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

pre-training技术在NLP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比如最近几年比较火的谷歌的BERT模型、OpenAI的GPT模型,在NLP各种类型的任务中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大幅刷新了公开数据集的SOTA结果,由于最近在做语音预训练的一些工作,所以最近简单梳理了一下NLP领域pre-training技术的发展脉络。
NLP领域的预训练技术主要有两大方向:

  • 第一个是基于feature的方法,这个是比较早期的一个做法,代表技术是ELMo技术
  • 第二个是基于finetune的方法,这个是最近几年大家都在用的方法,也是这里重点介绍的方法,他的发展脉络可以表示为GPT->BERT->BART->UNILM
模型 网络结构 目标函数
GPT 单向transformer LM
BERT 双向transformer masked LM和NSP
BART encoder是双向transformer,decoder是单向transformer 同BERT
UNILM 上面三种网络共享参数,mask函数不同 上面三种的联合训练

ELMo

Embeddings from Language Models,基本思想是首先预训练语言模型,然后使用该语言模型抽取更高层次的特征,作为下游任务的输入。由于语言模型的预训练会考虑到当前词在整个句子中的context依赖关系,所以预训练网络抽取出来的特征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提升下游任务的效果。

在使用ELMo抽取特征的时候,网络不同层的输出表示不同维度的特征信息,将这些输出整合到一起作为最终的特征,

GPT系列模型

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ing的缩写,表示生成式预训练,是openAI团队的系列工作。

GPT[1]

GPT的基本思想包括两步:

  1. 无监督pretrain部分
    使用大量的无标注的文本数据,使用语言模型的loss,网络结构使用transformer decoder部分,即masked-transformer
  2. 有监督finetune部分
    在pretrain的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一层线性变换,结合不同任务的loss进行finetune
    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_第1张图片
    finetune的过程有几个trick:
  3. finetune的时候除了使用给定任务的loss,同时结合预训练的loss会有帮助
  4. 根据任务的不同,需要对输入做一些input transformation以方便跟预训练网络进行集合,比如声纹的triplet loss任务可以借鉴这个方法
  5. 使用transformer网络结构要比lstm好不少,因为transformer可以捕捉到更长的历史依赖。

GPT-2[2]

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_第2张图片

GPT-2的优势是预训练网络使用更大的网络结构,从而在多个任务进一步刷新了SOTA。

GPT-3[3]

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_第3张图片

GPT-3使用了更大的网络,同时讨论LM在few-shot learning任务的作用:

  1. fine-tuning
    需要较多的监督数据,训练过程更新预训练网络的梯度
  2. zero-shot
    不更新预训练网络的梯度,没有训练数据,只给task description
  3. one-shot
    在zero-shot的基础上给一个训练样本
  4. few-shot
    在zero-shot的基础上给少量训练样本

BERT系列模型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motivation

GPT系列的预训练方法由于使用的是LM的loss,导致了它只能使用单向的网络结构,BERT的训练loss使用的masked LM的loss,方便引入了双向的网络结构,相比GPT取得了更大的提升。

网络结构

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_第4张图片

输入是一句话或者拼接两句话,包含三部分:

  • token embedding(wordpiece)
  • segment embedding(哪句话)
  • position embedding(在句子中的位置)

loss

loss包括两部分:

  1. masked LM
    每次15%的做mask,为了跟下游任务更好的匹配(finetune任务的输入没有mask),每个选中的mask点会有80%的几率使用[MASK],10%的几率使用其他词,10%的几率保持不变。
  2.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NSP)
    语义有一些下游任务需要理解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在预训练的时候会把两个句子A和B拼接到一起作为输入,其中50%的时间A和B是准确的上下句关系,50%的时间不是。

实验结果

  1. 对比了masked LM和left-to-right LM的区别,masked LM在有些任务优势明显
  2. 经过预训练的大模型,即使在小数据任务上面,也可以相比小模型获得明显的性能提升
  3. 使用BERT不做finetune,直接来做特征提取,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BART[5]

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_第5张图片

BART是指Bidirectional and 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s,应用于seq2seq架构,其中encoder部分对应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decoder部分对应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s。它和GPT、BERT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_第6张图片

这种预训练架构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丰富输入序列的干扰方法,不再像BERT一样只局限于mask这种操作,BART的可用的干扰方法如上图所示。

UNILM[6-7]

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_第7张图片

UNILM将三种预训练的目标函数进行联合训练,其中第一种对应BERT模型,第二种对应GPT模型,第三种对应BART。通过联合训练,可以达到一下目的:

  1. 使用一个预训练模型来替代原来的三个模型
  2. 多个任务的参数共享有助于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_第8张图片

实际训练过程中,所有的网络参数共享,通过attention的mask操作来实现不同的预训练任务。训练的时候一个batch,1/3的时间使用bert,1/3的时间使用bart,left-to-right GPT和right-to-left GPT各1/6。

参考文献

[0].Deep contextualized word representations

[1].Improving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y Generative Pre-Training

[2].Language Models are Unsupervised Multitask Learners

[3].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

[4].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5].BART: Denoising Sequence-to-Sequence Pre-training for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Translation, and Comprehension

[6].Unified Language Model Pre-training for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Generation

[7].UNILMv2: Pseudo-Masked Language Models for Unified Language Model Pre-Training

微信公众号有最新技术分享,【欢迎扫码关注交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监督预训练(一) 语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