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思维分析逻辑day03

一、指标体系搭建

指标体系的通俗定义和选取原则

背景

  • 对于某核心数据如日活,只知道数据在变化,但是不知道为何变化,产品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一会要这个数一会要那个数。
  • 年度汇报时,产品跟数据要各种各样的数据,或者数据内部花费大量时间对各种各样的口径
  • 每隔一段时间,产品都会拉上数据研发一起对埋点,总觉得当前的字段不够用,底层日志越来越大,数仓要修改的越来越多,取数越来越慢,错误越来越多。

原因解释

  • 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指标体系的建设、宣贯、实施
  • 业务方不重视是因为这个活是个基建活,离kpi完成太远,只有出问题时才会临时重视,数据方没重视是因为这个活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可能认为就是一个思维导图而已
  • 真实答案是:要想把指标体系真正说明白不容易,而如果你都说不明白,你怎么判断你自己真的很懂呢,作为埋点、取数、分析的一切前提,这个活如果做不好,会始终发现很乱

指标体系的定义和选取原则

  • 定义:在业务的不同阶段,分析师牵头、业务方协助,制定的一套能从各维度去反应业务状况的一套待实施框架
  • 指标选取原则:根本性、可理解性、结构性
    • 根本性:核心数据一定要理解到位和准确
    • 可理解性:所有指标要配上业务解释性,如日活德定义是什么,打开还是点击还是进程在
    • 结构性:能够充分对业务进行解读,如新增用户只是一个大数,我们还需要直到每个渠渠道德新增用户,每个渠道的新增转换率,每个渠道的新增用户价值等

指标体系的四步法

指标的构成

  • 1、原子性指标:最基础的不可拆分指标,如交易额
  • 2、修饰词(可选):某种场景,如搜索
  • 3、时间段:时间周期,如双11
  • 4派生指标=1+2+3:例如双11这一天通过搜索带来的交易额,次日留存、日活、月活、日转换率

1、厘清业务阶段和方向

  • 业务前期:创业期
    • 最关注盘子大小
    • 业务前期,最关注用户量,此时的指标体系应该紧密围绕用户量的提升来做各种维度拆解,如渠道
  • 业务中期:上升期
    • 盘子大小、健康度
    • 业务中期,除了关注用户量的走势,更加重要的是优化当前的用户结构,如看用户留存、如留存偏低,必然和产品模块有关系,是不是某功能流量承接效果太差
  • 业务后期:成熟发展期
    • 收入、市场份额
    • 成熟发展期,一定要看收入指标,各种商业化模式的收入,同时做好市场份额和竞品监控

2、确定核心指标:多去了解业务和市场头部玩家

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核心指标,相信我,这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很难,而是所有人都去重新接受一些客观事实很难。

举例:某款产品的日活口径就是打开app,通过不断的买量,日活也一直在上升,然而分析师发现,打开app的用户中,3秒跳出率30%,非常不健康,那么当前的核心指标日活实际上已经有问题了,更加好的核心指标是停留时长大于3秒的用户数

每个app的核心指标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去考虑这件事,这个非常重要,不只是看日活和留存那么简单(趣头条)

3、核心指标维度拆解

核心指标的波动必然是某种维度的波动引起的,所以要监控核心指标,本质上还是监控维度核心指标
通用的拆解方法都是先对核心指标进行公式计算,再按照因为路径来拆
当前的核心指标是停留时长大于3秒的用户数

停留时长大于3秒的用户数=打开进入app的用户数×停留时长大于3秒的占比

  • 打开进入app的用户数:
    • 渠道转换率
    • 打开方式
    • 用户画像
  • 停留时长大于3秒的占比:
    • 停留时长的分布
    • 停留大于3秒的用户特征和行为特征
    • 停留小于3秒的用户特征,有无作弊可能

