再讲解一下YOLOV3了。v3除了网络结构,其余变动不多,主要是将当今一些较好的检测思想融入到了YOLO中,在保持速度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精度,尤其是对小物体的检测能力。具体来说,YOLOv3主要改进了网络结构、网络特征及后续计算三个部分。

1、网络架构

YOLOv3继续吸收了当前优秀的检测框架的思想,如残差网络和特征融合等,提出了如图下图所示的网络结构,称之为DarkNet-53。作者在ImageNet上实验发现darknet-53相对于ResNet-152和ResNet101,不仅在分类精度上差不多,计算速度还比ResNet-152和ResNet-101强多了,网络层数也比它们少。

【目标检测】YOLOV3详解_第1张图片

 ● DBL:代表卷积、BN及Leaky ReLU三层的组合,在YOLOv3中卷积都是以这样的组合出现的,构成了DarkNet的基本单元。DBL后面的数字代表有几个DBL模块。
● res:res代表残差模块,res后面的数字代表有几个串联的残差模块。
● 上采样:上采样使用的方式为上池化,即元素复制扩充的方法使得特征图尺寸扩大,没有学习参数。
● Concat:上采样后将深层与浅层的特征图进行Concat操作,即通道的拼接,类似于FPN,但FPN使用的是逐元素相加。
● 残差思想:DarkNet-53借鉴了ResNet的残差思想,在基础网络中大量使用了残差连接,因此网络结构可以设计的很深,并且缓解了训练中梯度消失的问题,使得模型更容易收敛。
● 多层特征图:通过上采样与Concat操作,融合了深、浅层的特征,最终输出了3种尺寸的特征图,用于后续检测。多层特征图对于多尺度物体及小物体检测是有利的。
● 无池化层:之前的YOLO网络有5个最大池化层,用来缩小特征图的尺寸,下采样率为32,而DarkNet-53并没有采用池化的做法,而是通过步长为2的卷积核来达到缩小尺寸的效果,下采样次数同样是5次,总体下采样率为32。

需要注意的是,concat操作与加和操作的区别:加和操作来源于ResNet思想,将输入的特征图,与输出特征图对应维度进行相加,即 y = f(x) + x ;而concat操作源于DenseNet网络的设计思路,将特征图按照通道维度直接进行拼接,例如8*8*16的特征图与8*8*16的特征图拼接后生成8*8*32的特征图。上采样层(upsample):作用是将小尺寸特征图通过插值等方法,生成大尺寸图像。例如使用最近邻插值算法,将8*8的图像变换为16*16。上采样层不改变特征图的通道数。

 2、多尺度预测

从网络结构中可以看出,YOLOv3输出了3个不同大小的特征图,从上到下分别对应深层、中层与浅层的特征。深层的特征尺寸小,感受野大,有利于检测大尺度物体,而浅层的特征图则与之相反,更便于检测小尺度物体,这一点类似于FPN结构。
       YOLOv3依然沿用了预选框Anchor,由于特征图数量不再是一个,因此匹配方法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具体做法是:依然使用聚类算法得到9中不同大小宽高的先验框,然后按照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先验框的分配,这样,每一个特征图上的一个点只需要3个先验框,而不是YOLOv2中的5个。

【目标检测】YOLOV3详解_第2张图片

   YOLOv3使用的方法有别于SSD,虽然都利用了多个特征图的信息,但SSD的特征是从浅到深地分别预测,没有深浅的融合,而YOLOv3的基础网络更像是SSD与FPN的结合。YOLOv3默认使用了COCO数据集,一共80个物体类别,因此一个Anchor需要80维的类别预测值,4个位置预测及一个置信度预测。每个cell有三个Anchor,因此一共需要3×(80+5)=255,也就是每一个特征图的预测通道数。

【目标检测】YOLOV3详解_第3张图片

 COCO数据集有80个类别,所以类别数在85维输出中占了80维,每一维独立代表一个类别的置信度。使用sigmoid激活函数替代了Yolov2中的softmax,取消了类别之间的互斥,可以使网络更加灵活。 实验证明,Softmax可以被多个独立的Logistic分类器取代,并且准确率不会下降,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物体的多标签分类,例如一个物体如果是Women的同时,同时 也属于Person。

3、训练策略与损失函数

前面的V1和V2都是只有正反例区分,但是在V3中还有了忽略样本。

正例:任取一个ground truth,与4032个框全部计算IOU,IOU最大的预测框,即为正例。并且一个预测框,只能分配给一个ground truth。例如第一个ground truth已经匹配了一个正例检测框,那么下一个ground truth,就在余下的4031个检测框中,寻找IOU最大的检测框作为正例。ground truth的先后顺序可忽略。正例产生置信度loss、检测框loss、类别loss。预测框为对应的ground truth box标签(需要反向编码,使用真实的x、y、w、h计算出  );类别标签对应类别为1,其余为0;置信度标签为1。

忽略样例:正例除外,与任意一个ground truth的IOU大于阈值(论文中使用0.5),则为忽略样例。忽略样例不产生任何loss。

负例:正例除外(与ground truth计算后IOU最大的检测框,但是IOU小于阈值,仍为正例),与全部ground truth的IOU都小于阈值(0.5),则为负例。负例只有置信度产生loss,置信度标签为0。

需要注意的是V3的ground truth不和V1一样,按照中心点分配对应的预测box。而是根据预测值寻找IOU最大的预测框作为正例。全部4032个输出框直接和ground truth计算IOU,取IOU最高的cell分配ground truth。原因是Yolov3一共产生3个特征图,3个特征图上的cell,中心是有重合的。训练时,可能最契合的是特征图1的第3个box,但是推理的时候特征图2的第1个box置信度最高。

 Yolov1中的置信度标签,就是预测框与真实框的IOU,而Yolov3是1。置信度意味着该预测框是或者不是一个真实物体,是一个二分类,所以标签是1、0更加合理。在V1在训练时,有些预测框与真实框的IOU极限值就是0.7左右,置信度以0.7作为标签,置信度学习有一些偏差,最后学到的数值是0.5,0.6,那么假设推理时的激活阈值为0.7,这个检测框就被过滤掉了。但是IOU为0.7的预测框,其实已经是比较好的学习样例了。尤其是coco中的小像素物体,几个像素就可能很大程度影响IOU,所以第一种训练方法中,置信度的标签始终很小,无法有效学习,导致检测召回率不高。

忽略样例是Yolov3中的点睛之笔。由于Yolov3使用了多尺度特征图,不同尺度的特征图之间会有重合检测部分。比如有一个真实物体,在训练时被分配到的检测框是特征图1的第三个box,IOU达0.98,此时恰好特征图2的第一个box与该ground truth的IOU达0.95,也检测到了该ground truth,如果此时给其置信度强行打0的标签,网络学习效果会不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深度学习,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