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小花——《坐渔船漂来的希娃》

这是一部关于阿富汗女孩的绘本《坐渔船漂来的希娃》。封面上这个大眼睛就是主人公阿富汗小女孩希娃。战火毁掉了她的家园,她带着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对战争的恐惧、对自由的向往漂在无边的大海上。

《希娃》的作者是一位澳洲本土的教师,也是一位志愿者,曾经帮助过漂到澳洲的阿富汗难民。书中的文字体现出作者的悲悯情怀,渗透着对生命、自由、希望的观照。《希娃》的绘者是“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得主罗伯特·英潘,以写实甚至略显沉重的画笔呈现出了希娃的现实、回忆与梦境。《希娃》的译者是国内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阿甲在译后记中将《希娃》定位为图画书版《追风筝的人》。我并不完全同意,但保留了这个标题。的确,小朋友读不了《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但是可以看得懂《希娃》。

本书出版时恰逢关于阿富汗女孩的动画电影《养家之人》上映。面对战争,希娃跟随家人背井离乡漂在海上生死未卜,《养家之人》中的小女孩背负起家庭的重担。很难想象在布卡、宵禁的限制下以及在随时而来的炮火中的生活多么令人绝望(两年前春节期间在伊朗旅行了一周,只是一直用围巾包着头发都觉得十分不便,无法想象夏天戴着布卡有多难受),然而无论希娃还是《养家之人》中的两个小女孩依然怀抱对未来的希望,这是最值得歌颂的。

生命教育,讲起来太沉重,但即使仅从功利角度,让生活在中国当代的小朋友从《希娃》中看到战乱国家小朋友的苦难,从而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也会产生最浅显的意义吧?

此前阿富汗的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炸毁,为避免国宝在战乱中遭到破坏,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宝只能在国外进行巡展。我们呢?我们可以在国内各个博物馆看到各件国家宝藏,并且有的文物被禁止出国(境)展览。真心希望同为东方古老文明国度的阿富汗战火早日停息,“文化不灭,国家永生”。

愿世界和平,远方不再有战争、炮火和牺牲;愿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即使身处最绝望中也能怀有希望,生命之花、自由之花永远在心中绽放。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火中的小花——《坐渔船漂来的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