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Scala基础——集合

不管是用Scala编写软件,还是用Chisel开发硬件电路,集合都是非常有用的数据结构。Scala里常见的集合有:数组、列表、集、映射、序列、元组、数组缓冲和列表缓冲。了解这些集合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基本使用方法,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帮助。本章的内容便是逐一讲解这些集合类,所涉内容均为基础,对编写、阅读Chisel代码有用即可。如果想深入了解集合的原理,请读者自行学习。

一、数组

数组是最基本的集合,实际是计算机内一片地址连续的内存空间,通过指针来访问每一个数组元素。因为数组是结构最简单的集合,所以它在访问速度上要比其它集合要更快。Scala的数组类名为Array,继承自Java。Array是一个具体的类,因此可以通过new来构造一个数组对象。数组元素的类型可以是任意的,而且不同的元素类型会导致每个元素的内存大小不一样,但是所有元素的类型必须一致。Scala编译器的泛型机制是擦除式的,在运行时并不会保留类型参数的信息。但是数组的特点使得它成为唯一的例外,因为数组的元素类型跟数组保存在一起。

数组对象必须是定长的,也就是在构造时可以选择任意长度的数组,构造完毕后就不能再更改长度了。构造数组对象的语法如下:

new Array[T](n)

其中,方括号里的T表示元素的类型,它可以显式声明,也可以通过传入给构造方法的对象来自动推断。圆括号里的n代表元素个数,它必须是一个非负整数,如果n等于0则表示空数组。和Java一样,Scala的类型参数也是放在方括号里的。构造对象时,除了可以用值参数来“配置”对象,也可以用类型参数来“配置”。这其实是oop里一种重要的多态,称为全类型多态或参数多态,即通过已有的各种类型创建新的各种类型。

数组可以用过下标来索引每个元素,和大多数语言一样,Scala的数组下标也是从0开始的。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其他语言的数组下标都是写在方括号里,而Scala的数组下标却是写在圆括号里。还记得“操作符即方法吗”?Scala并没有什么下标索引操作符,而是在Array类里定义了一个apply方法,该方法接收一个Int类型的参数,返回对应下标的数组元素。所以,Scala的数组下标才要写在圆括号里,这其实是让编译器隐式插入apply方法的调用,当然读者也可以显式调用。

虽然数组是定长的,但是每个数组元素都是可变的,也就是可以对数组元素重新赋值。例如:

scala> val intArray = new Array[Int](3)
intArray: Array[Int] = Array(0, 0, 0)

scala> intArray(0) = 1

scala> intArray(1) = 2

scala> intArray(2) = 3

scala> intArray
res0: Array[Int] = Array(1, 2, 3)

除此之外,Array的伴生对象里还定义了一个apply工厂方法,因此也可以按如下方式构造数组对象:

scala> val charArray = Array('a', 'b', 'c')
charArray: Array[Char] = Array(a, b, c) 

二、列表

 列表是一种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这使得列表访问头部元素很快,往头部增加新元素也是消耗定长时间,但是对尾部进行操作则需要线性化的时间,也就是列表越大时间越长。列表类名为List,这是一个抽象类,因此不能用new来构造列表对象。但是伴生对象里有一个apply工厂方法,接收若干个参数,以数组的形式转换成列表(链表)。列表也是定长的,且每个元素的类型相同、不可再重新赋值,有点像不可写入的数组。列表元素也是从下标0开始索引,下标同样写在圆括号里。例如:

scala> val intList = List(1, 1, 10, -5)
intList: List[Int] = List(1, 1, 10, -5)

scala> intList(0)
res0: Int = 1

scala> intList(3)
res1: Int = -5

 因为列表的数据结构特性使得在头部添加元素很快,而尾部很慢,所以列表定义了一个名为“::”的方法,在列表头部添加新元素。注意,这会构造一个新的列表对象,而不是直接修改旧列表,因为列表是不可变的。其写法如下:

x :: xs

其中左侧的x是一个T类型的元素,右侧的xs是一个List[T]类型的列表。这种写法符合直观表示。还记得前面说过以冒号结尾的中缀操作符,其调用对象在右侧吗?其实正是出自这里。因为x是任意类型的,如果让x成为调用对象,那么就必须在所有类型包括自定义类型里都添加方法“::”,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让列表xs成为调用对象,那么只需要列表类定义该方法即可。例如:

scala> 1 :: List(2, 3)
res0: List[Int] = List(1, 2, 3)

还有一个名字相近的方法——:::,它用于拼接左、右两个列表,返回新的列表:

scala> List(1, 2) ::: List(2, 1)
res0: List[Int] = List(1, 2, 2, 1) 

