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是一场遇见自己的旅程

最近有没有立小旗旗啊?比如,坚持每天学英语,坚持每天锻炼,坚持一个月不吃甜食?

看起来坚持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并不是所有的方面。如果你是那种可以轻松做到说坚持每天打卡就能每天打卡的人,那么请你收下我的膝盖!但是,我想大部分的人还是会在很多时刻体验到没能坚持的挫败感。这就是我很少参加百日打卡这种活动的原因——有过几次失败经历之后,我知道自己肯定没法每天都坚持,同时又害怕经历这种挫败感,索性不参加了。如果你是那种隐约知道自己可能坚持不下来,但还是报名参加的人,我也很佩服你,因为我觉得你对挫折感的耐受力比我强,比我勇敢。

当去探索自己为什么有时候很难坚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往往败在下面几个原因上:

1、失败一次之后的挫败感、内疚和自责。当我计划好要坚持每天都做一件事或不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哪一天没有做到,可能就会陷入内疚和自责,而内疚和自责会让我的身体变得沉重,没有动力继续往下走。

2、完美主义。我给自己定好完美的计划,画好完美的图纸,期待着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发生改变,但是当我因为一些原因每一天没有按照计划进行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一切都完了!既然没能按照计划坚持,那就放弃吧!

3、单纯的对计划和控制的抵抗。有的时候我会感觉到自己身体里仿佛住了一个逆反的小孩,当给自己设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她就会偶尔出来捣个乱,不愿意我控制的太过分。

(对你来说是什么呢?如果你在反思的过程中有你特殊的发现,非常期待你可以告诉我)

图文无关

在我看来,坚持路上第一大敌人就是偶尔失败之后席卷而来的负面情绪。后来,我了解到一些其中的心理因素。最早是在《自控力》这本书上找到了一些答案。这本书并非告诉你如何培养自控力(也叫作意志力,是我们坚持去做一件事情的燃料),而是通过整理一系列心理学研究,告诉你人的意志力是如何运作的。里面有一章讲到,研究发现,在经历负面情绪之后,人们的意志力往往会变低,更难实现目标,而内疚就是一对意志力很有杀伤力的负面情绪。“当我们没有成功自控时,自我惩罚带来罪恶感,但是罪恶感会成为我们进一步放纵的理由:反正已经放纵了,那就放纵到底吧”

我们为什么会倾向于在犯错之后自我批评,甚至还会因为我们很难做到不批评自己而自责呢?这是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是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惩罚帮我们获得了自控,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自我惩罚能帮助我们在下一次提升意志力。然而事实上,研究发现,羞愧作为一种负面情绪,会引发更多失控行为;自我谅解在帮助人们在下一次获得自控力这件事情上,比自我惩罚效果更好。因此,书中建议下一次你自控失败的时候,尝试给自己更多的信任,鼓励和理解。站在良师益友的角度,而不是批评者的角度。

其次是关于控制与反控制。你一定也会好奇,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仿佛难以控制自己似的,就是没法按照计划行动呢?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活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控制与反抗中,我们身上有不受约束,追求欲望的满足和快乐的部分,这部分是“欲望自我(wantme)”;也有控制的力量,这一部分来自于社会规范,道德约束,父母教育以及我们个人的长远目标,就好像一个“应该自我(shouldme)”,扮演者行为监控者的角色,时刻审视着想要我的欲望是否合理,是否应该被付诸行动。这个模型在不同的理论中有不同的名称,但是理论之间有一些共识:每一个部分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动机,如果任何一部分功能不足,都会导致心理问题和困扰。对于很多人来说,用应该自我压抑或束缚欲望自我都是时常发生事情,但是压抑往往会导致反扑和失控,这就是为什么计划越严苛,越容易失控。

