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冻结训练:
冻结训练其实也是迁移学习的思想,在目标检测任务中用得十分广泛。因为目标检测模型里,主干特征提取部分所提取到的特征是通用的,把backbone冻结起来训练可以加快训练效率,也可以防止权值被破坏。在冻结阶段,模型的主干被冻结了,特征提取网络不发生改变,占用的显存较小,仅对网络进行微调。在解冻阶段,模型的主干不被冻结了,特征提取网络会发生改变,占用的显存较大,网络所有的参数都会发生改变。举个例子,如果在解冻阶段设置batch_size为4,那么在冻结阶段有可能可以把batch_size设置到8。下面是进行冻结训练的示例代码,假设前50个epoch冻结,后50个epoch解冻:
# 冻结阶段训练参数,learning_rate和batch_size可以设置大一点
Init_Epoch = 0
Freeze_Epoch = 50
Freeze_batch_size = 8
Freeze_lr = 1e-3
# 解冻阶段训练参数,learning_rate和batch_size设置小一点
UnFreeze_Epoch = 100
Unfreeze_batch_size = 4
Unfreeze_lr = 1e-4
# 可以加一个变量控制是否进行冻结训练
Freeze_Train = True
# 冻结一部分进行训练
batch_size = Freeze_batch_size
lr = Freeze_lr
start_epoch = Init_Epoch
end_epoch = Freeze_Epoch
if Freeze_Train:
for param in model.backbone.parameters():
param.requires_grad = False
# 解冻后训练
batch_size = Unfreeze_batch_size
lr = Unfreeze_lr
start_epoch = Freeze_Epoch
end_epoch = UnFreeze_Epoch
if Freeze_Train:
for param in model.backbone.parameters():
param.requires_grad = True
如果不进行冻结训练,一定要注意参数设置,注意上述代码中冻结阶段和解冻阶段的learning_rate和batch_size是不一样的,另外起始epoch和结束epoch也要重新调整一下。如果是从0开始训练模型(不使用预训练权重),那么一定不能进行冻结训练。
2 断点恢复:
在上面冻结训练和解冻训练的代码里设置了不同的batch_size,前者是8后者是4,有可能冻结训练的时候显存是够用的,结果解冻后显存不足了,这个时候需要重新把解冻训练阶段的batch_size调得更小一点。但是网络才训练了冻结阶段的50个epoch,backbone参数还是用的预训练权重呢,网络效果肯定不够好。难道要前功尽弃重新开始训练?这时候就要使用断点恢复技术了。其实断点恢复的思想很简单,就是把网络初始设置的model_path改为出错前保存好的权值文件,然后调整一下起始epoch和终止epoch即可,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这种情况里,在第51个epoch报了错,那么可以把model_path修改为第50个epoch训练结束后保存的权值文件,然后把起始epoch调整成50就可以了。
断点恢复的应用范围非常非常广。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代码跑到一半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了(比如电脑突然死机重启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又不想从头重新跑,那么就可以利用断点恢复训练的方法,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再比如,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假如一开始设置了100个epoch,结果模型训练结束时,Loss还呈现下降的趋势,也就是模型还没有收敛,这种现象有可能就是epoch设置小了,所以可以把第100个epoch训练得到的权值文件当做初始权值文件再训练几个epoch看看,避免重新设置epoch从头训练。
当然,想要执行断点恢复首先需要把每个epoch得到的权值文件保存起来,这样才能修改model_path重新加载。断点恢复和常规的模型保存加载的区别其实就是epoch也要修改一下而已。
# 模型保存
state = {
'epoch': i,
'state_dict': tudui.state_dict(),
'optimizer': optimizer.state_dict(),
# 有其他希望保存的内容,也可自定义
}
torch.save(state,"tu_{}.pth".format(i) )
print("模型已保存")
这样在模型进行保存时就会记录自己时多少epoch,在断点恢复时是有用的,
if cfg.resume is not None:
dist_print('==> Resume model from ' + cfg.resume)
resume_dict = torch.load(cfg.resume, map_location='cpu')
net.load_state_dict(resume_dict['model'])
if 'optimizer' in resume_dict.keys():
optimizer.load_state_dict(resume_dict['optimizer'])
resume_epoch = int(os.path.split(cfg.resume)[1][2:5]) + 1
此时resume就是那个断点pth文件,resume=/路径/xxx.pth,以及需要的epoch变量值也会在里面重新加载.程序仅供参考,本人用的自己的代码记录的.