List有一个子对象——Nil,它表示空列表。Nil的类型是List[Nothing],因为List的类型参数是协变的(有关泛型请见后续章节),而Nothing又是所有类的子类,所以List[Nothing]是所有列表的子类,即Nil兼容所有元素。既然Nil是一个空列表对象,那么它同样能调用方法“::”,通过Nil和::就能构造出一个列表,例如:

scala> 1 :: 2 :: 3 :: Nil
res0: List[Int] = List(1, 2, 3)

用apply工厂方法构造其实是上述方式的等效形式。展开来解释就是:在空列表Nil的头部添加了一个元素3,构成了列表List(3);随后,继续在头部添加元素2,构成列表List(2, 3);最后,在头部添加元素1,得到最终的List(1, 2, 3)。

读者可以发挥更多想象,数组与列表元素不仅可以是值类型,它们也可以是自定义的类,甚至是数组和列表本身,构成嵌套的数组与列表。此外,如果元素类型是Any,那么数组和列表也就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当然,并不推荐这么做。例如:

scala> List(Array(1, 2, 3), Array(10, 100, 100))
res0: List[Array[Int]] = List(Array(1, 2, 3), Array(10, 100, 100))

scala> List(1, '1', "1")
res1: List[Any] = List(1, 1, 1)

三、数组缓冲与列表缓冲

因为列表往尾部添加元素很慢,所以一种可行方案是先往列表头部添加,再把列表整体翻转。

另一种方案是使用定义在scala.collection.mutable包里的ArrayBuffer和ListBuffer。这两者并不是真正的数组和列表,而可以认为是暂存在缓冲区的数据。在数组缓冲和列表缓冲的头部、尾部都能添加、删去元素,并且耗时是固定的,只不过数组缓冲要比数组慢一些。数组和列表能使用的成员方法,在它们的缓冲类里也有定义。

通过“ArrayBuffer/ListBuffer += value”可以往缓冲的尾部添加元素,通过“value +=: ArrayBuffer/ListBuffer”可以往缓冲的头部添加元素,但只能通过“ArrayBuffer/ListBuffer -= value”往缓冲的尾部删去第一个符合的元素。往尾部增加或删除元素时,元素数量可以不只一个。例如:

scala>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ArrayBuffer, ListBuffer}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ArrayBuffer, ListBuffer}

scala> val ab = new ArrayBuffer[Int]()
ab: scala.collection.mutable.ArrayBuffer[Int] = ArrayBuffer()

scala> ab += 10
res0: ab.type = ArrayBuffer(10)

scala> -10 +=: ab
res1: ab.type = ArrayBuffer(-10, 10)

scala> ab -= -10
res2: ab.type = ArrayBuffer(10)

scala> val lb = new ListBuffer[String]()
lb: scala.collection.mutable.ListBuffer[String] = ListBuffer()

scala> lb += ("abc", "oops", "good")
res3: lb.type = ListBuffer(abc, oops, good)

scala> lb -= "abc"
res4: lb.type = ListBuffer(oops, good)

scala> "scala" +=: lb
res5: lb.type = ListBuffer(scala, oops, good)

当缓冲里的元素添加完毕后,就可以通过方法“toArray”或“toList”把缓冲的数据构造成一个数组或列表对象。注意,这是构造一个新的对象,原有缓冲仍然存在。例如:

scala> lb.toArray
res6: Array[String] = Array(scala, oops, good)

scala> lb.toList
res7: List[String] = List(scala, oops, good)

scala> lb
res8: scala.collection.mutable.ListBuffer[String] = ListBuffer(scala, oops, good)

四、元组

元组也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和列表一样也是不可变的。元组的特点是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对象。其字面量写法是在圆括号里编写用逗号间隔的元素。例如:

scala> (1, "tuple", Console)
res0: (Int, String, Console.type) = (1,tuple,scala.Console$@5fc59e43) 

上述例子构造了一个三元组,包含了一个Int对象、一个String对象和控制台对象。注意查看打印的元组类型。

元组最常用的地方是作为函数的返回值。由于函数只有一个返回语句,但如果想返回多个表达式或对象,就可以把它们包在一个元组里返回。

因为元组含有不同类型的对象,所以不可遍历,也就无法通过下标来索引,只能通过“_1”、“_2”......这样来访问每个元素。注意第一个元素就是“_1”,不是“_0”。例如:

scala> val t = ("God", 'A', 2333)
t: (String, Char, Int) = (God,A,2333)

scala> t._1
res0: String = God

scala> t._2
res1: Char = A

scala> t._3
res2: Int = 2333

实际上,元组并不是一个类,而是一系列类:Tuple1、Tuple2、Tuple3......Tuple22。这些类都是具体的,因此除了通过字面量的写法构造元组,也可以显式地通过“new TupleX(元组元素)”来构造。其中,每个数字代表元组包含的元素数量,也就是说元组最多只能包含22个元素,除非自定义Tuple23、Tuple24......不过这没有意义,因为元组可以嵌套元组,并不妨碍元组包含任意数量的元素。

