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只做5%的改变

最近跟小伙伴们自发阅读《5%的改变》,是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的新作。

读这本书就跟读人生故事一样有意思,因为它里面真的都是读者给李老师写的故事——自己面临的困惑,所以这本书就像是由一封封的来回书信组装起来的。

但是,读完第一章“自我”主题的问答之后,我有种自己被“透视”了的感觉。

特别是第9个来信者提出的问题,我在学习教练对话的时候,还拿出过跟第9问特别雷同的话题,作为对话议题被同学们教练过!

关于这一章“自我”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下记录,防止以后万一陷入了其中某个问题中,我也可以回到这篇读书感悟里,再次找到突破口。

01

关于“自我”的9个问题

【第1问】感觉自己很分裂,明明应该做这件事才对,但就是没有动力,想要玩手机、刷剧、打游戏,哪怕手机、游戏不好玩,游戏不好看,也不想行动。然后脑子里有另外一个声音说:“你这样做不对,为什么要逃避做那件最应该做的事情呢?”

【第2问】明明知道这么做是对自己(的健康)有害的,但依然想做,戒不掉。

【第3问】讨厌现在的工作、讨厌现在的家庭、讨厌现在的生活,讨厌现在的自己,想要长久的改变,想要坚持去做一些更好的事情,却感觉什么都改变不了。

【第4问】因为疫情原因,感觉耽误了自己考一所考学校。(通用些说就是:遇到了一个变故,阻碍了自己可以更顺利地变好)

【第5问】一直在追求,却一直在失去,看到别人很容易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自己却一直处在匮乏的状态、求而不得痛苦。

【第6问】总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特别紧张和担忧,因为总是会害怕坏事情的发生,哪怕那是小概率事件。

【第7问】想要自律,却总是管不住自己,忍不住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比如会熬夜、晚上吃东西。

【第8问】对未来很困惑甚至焦虑,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觉得有目标,却又觉得目标很缥缈。

【第9问】每次在事情快完成的时候想要休息,哪怕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够了,可就是会在关键时刻选择拖延,拖到最后只能慌张收个尾、拿到一个不尽人意的结果。

第1、2、5、7、8、9问,我都曾经有过,第6问我在刚上初中的时候有过。不知道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你会中几条呢?

02

面对和“自我”的对抗

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发现凡是面对“自我”的困境,一般都会涉及好几个“自己”角色在对抗:

一个说“不想做”,一个说“不行,得做”,甚至还有一个角色说“不能那么做,得这么做”。

因为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希望改变发生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改变的痛苦少一点、再少一点,但实际上,这样的希望也是奢侈的。

所以才有了分裂的角色,理性的角色说:“痛苦使理想光辉,它是必须要经历的”;感性的角色说:“哦不,我不要”。

面对这样的困境,李松蔚老师提出了“5%的改变”,简直让我看见了大天使的慈爱和光辉啊~

“不要对改变的期望太高,有5%新的经验就已经很好了。请保持基本不变的同时,朝着可能的方向改变一点点。”

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一下我从书中总结出来的步骤:

STEP1:认可自己这么做的理由。

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哪怕“不应该”这样做,但是依然做了,那一定有自己这么做的理由,那这个理由是什么呢?你能找到它,然后承认它么?

STEP2:认可之后,外化出来

把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和其他角色不同的声音,都给放出来,不要让它们只在脑子里打架,要让它们争吵的声音,通过我们的嘴巴说出来,让我们的耳朵听到。

STEP3:允许冲突的存在,那就互相分配时间

不要纠结冲突的哪一方更正确,既然都想要政权,那就都分点,比如又想躺平又想努力,那就给躺平和努力都分配点时间。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选择全都要~

STEP4:用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来改变

如果想努力又觉得很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躺平了,那就从躺平的时间里,抽出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去努力一下,其他的时间继续躺平。

记录7天之后,可能会发现5%以外的改变~

STEP5:从“跟自己提出一个具体的困惑”开始

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得知道自己到底在困惑的是什么。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一天天喊打喊杀的像话么?

「我很焦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困惑,因为具体的困惑,是有一个事实作为根基的,比如,可能因为单身太久害怕会孤独终老的焦虑、比如失业在家害怕找不到工作养活自己的焦虑、比如考试没及格毕不了业的焦虑,这才是具体的。

STEP6:解决具体的问题,从一个小行动开始

唯有行动可破焦虑,先做那改变5%的小行动,做起来之后,锻炼出来心理承担的弹性,再慢慢加码,让行动飞轮越转越快。

总之,让轮子转起来,比站在轮子前面瞎想要强,对吧~

所以,想着让自己接受做5%的改变,然后再去考虑:被留出来的那1个小时,我要做些什么好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只做5%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