4、指标宣贯、存档、落地

  • 宣贯:很多人都忽略这一步,没有指标的宣贯和存档,和业务核心人员沟通好之后就开始建报表,然后就完事了。实际上搭建好指标体系后,要当面触达所有相关的业务接口人,最好是开会并邮件。
  • 存档:同时要对指标的口径和业务逻辑进行详细的描述存档,如***功能日渗透率=该功能的日点击人数/日活。只有到这一层,后面的人才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 落地:就是建核心指标的相关报表,实际工作中,报表都是在埋点前建好的,这样的话一旦版本上线就能立即看到数据,而且这个时候各方的配合度最高
  • 分析师经常抱怨临时提数需求太多,就是因为指标体系没做好

知乎APP指标体系实操

1、当前业务发展阶段

知乎当前处于业务发展期和成熟期之间,2个论点

  • 1、当前知乎的业务正在一个快速调整期,内容向娱乐大众化转型
  • 2、商业化进行较大的探索,但不是做的很重,也就是说,无论是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商业模式,都在探索当中

工作当中,这块只需要看每年的业务规划即可得到答案

2、核心指标及拆解

对于首页推荐产品,最重要的指标是问答数

问答数=提问数+回答数=提问人数×人均提问数+回答数×人均回答数

提问人数这里是否有必要按按照漏斗模型来拆?我的理解是不用
数据分析-思维分析逻辑day03_第1张图片

有些觉得可能评论点赞数应该是核心指标,实际上不是这样:
评论点赞多跟产品的健康度没有直接关系,评论点赞多的本质是因为提问回答比较精彩,这是一个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
很多做内容的同学,都觉得评论很重要,只要我评论做上去了,日活就能涨上去,数据相关性上是这样,但业务逻辑不对
所以评论点赞收藏这些都是一个二级功能,更底层的理解实际上是增加app的社交属性

3、会议、存档、建表

  • 会议:产品(负责使用)、研发(负责打点)
  • 存档:对不太好理解的指标要进行单独的解释,比如什么是日活
  • 建表:确定好打点之后,就要建表,确保数据第一时间出来,能及时发现问题
    数据分析-思维分析逻辑day03_第2张图片
    根本不需要一套大而全的指标体系,只需要围绕当前的核心指标,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即可

总结

  • 指标体系这件事本质上是业务人员和分析师的逻辑性怎么样,非常重要
  • 不同业务阶段指标体系不一样,核心指标一定要正确
  • 核心指标的拆解通用模式都是先公式拆解,再按照业务模块、路径来分
  • 指标体系的宣贯和存档必不可少

二、流量分析

背景

有了指标体系和报表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看各种数据,也就是流量分析

  • 渠道分析—从哪来
  • 转化分析—经过什么
  • 价值分析—产生什么价值
  • 波动分析,包括日常的监控分析

渠道分析

常见渠道及渠道分类、渠道的整个过程、渠道的关键指标

1、常见的渠道及渠道分类

  • 内部渠道:
  • 外部渠道:

2、渠道推广的整个过程

外部渠道、文案展示、落地页、下载、打开、浏览、注册、…、退出

3、渠道的关键指标及分析方法

  • 关键指标:前期看有效用户数和次留,中期看次日、7日、30日留存,后期看ROI
  • 分析方法: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作弊分析
    • 结构分析:对渠道先按照一级渠道来拆解、再按照二级渠道来拆解
    • 趋势分析:看每个渠道的变化趋势,包括量级和留存
    • 对比分析:不同渠道间的趋势对比
    • 作弊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机器学习,这块用python完成

转化及价值分析

漏斗分析、功能模块价值分析

1、漏斗分析

主界面全部uv > 店面页uv> 详情页查看uv> 加入购物车uv > 提交订单uv> 收银台uv> 交易完成uv

针对需要提升的某一步,核心思想是用户细分:
按照用户基础属性和行为属性来拆分

  • 基础属性:手机品牌、地域、imei特征
  • 行为属性:入口、时段、用户活跃度、用户标签、对有问题的群体进行针对性优化—精细化

2、功能模块常规分析

常规分析包括:

