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的新西兰技术移民故事——前序

第一次产生移民念头是在2010年,当时由于工作关系被派往新加坡学习了一段时间。那次只逗留了短短的六天,但必须承认,那几天的生活给自己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樟宜机场下飞机办了入境手续后,我终于正式迈出了踏出国门的第一步。

新加坡的的士跟国内没有太多不同(反正是公干,公费报销,呵呵……),最大的区别是车子很新很漂亮,其中不乏豪车,比如我乘坐的就是一辆Mercedes Benz,车身很宽,在高速上飞驰的时候也很稳很舒服。据说在新加坡开的士的大多是印度人,但我几次坐车的司机都是华人,而且无独有偶,都喜欢听一些港台怀旧金曲。

新加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绿,坐在车内望向窗外,眼中所见的每一幕都有大片绿色,不是大树就是草地,确实无愧于花园城市的美誉。下车后,第一感觉就是空气很好,当然也可能与刚下完雨有关,新加坡属于多雨地区,而且经常是骤雨,毫无先兆地到来,又悄然无声地离去,例如我从机场上车到到达酒店前后不过30分钟,中间就经历了一场20分钟左右豪雨。在大雨冲刷之下,整个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鲜甜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在酒店办好入住登记后,便开始了整个下午的无目的漫游,于是便有了我对新加坡的第二印象——干净。新加坡的街道,无论大街小巷,都干净得一塌糊涂,甚至连施工的工地都没有出现尘土飞扬的境况。不是说那里没有垃圾或者一尘不染,路上也有一些例如胶袋、废纸、饮料瓶之类的生活垃圾,但要找一条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不干净的街道真的不容易。后来听朋友介绍,新加坡的刑罚很重,而且学校比较注视国民素质教育,再加上政府每年会花不少钱来整理市容,多管齐下这个地市才因此而闻名于世。再后来听朋友说日本的街道更干净,身为一个中国人确实值得反思,不用说建设现代化强国这么伟大的使命,光是基本素质这一点便已足够,尤其是那些一天到晚嘴里喊着反日抗日的愤青,万一真跟日本打起来,他娘亲的你们倒是人家打得过人家才行啊。

接下来的几天由于只是参加培训,因此工作任务极为轻松,除了白天上课那几个小时,剩余时间都可以自由掌握。与其他同事不同,除了Merlion Park和Sentosa的Siloso Beach外,我上没有去其他旅游景点,反而是四处游荡,感受一下这个与中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千差万别的国家的生活。

新加坡地方不大,人口却不少,其中大部分是华人。当年粤东、闽南一带以及香港地区有不少人下南洋谋生,因此很多生活习惯和习俗,例如日常的饮食以及春节元宵、端午节等各种传统节日,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新加坡的华人,特别是老一辈的华人,很多都保留着拜神烧香的习惯,而且除了常见的佛祖观音外,还有其他满天神佛,如玉帝、关公等,在新加坡都有着自己的House,而且香火也算比较旺。值得一提的是在Tiong Bahru和Outram一带甚至有一家专门供奉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庙,我在国内生活了那么多年都没有见到过,算是开了眼界。

新加坡华人大多很勤奋,无论是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还是在其他领域工作的蓝领,总能让人感觉到其身上有种压力,这可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有关,也可能是社会福利制度有关(据说李光耀在位时曾表示不会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福利社会)。培训的时候跟一些当地的同事闲聊了几句,发现加班对很多人来说是家常便饭。虽然新加坡华人与中国人同根同源,但对同样的工作,新加坡人的要求与中国人的要求可能相差甚远,在这一点上,新加坡可能与香港更为相似,所以某段时期(可能到现在还是这样),部分新加坡人特别乐意与香港人一起工作,但不怎么喜欢大陆人,甚至对大陆人有些排斥。

我个人从不认为中国人在才能和勤奋上会比世上任何一个民族差,不过很奇怪,大多数勤奋的中国人并不富有,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必须承认,在整体国民素质、自然环境和政府廉洁这几点上,新加坡比国内领先太多。虽然一些新加坡人也经常会报怨诸如贫富悬殊、就业困难等问题,但我还是有种“原来生活可以是这样的”的感慨。在那几天里,我不断地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选择,我以后的家庭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我以后的子女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

由此,便萌生了移民的念头。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易在纽国”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让您在新西兰的生活变得更容易, 让您更容易的认识新西兰的物与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转发到朋友圈。
或者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K的新西兰技术移民故事——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