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本文章参加官方有奖征文「中秋赏月大会」。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最明的月是属于童年的。与我而言,故乡像是封存在童年世界里的一抹亮光,一份欢乐!模糊而又清晰,清晰而又怅惘……

    记忆中的中秋节是在外婆家度过的。

    外婆家在一个村子里,长长窄窄的院子,两边各有几间土房子,有前门有后门,前面的院子里种着桃树梨树,还有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后面的院子里也种着棵桃树。出了后门走上几步有个大大的水塘子,但并没有水,也就成了野草塘。记得我们摘过一种叫酸溜溜的草叶儿,放在嘴里嚼着,回味着酸酸的草汁儿带来的快感乐此不疲。除此之外就是摘野草莓,野葡萄吃,草塘四周都是树木,最高大的是一棵皂角树,粗壮的树干印证着岁月的年龄,而皂角豆子仅仅吃过一次的,记得确实很好吃!

    那年,村里来个铸铜匠,在那里烧铜烧银的,我们都跑去看稀奇。外婆好像想起来什么,腾腾腾跑回家,找把斧子,二话不说就把自己柜子上的铜锁子砸下来,我们都不知道要干啥。只见外婆把那铜锁铜扣拿给匠人说:"家里还有点这东西,给娃娃打两个铜镯子!"我们眼睛瞪得大大的,看那铜锁一点点被烧化成铜水,应该说是溶液,然后被慢慢地倒入模子里,冷却、雕刻、打磨,半天功夫,两个好看的铜镯子便做成了,好不神奇!

    其实在外婆家待过的日子屈指可数,外婆很早就被大舅接到了城里,只偶尔在过年过节时我们才都回去一下,给外爷上个坟,住个一两晚上。所以至今都不曾记得有吃过外婆院子里桃树上结的桃子,梨树上长的梨子,只能任凭它们每年独自在院中寂寞地开花结果!

    中秋节那天就热闹了,舅舅舅妈们,二姨小姨们都回来了,外婆家的房子里集齐了欢声笑语,装满了思念团圆的气氛。虽说小时候家里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平时好吃的东西也多,但也自不比现在,也只有在中秋那天,好吃的是最多最集中的。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对中秋节的期待仅次于过新年,其实也无非是好吃和好玩儿,筹备食物自然是头等大事,秋天的瓜果着实丰富,苹果梨子橘子石榴,核桃红枣板栗柿饼……品种自然是尽着条件越多越好。

    敬献月亮是中秋节最庄重的仪式。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准备了,先把水果儿都洗干净,然后按照人数装盘,每个盘子里都要装同等份数的瓜果,每种都不能少,月饼是必须要有的。装好后,灶王爷献一盘,天神爷献一盘,土地爷献一盘,余下的就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敬献给月亮。而后,大人们开始点上蜡烛,上香,香要三根,插入香炉时要持平,不能长短不一,灶王爷,天神爷,土地爷一一上香,上香时,大人嘴里念念有词,仔细听是说求天神爷保佑家人平安,求灶王爷保佑五谷丰登什么的,小孩子跟在后面磕头,磕三个,以保平安!想想其实那时候过节才更有仪式感!

    之后我们兄弟姐妹们就凑在一起玩开了,最常玩的便是过家家,玩娘娘与丫鬟的,玩白娘子许仙的,玩包青天展昭的,或者玩姜子牙哪吒的,哈哈,时代的印记如此鲜明!想想还挺有才的,台词现场编,大多数电视剧里的桥段都是记得的,甚至要哭时还真就掉下眼泪来,只要孩子们在一起,玩的天性真可以发挥到极致的!一年也就逢年过节时才有机会聚在一起,自然是尽情尽兴地疯玩儿了。

    然后就吃月饼了?不是的!月饼瓜果儿是要献一晚上的,俗话说是吃了敬献过的瓜果儿才会平安健康,一切顺遂!因此我们只能咽着口水,忍着馋虫肚子,慢慢等待。大人们催着快去睡吧,睡醒了明早吃月饼,可是果盘儿就放在头顶窗台上,想吃又不敢吃,因为被警告过,胆敢偷吃,神灵就不保佑平安了。只好悄悄地摸一摸,数一数,再闻一闻,还是睡不着。心里想着明早儿一定要早早起来过个嘴瘾,而实际上总是不想先吃完的,因为吃完了只能望别人嘴。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又缠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一遍又一遍,院子里亮得如同白昼,月光肆无忌惮地从窗户泄进来,洒在印花被上,嫦娥怎么就从月亮上跳下来了,还跟来了一群又一群的小仙女,她们身上怎么都散发着苹果梨子的香味儿……

    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也许因为期待越久越珍贵吧,小时候的月饼就是格外地好吃!小时候的东西都格外的好吃!

    月是故乡明,如今生活条件好,想吃什么随时可以吃,月饼的种类更齐全,可是吃着总觉得少了一种味道,什么味道呢?我想是故乡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欢乐的味道吧……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