  • 1、功能渗透率=功能用户数/大盘用户数:使用某功能的占比
  • 2、功能功能留存率=第一天使用该功能同时第二天也使用该功能的用户数/第一天使用该功能的用户数
  • 3、功能大盘留存率=第一天使用该功能同时第二天是大盘用户的用户数/第一天使用该功能用户数
  • 另外一个必须关注数据:
    大盘用户=所有功能用户排重+不使用任何功能用户:这部分群体也要监控起来,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大盘

3、功能模块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包括:

  • 1、功能核心用户数:复合某种要求的功能用户数:一般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时长、使用天数、具备某种行为来定义核心——单纯用户数可能会出现一个悖论:所有功能在涨,但大盘在跌

  • 2、功能对大盘贡献度,比如对大盘留存提升的贡献
    功能A对大盘留存的提升贡献=功能A渗透率*功能A的大盘留存提升数

  • 严格来讲,只有AB测试才能说明对大盘贡献度,但实际中就这种计算可以对不同功能进行横向对比。

  • 3、功能带来的收入对比:每个功能每个月赚多少钱。

波动分析

1、流量波动分析方法—日活

日活波动=外部影响+内部影响
外部影响=行业变化+竞品变化=常识+外部事件+竞品策略
内部影响=数据统计+用户基础属性+用户行为属性

2、流量波动分析方法—留存

留存波动=新用户留存&老用户留存
新用户留存=渠道+渠道过程有关
老用户留存=所有功能用户去重留存+大盘非功能用户留存=功能A留存&功能B留存&功能C留存+大盘非功能用户留存

三、路径分析

路径分析定义

基于用户的所有行为,去挖掘出若干条重要的用户路径,通过优化界面交互让产品用起来更加流畅和符合用户习惯,产生更多价值:先有数据再验证假设

路径分析案例—以美团APP为例

路径分析思考

  • 当前的路径分析是以功能点的时序整体分析为主,只有指标没有维度,而要想精细化运营,必须进行维度拆分,如通过不同入口进来的用户,他们的路径分析差异在哪
  • 对于有些APP,比如携程旅行,用户可能在打开APP后逛了一会儿,过一周再进来逛并下单,对于这种用户不连续性路径,如何进行分析,其实这是一个行业难题。
  • PC端的路径分析和APP端的路径分析最大差异在哪,PC端有没有案例分享

四、竞品分析

为何要做竞品分析

1、背景

波特五力模型:上/下游、行业内部竞争、潜在竞争、可替代品

2、工作中竞品分析的场景

  • 准备进入:侧重行业规模和前景
  • 发展下降阶段:侧重头部玩家的玩法分析
  • 瓶颈阶段:持续监控对手数据,寻找突破
  • 快速发展阶段:一般不做竞品分析

3、什么是竞品分析

  • 竞品的选择:
  • 分析什么点

竞品分析的步骤

1、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 尝试进入,需评估可行性:偏行业趋势、市场规模、财务收入、看大数不拘泥小节
  • 纯粹看竞品的功能、玩法和数据,学习优点:以功能体验、运营手法、具体数据为主、最常见落地性非常强
  • 通过看竞品的不同迭代的功能、玩法和数据,揣摩竞品想干啥—预防为主:思考竞品的战略中心在哪

2、挑选1-2家竞品,进行对比分析

  • 挑选1-2家真正竞品:核心功能一样
  • 功能体验分析:不需要大而全
  • 运营手法分析:某个功能的运营手法
  • 宏观微观数据分析:数据源很关键(基础数据、财务数据、市场数据)

3、给出初步分析结论

  • 尝试进入:评估可行性、如何开始做,SWOT分析
  • 学习竞品:竞品什么功能好,接下来产品运营会如何去做,预计带来收益多少、产品运营参与很重
  • 揣摩竞品:竞品下一步战略是什么,要不要跟进,这种最难。