进一步查看元组的API,会发现每个TupleX类里都有名为“_1”、“_2”......“_X”的字段。这正好呼应了前面访问元组元素所用的独特语法。

一元组没有字面量,只能显式地通过“new Tuple1(元组元素)”来构造一元组,因为此时编译器不会把圆括号解释成元组。

二元组也叫“对偶”,这在映射里会用到。

当函数的入参数量只有一个时,那么调用时传递进去的元组字面量也可以省略圆括号。例如:

scala> def getType(x: Any) = x.getClass
getType: (x: Any)Class[_]

scala> getType(1)
res0: Class[_] = class java.lang.Integer

scala> getType(1, 2, 3)
res1: Class[_] = class scala.Tuple3

五、映射

映射是包含一系列“键-值”对的集合,键和值的类型可以是任意的,但是每个键-值对的类型必须一致。键-值对的写法是“键 -> 值”。

实际上,映射并不是一个类,而是一个特质。所以无法用new构建映射对象,只能通过伴生对象里的apply工厂方法来构造映射类型的对象。例如:

scala> val map = Map(1 -> "+", 2 -> "-", 3 -> "*", 4 -> "/")
map: scala.collection.immutable.Map[Int,String] = Map(1 -> +, 2 -> -, 3 -> *, 4 -> /)

映射的apply方法通过接收一个键作为参数,返回对应的值。例如:

scala> map(3)
res0: String = *

scala> map(0)
java.util.NoSuchElementException: key not found: 0
  at scala.collection.immutable.Map$Map4.apply(Map.scala:204)
  ... 28 elided

表达式“object1 -> object2”实际就是一个对偶(二元组),因此键-值对也可以写成对偶的形式。例如:

scala> val tupleMap = Map(('a', 'A'), ('b', 'B'))
tupleMap: scala.collection.immutable.Map[Char,Char] = Map(a -> A, b -> B)

scala> tupleMap('a')
res0: Char = A

默认情况下,使用的是scala.collection.immutable包里的不可变映射。当然,也可以导入scala.collection.mutable包里的可变映射,这样就能动态地增加、删除键-值对。可变映射的名字也叫“Map”,因此要注意使用import导入可变映射时,是否把不可变映射覆盖了。

六、集

集和映射一样,也是一个特质,也只能通过apply工厂方法构建对象。集只能包含字面值不相同的同类型元素。当构建时传入了重复参数,那么会过滤掉多余的,只取一个。集的apply方法是测试是否包含传入的参数,返回true或false,而不是通过下标来索引元素。例如:

scala> val set = Set(1, 1, 10, 10, 233)
set: scala.collection.immutable.Set[Int] = Set(1, 10, 233)

scala> set(100)
res0: Boolean = false

scala> set(233)
res1: Boolean = true

 默认情况下,使用的也是不可变集,scala.collection.mutable包里也有同名的可变集。

七、序列

序列Seq也是一个特质,数组和列表都混入了这个特质。序列可遍历、可迭代,也就是能用从0开始的下标索引,也可用于循环。序列也是包含一组相同类型的元素,并且不可变。其构造方法也是通过apply工厂方法。

只是因为Chisel在某些场合会用到Seq,所以介绍这个概念,但是不必深入了解。

八、集合的常用方法

上述集合类都定义了很多有用的成员方法,在这里介绍一二。如果想查看更多内容,建议前往官网的API网站查询。

   Ⅰ、map

map方法接收一个无副作用的函数作为入参,对调用该方法的集合的每个元素应用入参函数,并把所得结果全部打包在一个集合里返回。例如:

scala> Array("apple", "orange", "pear").map(_ + "s")
res0: Array[String] = Array(apples, oranges, pears)

scala> List(1, 2, 3).map(_ * 2)
res1: List[Int] = List(2, 4, 6)

   Ⅱ、foreach

foreach方法与map方法类似,不过它的入参是一个有副作用的函数。例如:

scala> var sum = 0
sum: Int = 0

scala> Set(1, -2, 234).foreach(sum += _)

scala> sum
res0: Int = 233

   Ⅲ、zip

zip方法把两个可迭代的集合一一对应,构成若干个对偶。如果其中一个集合比另一个长,则忽略多余的元素。例如:

scala> List(1, 2, 3) zip Array('1', '2', '3')
res0: List[(Int, Char)] = List((1,1), (2,2), (3,3))

scala> List(1, 2, 3) zip Set("good", "OK")
res1: List[(Int, String)] = List((1,good), (2,OK))

九、总结

本章介绍了Scala标准库里的常用集合,这些数据结构在Chisel里面也经常用到,读者应该熟悉掌握它们的概念和相关重点。在后一章内建控制结构中,也要用到这些集合。

 

上一章   Scala基础——包和导入

下一章   Scala基础——内建控制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Scala,Chisel,RIS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