当我们执行计划失败之后,一定会反思自己为什么失败,怎么发生的,我可以做点什么。不过,在你反思之前,我认为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原谅自己,放下过去的失败。只有当我们处理好了负面情绪,真的接纳了我们的失败,才可以接下去进行有效的反思。然而,原谅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我们假装原谅就真的原谅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知道失败后自责不利于继续坚持的时候,我都会在失败之后安慰自己:“没关系的”,但有时候我的身体还是感觉到很紧绷,有一个地方静静地团缩着,于是我发现自己其实没有真正原谅自己,“你怎么又自责了?!”你看,这个批评者的角色就是阴魂不散。后来真的有所体会是我在做正念冥想的时候。冥想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或者觉察上,但最常发生的事情就是走神。走神时我都会责备自己“怎么又走神了”,但是我的引导语小哥哥总是在这个时候贴心地提醒我:“也许你已经走神了,没关系,走神是我们的心和思维的正常属性,当你意识到的时候,你就已经回来了。接下来你只需要温柔地把注意力拉回来就行了”,“既往不恋”、“空杯思想”其实也适用于对于生活中大大小小失败的经历。正念里面的“觉察”是一个很棒的、或许可以帮助你做到真正接纳和原谅自己的工具。所谓的觉察,就是在你诸多的角色——批评者、被批评者、原谅者、小孩、警察之外,在多发展出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宽容的、好奇的观众,看着舞台上这些你的角色表演各种各样的对话,而不加以评判,只是看到就好。所以,接纳和原谅是第一步,只有我们原谅自己,才能进行有效的反思,而不是破罐破摔。这个过程说起来很抽象,或许又显得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我们都有自我批评的倾向,因此,自我原谅也是需要花点时间去学习和练习的,建议你每天花点时间,坐下来冥想,仅仅观察自己是如何与自己对话的。

当我们真的接受了失败,可以进入到有效反思而不是自我批评之后,我们反思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该仔细想想,我有多想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对我来说有多重要?这个问题关乎这件事是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坚持。坚持本身就是要耗费我们心力的事情,而我们每个人的心力都是有限的,需要选择有限个的、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坚持是需要取舍的,如果你坚持每周3次去健身房,每次40分钟,那就意味着每周的这个时候你不能学英语,不能去参加社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个我真的很想要啊!但是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倾向: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啊?同时观察一下,自己想去完成目标的时候,有没有被其他事情勾走?这些事情对你来说是不是都比目标更重要?我们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观察你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或许可以对你的优先级更加清晰。

接下来,你确定了这个目标对你的确很重要,或许可以想想为什么这个目标对你这么重要?是出于外界的原因还是自己内在的原因?我记得有一个研究说,当目标是自发的,内在的时,动机水平是最强的。比如说,你想每天学习英语单词,是因为你打算准备语言考试,还是作为兴趣?这个背后的原因又有多重要呢?……这样不断迭代去思考,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到底最看重的是什么。随后你可以考虑,目前这个要坚持的东西,对你的目标来说必要性有多大?既然坚持对你来说这么困难,那么是否有可以替代的选项?其实我们坚持某一个目标,一定是有背后最看重的东西,,比如,或许你努力减肥是因为你看中健康,或许努力减肥只是因为希望迎合大众审美,而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渴望渴望被接纳和认可。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目标找到来自于内在的动力,并仔细考虑是否有其他替代的途径。

当然,一个目标究竟是出于内在原因还是外在原因,我们其实是分不清的,没关系,如果你确定这个目标你真的非常渴望达到,哪怕它来源于外界,你不得不去做,接下来就是策略性的问题了。你可能需要调整你的策略。至于这个部分出了什么问题,每个人遇到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很可能你的方法有一些问题,这时候,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者自己多尝试换一些新的方法,也许是有用的。在我看来,人生很长,把生活当做是实验场,花点时间去看看哪种方式对自己最有用,这种实验性的观点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另外,也可能你是遇到了外界因素。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自控力》这本书,你会发现有些影响我们意志力的因素很可能来源于外界,而我们对此毫不知情,还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默默地自己背了所有的锅。比如说,你可能有一个意志力很差的舍友或同伴,再比如说,你可能常常受到广告宣传页上某些有人信息的诱惑,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的影响你的意志力。通过了解人的意志力如何运作,相信你在制定计划或调整策略时更加胸有成竹。

其实调整策略的方法有很多,我觉得这个过程其实是很开放的去了解和探索自己的过程,每个人意志力强的地方都不一样,意志力最薄弱的地方也都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其实本身就是一件比坚持目标本身更有趣的事情。

最后想说,其实目标就像终点或者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了解什么样的环境自己最容易坚持,这些收获就足够值得你走这段路了。至于是不是每天都完成了这件事,是不是完全按照计划进行,并不是“坚持”真正的内涵,可能除了活动奖品和日历上的勾勾,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了吧,毕竟人生很长,今天体重秤上的54kg和52kg又有什么区别呢?差一天没有打卡单词又怎么样呢?开放经验,多去了解自己,尝试新的方法,观察哪种方法最有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忘初心,慢慢地、耐心地向目标靠近,这才是长远意义上的坚持吧。

希望大家在坚持目标的过程中享受过程,更了解“自己”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呀~

(本文首发于“小清心”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持是一场遇见自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