案例介绍

五、营销活动分析

营销活动现状

背景:
现状:活动参与人数、拉新数、用户画像
理解:
1)分析的连贯性:活动前、中、后
2)分析的对比性:活动与活动间对比,什么样的活动比较适合产品本身
3)分析的公正性:拉新促活品牌的评判都应该有一套商定好的标准
营销活动分析无非就两件事:活动效果评估(本活动和活动对比)和活动优化建议

营销活动具体怎么分析

1、理一理

2、活动前好好准备—前1~2周

  • 和运营方商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 和研发沟通好埋点:不是每个研发都很靠谱,及时靠谱也可能犯错,埋点这件事上就应该是分析师主导,包括字段名、埋点位置、上报方式
  • 搭建好指标体系和报表:提前做好,活动前1天才发现问题太常见
  • 定好输出格式:活动中、活动后每天输出哪些数据,什么形式

3、活动中好好观察—期间每一天,包括预热

  • 观察第1天数据
  • 观察1~3天数据:
  • 定时输出活动战报:
  • 活动一周数据

4、活动后好好复盘—公正性

  • 活动对大盘的影响:难做但有解决方法
  • 活动短期的效果:目标完成度、参与人数、拉新、品牌传播指数
  • 活动的长期效果:通过活动带来的长期用户数,而不是低价值用户
  • 活动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设计和用户反馈
    尽量在活动后1~2周内输出

案例讲解—百度APP为例

活动介绍

拉新:右上角分享
促活:刷资讯找礼物
活动奖励:送现金+机票
体验感受:功能非常简单,但文案写的太复杂
活动日期:

六、用户增长分析

用户增长模型理解

  • Acquisition拉新:
  • Activation激活:
  • Retention留存:
  • Revenue变现:
  • Referral推荐:
  • 如果这样会好很多:留存–>变现–>推荐–>拉新–>激活
  • 未来可能会这样:变现–>推荐–>拉新–>激活–>留存
  • 最好是这样:不要去纠结模型和玩概念、不要指望数据分析找到一个牛B增长点、如果有大腿可以抱坚决抱、研究自己的产品和用户找到问题建立产品壁垒、学习优秀产品玩法思考本质、分析师的任务是做规模和带收入独立思考

国内的用户增长现状

1、现状

书:增长黑客+增长黑客实战+引爆用户增长
大会:Growing IO,推广自己的growing io 大数据平台
公司:成立用户增长小组

2、看似很唬的几个用户增长方法

  • 魔法数字:一个用户阅读篇数超过3篇,留存将大大提升
  • 优化渠道结构,提升新增用户留存:好渠道有限、渠道链路长很多因素控制不了、反馈周期长。
  • 流失用户召回:召回除了push,还能干啥,不如放在流失原因分析上

3、实际很好的2个增长思维

  • 北极星指标:一定要找到最核心指标,不断拆解,拆解后指标和kpi挂钩。MAU=新增+老=本月新增+上月新增留存+上月老留存+上月老回流
  • ab测试:公正性和快速反馈性:1)要基于数据分析来做ab测试。2)ab测试不只看个结果数据这么简单,还要看过程数据、排坑是第一步

4、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 增长黑客这本书是怎么火的:抱大腿不断背书很重要。
  • Growing IO:这个平台有哪些功能很好,我们大数据平台可以怎么优化

增长案例解析

摩拜案例解读

  • 漏斗模型很容易发现引导页问题
  • 身份证和押金的前后顺序是产品设计层面,其实是ab测试,所有团内都要把当前工作跟北极星指标结合起来
  • 转化率这条漏斗实际上很长,同时还要做各种维度拆解
  • 产品本身功能很简单,这个时候运营就非常关键
  • 活动运营分析:拉新、促活、传播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