3 预训练和微调: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预训练和微调,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实也很好理解。举个栗子是最能直观理解的。
假如我们现在要搭建一个网络模型来完成一个图像分类的任务,首先我们需要把网络的参数进行初始化,然后在训练网络的过程中不断对参数进行调整,直到网络的损失越来越小。在训练过程中,一开始初始化的参数会不断变化,如果结果已经满意了,那我们就可以把训练好的模型参数保存下来,以便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在下次执行类似任务的时候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这个过程就是预训练(Pre-Training)。
假如在完成上面的模型训练后,我们又接到另一个类似的图像分类任务,这时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之前保存下来的模型参数作为这一次任务的初始化参数,然后在训练过程中依据结果不断进行修改,这个过程就是微调(Fine-Tuning)。
# 第一种方式
for p in freeze.parameters(): # 将需要冻结的参数的 requires_grad 设置为 False
p.requires_grad = False
for p in no_freeze.parameters(): # 将fine-tuning 的参数的 requires_grad 设置为 True
p.requires_grad = True
# 将需要 fine-tuning 的参数放入optimizer 中
optimizer.SGD(filter(lambda p: p.requires_grad, model.parameters()), lr=1e-3)
# 第二种方式
optim_param = []
for p in freeze.parameters(): # 将需要冻结的参数的 requires_grad 设置为 False
p.requires_grad = False
for p in no_freeze.parameters(): # 将fine-tuning 的参数的 requires_grad 设置为 True
p.requires_grad = True
optim_param.append(p)
optimizer.SGD(optim_param, lr=1e-3) # 将需要 fine-tuning 的参数放入optimizer 中
我们使用的神经网络越深,就需要越多的样本来进行训练,否则就很容易出现过拟合现象。比如我们想训练一个识别猫的模型,但是自己标注数据精力有限只标了100张,这时就可以考虑ImageNet数据集,可以在ImageNet上训练一个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作为类似任务的初始化或特征提取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计算资源,又能很快地达到较好的效果。当然,采用预训练+微调也不是绝对有效的,上面识别猫的例子可以这样做是因为ImageNet里有猫的图像,所以可以认为是一个类似的数据集,如果是识别癌细胞的话,效果可能就不是那么好了。关于预训练和微调是有很多策略的,经验也很重要。
经验:
为什么要微调?
普通预训练模型的特点是: 用了大型数据集做训练,已经具备了提取浅层基础特征和深层抽象特征的能力。
结论:
不做微调: (1)从头开始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时间和计算资源。 (2)存在模型不收敛,参数不够优化,准确率低,模型泛化能力低,容易过拟合等风险。
使用微调: (1)有效避免了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什么情况下微调?
(1) 你要使用的数据集和预训练模型的数据集相似,如果不太相似,比如你用的预训练的参数是自然景物的图片,你却要做人脸的识别,效果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人脸的特征和自然景物的特征提取是不同的,所以相应的参数训练后也是不同的。
(2) 自己搭建或者使用的CNN模型正确率太低。
(3)数据集相似,但数据集数量太少。
(4)计算资源太少。
不同数据集下使用微调:
数据集1 - 数据量少,但数据相似度非常高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做的只是修改最后几层或最终的softmax图层的输出类别。
数据集2 - 数据量少,数据相似度低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冻结预训练模型的初始层(比如k层),并再次训练剩余的(n-k)层。由于新数据集的相似度较低,因此根据新数据集对较高层进行重新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集3 - 数据量大,数据相似度低 -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有一个大的数据集,我们的神经网络训练将会很有效。但是,由于我们的数据与用于训练我们的预训练模型的数据相比有很大不同。使用预训练模型进行的预测不会有效。因此,最好根据你的数据从头开始训练神经网络(Training from scatch)
数据集4 - 数据量大,数据相似度高 - 这是理想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预训练模型应该是最有效的。使用模型的最好方法是保留模型的体系结构和模型的初始权重。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在预先训练的模型中的权重来重新训练该模型。
四、微调指导事项
1.通常的做法是截断预先训练好的网络的最后一层(softmax层),并用与我们自己的问题相关的新的softmax层替换它。例如,ImageNet上预先训练好的网络带有1000个类别的softmax图层。如果我们的任务是对10个类别的分类,则网络的新softmax层将由10个类别组成,而不是1000个类别。然后,我们在网络上运行预先训练的权重。确保执行交叉验证,以便网络能够很好地推广。
2.使用较小的学习率来训练网络。由于我们预计预先训练的权重相对于随机初始化的权重已经相当不错,我们不想过快地扭曲它们太多。通常的做法是使初始学习率比用于从头开始训练(Training from scratch)的初始学习率小10倍。
3. 如果数据集数量过少,我们进来只训练最后一层,如果数据集数量中等,冻结预训练网络的前几层的权重也是一种常见做法。这是因为前几个图层捕捉了与我们的新问题相关的通用特征,如曲线和边。我们希望保持这些权重不变。相反,我们会让网络专注于学习后续深层中特定于数据集的特征。
参考:知乎
参考:模型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