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基础课正式进入高中教材,新课标改革2018秋季执行!

2017年8月,在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等内容。教育部发布的这一《标准》文件是对《发展规划》内容的落实。

AI基础课正式进入高中教材,新课标改革2018秋季执行!_第1张图片

虽然人工智能的内容是近期才加入高中课本的,但是编程的内容加入教学课程却是由来已久。


早在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就已经将算法与程序设计加入了信息技术课的选修课目中。



2017年,同样是浙江省,人工智能编程语言Python被正式纳入浙江省高考的内容当中。不止浙江,教育大省北京和山东也确定要把Python编程基础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和高考的内容体系,Python语言课程化也将成为孩子学习的一种趋势。


到了2017年10月11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关于“关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体系调整”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3月起,在计算机二级考试加入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科目。


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现状


AI教育从娃娃抓起,如何绕过“应试”的坑?


从目前国内外教育机构启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来看,其实所谓面向K12人群的人工智能教育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课程,而是更为涉及面更广、普适性更强的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科学课程的设置,最终目的应该是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并更好地衔接大学课程。


过去中小学也包含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但课程单一,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涉及的内容也比较简单,考核标准不够清晰。学校内多开展的还是所谓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创新教育,专门的编程等教学仍以课外培训机构提供为主。


2017年1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将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在教学建议中首次加入学科关联建议,提出科学学科要与小学其他学科密切关联的观点,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运用STEM教育体系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信息技术教材将放弃VB这门老编程语言,全面使用Python语言,另外还将取消对Excel、PS、Flash等多媒体软件的考察,要学习的内容将涵盖基本的冒泡选择、顺序二分法、二叉树等,难度有所提升。北京和山东也已确定要把Python编程基础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和高考的内容体系。


再加上今日教育部印发的新课标,将更多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加入到了高中必修和选修课程中,足以证明国家对AI基础教育的重视。而众多紧盯K12教育市场的AI+教育公司,更是不会错过这个巨大的风口。


就大学阶段来看,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机器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随后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成立机器人学院或人工智能学院。目前国内一共有20余家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专业,但相比美国的168家高校,差距仍然比较大。


大城市打头阵,偏远地区怎么办?


从前文我们可以发现:开设人工智能或者编程课程的中学主要集中在江浙沪或者山东这样的教育大省,而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课也都是先从一线城市的高校开始的,那么不在教育大省的中学生以及不在一线高校的大学生们怎么办?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或许更加直观。


一个是来自江浙沪某一重点中学的学生,一个是来自某三线城市的重点中学学生,两人都志愿成为未来的IT精英。


虽然同为重点,但是前者的学校在初中期间就开设了python语言的编程课,并在高中进行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初涉课程的学习;而后者,虽然同样来自重点高中,但是由于地方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相关领域教育人才的缺失,纵然在教学大纲中有该类编程课程的规划却无人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如果学生有所爱好那也只能依靠网络进行自学,虽然也可以有所建树,但是跟前者相比,缺少完整的体系指导,尤其在遇到瓶颈之时,如果无人指点,则很容易迷失并丧失信心。


虽然目前教育部通知已下达,但是对于偏远地区以及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配备相应的教育资源以弥补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恐怕才是普及技术教育的第一要务。


各国为培养AI人才操碎了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作为连接未来的教育,面向大众进行普及,特别是在K12(6-18岁青少年)阶段的学生中开展,很大程度上带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不光是中国,全球多个国家都在贯彻着“计算机科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教育方针。


K12编程已经成为孩子继阅读、写作、算术三项基本能力外所需掌握的第四项必备技能,全球已有超24个发达国家将编程教育纳入K12课程大纲及教学场景:


2014年10月前,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希腊、爱尔兰、意大利、立陶宛、波兰、葡萄牙等11个欧洲国家已将编程纳入中小学生教学课程。


2015年,澳大利亚拨款554万美元为教育部门实施STEM教育;芬兰、比利时等欧盟国家将编程研议入核心课纲。


2015-2016年,日本、韩国将编程纳入教学大纲,将分别在2017与2020年开展一年级至初三的编程教育普及。


2016年,美国政府提出“全民电脑科学教育”计划,宣布将投资40亿美元开展K12编程教育。


2017年,新加坡在中小学考试科目中加入编程考试。


青少年编程教育的热与痛


在美国,扩大计算编程课程的呼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3年,根据提倡编程教育的Code.org数据显示,美国只有十分之一的学校有编程课程,但预计2020年计算机相关的职位空缺将增长22%,软件开发的职位需求尤其大。


另一方面,当时芝加哥和纽约均计划开始将计算机科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点课程,威斯康辛和阿拉巴马于10月份宣布,计算机科学课程需要达到数学课程的要求才算合格。截至2013年12月,Code.org的HourofCode项目已经培育出1500万名掌握编程技术的学生。该组织与CodeforAmerica(为美国编程)等已经成为美国编码教育的领头羊。而在英国,这方面的工作大多由志愿者和校外组织完成。


2012年,ClareSutcliffe和LindaSandvik联合创立了课下编程教育公司CodeClub,该组织的目标群体是超过1500所学校的9至11岁的学生,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个月增加100所的速度不断增长。


其他编程教育组织还包括Dell支持的的AppsForGood,这个组织邀请小学的志愿者帮助学员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


然而,美国开设编程课程的效果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理想,具有高质量计算机课程的高中学校数量屈指可数,更不用说编程课程了。


为什么美国学校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不理想呢?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列出了一份长达75页的报告,总结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美国的公共教育体系是去中心化的,很多学校按照国家教学大纲theCommonCore教学,并以此为测试标准,但是美国各州和当地组织却可以做班级级别的决策。


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地位也很尴尬,因为它不是STEM考试的必修课,一些州将之视为自己的课程,但有些州却把它当做数学或科学课,肯塔基州的立法部门甚至将其视为一门外国语。


这种伞状的教育机制影响了课程教育质量。为此,美国提出一项议案,将编程作为政府对STEM课程定义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这门课程推广的困难还有资金、计划缺失、选修课的性质,以及偏远地区缺少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连接等问题。


美国在面向K12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正是中国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计算机科学课程会遇到的挑战。不管是课程性质、应试问题、教师个人观念的改变还是偏远地区缺乏师资和设备,都是横亘在早期AI教育推广面前的障碍,教育部推出新课标、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和选修模块,只不过是应对这场全球性AI人才之争迈出的一小步。


来源:网易智能


AI基础课正式进入高中教材,新课标改革2018秋季执行!_第2张图片

大数据周刊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57524293


AI基础课正式进入高中教材,新课标改革2018秋季执行!_第3张图片

众论大数据 引领大时代

长按二维码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AI基础课正式进入高中教材,新课标改革2018秋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