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扫黑剧缺席多年。2004年,广电整顿扫黑涉案剧,此类剧集的数量呈明显下滑趋势,直至2017年《人民的名义》爆火再次将这一代观众的需求提至高点。市场对扫黑题材剧的接受程度明显提升,这就激励了创作者们对此类题材的创作热情。
最近热播的《扫黑风暴》以超强阵容、超大尺度、超高口碑带领扫黑题材电视剧多年后重回观众视野,给了观众一次畅快淋漓的观看体验。截止至目前,超过23万人评价,豆瓣评分7.4,口碑热度可见一斑,堪称今年一部现象级作品。
故事讲述了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进驻中江省绿藤市,发生了一系列社会事件后,前刑警李成阳,与年轻刑警林浩在督导组的指导下,与专案组组长何勇共同协作将黑恶势力及保护伞成功抓获的故事。单单从故事设定来看,这是传统的“清官断案”式叙事,区别在于它勾连起了整个官、商、警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网和关系网,在对涉黑案件以及角色的编排上富有张力。
这一点在主角李成阳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原本是一名铲奸除恶的警察,但在一次事假中被冤枉脱离系统,后来和背景不清白的马帅产生交集,成为其集团的法律顾问。那么对于李成阳来说,在他离开警局后究竟是“天下人负我,不如我负天下人”还是“历经背叛,依然选择善良”就成了一道谜题。
一般来说,扫黑题材中的主角一般是卧底或是系统里的正面人物,李成阳这亦正亦邪的角色也为剧集添上了一丝神秘色彩。
还有公安局局长贺芸,她表面上是刚正不阿、警局里所有人都尊敬的局长,实际上她是黑社会的保护伞。她的儿子孙兴无恶不作,称霸绿藤市,作为警察的职业使然,贺芸看似站在恶的对立面上。但出于母亲的身份,她对孙兴尽是纵容,贺芸最终还是沦为了公安系统的伪君子,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这种双重人格式的撕裂感与复杂性往往是最勾人的。
所以看《扫黑风暴》最直观的感受是,剧中所有人物似乎都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行走。就连编剧向观众抛出李成阳是正面人物,在新帅集团是想调查他师傅当年的死因,后来李成阳在与同是警察的何勇的言语交锋中也无不透露着。李成阳之所以选择单枪匹马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是因为他在经历背叛后不知道还能相信谁……
这一剧情不仅点名了剧情要义,如若不清除体系里的毒瘤,很难让个体系获得信任,而通过个体反思体制,是《扫黑风暴》敢于突破的点,也是这部剧比过往扫黑题材电视剧走得更远的地方。
对于人性的恶,《扫黑风暴》毫不遮掩,为你揭开那些残酷的现实。事实上,这部剧的很多案件都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其中涉及到孙小果案、操场埋尸案、湖南文烈宏案和海南黄宏发案。除此外,这部剧还将非法贷款、行业垄断等社会痛点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些案件多线并行,案中有案,环环相扣,都精准拿捏了观众的眼球。
比如:徐英子的弟弟偷拍到黑社会老大孙兴自爆杀人的视频,想以此讹上一笔,还清赌债。结果她的弟弟却被孙兴以敲诈勒索的罪名送进了警局,徐英子在所长的示意下凑和解费平事,为了尽快凑到钱徐英子被逼走上了“裸贷”的道路。
而在整个过程中,徐英子受尽了非人般的待遇,被下药、轮奸、恐吓......事发后还被迫收取了 5 万块,让徐英子在警局难以翻案,官商勾结的暗黑程度可见一斑。剧集对太平盛世的描绘被对权谋、利益的窥探快感所替代,角色身上的“恶”被完全地激发出来。
还有“麦自立案”的原型是操场埋尸案。剧中,麦自立因为不在不合格的工程验收单上签字,便被人残忍杀害,被埋于荒野中数十载。有网友戏称:“绿藤市居民每天人均大逃杀,适合玩24H死到多少人的生存游戏。”而这样故事之所以成立,是在于真实性,以及剧中人物足够立体,这才让观众更拥有代入感。
很明显《扫黑风暴》的故事建立在一个正邪对立和情感纠缠之上,无论是公安系统与绿藤富商的对立,还是权衡利益的妥协与真正为老板姓做实事的对立,这些都隐藏在巨大的人际关系和资本脉络之间。由此延伸的在“扫黑”这个主题下理应有的各种桥段——抓捕、审讯、各方势力纠缠应有尽有,查案和缉捕过程也主动营造紧张感和急迫感。
另一方面,作为故事情感线,李成阳和林汉的师徒情以“回忆杀”的方式串联剧的整个线索。还有马帅和大江上刀山、下火海的兄弟情也助推了李成阳查清师傅林汉被陷害、自己成为黑警的真相。
《扫黑风暴》看上去是在“扫黑”,然而实际上是在“反腐”。在大结局中,为我们揭开真相,王政不仅是当年开除李成阳警籍的决策者,还是绿藤市暗黑势力最大的保护伞。公安系统的不作为和向心力都不断成就和保护着处于黑洞中心的暗黑势力,形成了全剧不断裹挟推进的动力,这种正邪之争是让这部剧好看的主要原因。
《扫黑风暴》虽已完结,有不少观众表示不舍之情,而这部剧的创作给市场开了一个“敢拍、拍出真实感”的口子,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质的扫黑题材作品出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