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秦三世而亡,秦王婴亦被项羽所杀,秦亡矣!刘邦可得天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目光长远,野心极大等等。

第一,确立了“以关中为根据地,进则争雄天下,退则据关而守”的战略。因为这个战略,所以刘邦即使每次都是逢项羽必败,但是只要性命在,大后方都能送过来粮草士兵,从而东山再起。这也是萧何被列为汉朝建立第一功臣的原因。刘邦没有韩信,最终也还是会得到天下,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因为环顾四方诸侯,有这样大战略,而且占据这样的地利条件的领袖的确是很少,刘邦耗得起,其他人都耗不起。当然,项羽也有大后方,也有大战略,那就是占据彭城这个四战之地,便于四面出击,谁不听话就打谁。从这个战略就可以看出,项羽的确是霸王而不具备帝王的之姿。彭城虽然便于出兵天下,但是却易攻难守。在兵力占优势时,可威慑天下,群雄拜服。一旦弱势,就容易被围剿。彭城战略决定了项羽出兵只能够速战速决,一旦被拖入战争泥潭,打起了消耗战,则容易后方起火,陷入被围歼的命运。后来,楚军粮草被彭越切断,彭城被韩信占领,根据地周殷被黥布策反,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项羽的失败乃是典型的战略失败。他不是战死的,而是困死的。虽是猛兽,无奈落入陷阱,利齿又有何用。虽说项羽的一生颇负传奇色彩,但是历史学家们对他的风评可不太好,焚烧阿房宫、坑杀秦降军几十万,好大喜功、意图恢复周王朝的诸侯分封制,托历史进程的后腿,与当时的民心之向所背。注定为历史所不容,故而刘邦得天下而项羽自刎于垓下。 

战略的背后是政治意图。刘邦的战略部署,反应出其欲一统天下的构想,这个构想应该是在第一次“破武关,入关中”时成型,不然又如何会有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气魄。因为有了更长远的计划,所以才能克己以争取天下民心。相对而言,项羽则短视的多。一进入关中,就让士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依然是十足的流寇作风。至于后来建都彭城,更可看出,他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政治方针,只是想做个天下诸侯的霸主而已,谁不服就打谁。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项羽只是个战无不胜的战神而已,身上的政治细胞少的可怜。如果项梁未死,他叔父二人应该可以荡平天下吧。         

第二,注重外交,善于结盟。不得不说,刘邦十分善于结交盟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对付最重要的、凭一己之力无法抗衡的敌人。后来在这个方面,的确是进行了发扬光大。原来属于项羽的力量,比如黥布、张耳等最后都加入了刘邦的阵营。与其说刘邦做得好,不如说项羽做得太差,老是被刘邦挖墙脚。项羽过于笃信武力,刚愎自用,他所需要的,只是别人臣服于他,畏惧他。所以诸侯对他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吧,虽然怕,却是心怀怨恨的怕。在自己威势重时,其他诸侯还不敢轻举妄动,一旦虎落平阳,新怨旧恨一起爆发,恐怕诸王就是特别想除掉他了。他本来就没有从根本上让各路诸侯依附自己的意愿,又怎么会花费心思浪费在这些势力上。

武力压制他们好了,谁反叛就灭了谁!只是想不到,压制的越狠,反噬的力量就越强!刘邦则相反,不是靠武力压制,而是以“利”诱之。靠着利害分析,得失计算来说服诸侯,以划分天下,裂土封王的承诺诱惑诸侯,从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团结了共同对付项羽的系统力量。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是敌不过系统的力量的。项羽的“大棒”外交最终难敌刘邦的“胡萝卜”外交了。这一推一拉的力量最终使项羽成了孤家寡人。上两点应该是主要原因,当然还有许多次要的因素,包括一些偶然性的机会等等我认为刘邦可以取得天下是很正常的事,他懂得世故圆滑,不像项羽一样只懂得武力,以为拥有了无力就可以拥有这整个天下,再有就是项羽太过目光短浅、自恃武力而傲视群雄,这也是项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