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
最近崔永元在微博手撕冯小刚、范冰冰、刘震云等人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撕来撕去可忙坏了站队的网友。
同为吃瓜群众,默默地窥屏几天后,在崔永元不原谅冯小刚这件事上,我是持支持态度的。
原因在于冯小刚缺乏最起码的同理心。
冯小刚当年拍摄电影《手机》之前,找到了崔永元,说自己要拍一个以主持人为背景的贺岁片,想要了解一些关于谈话节目的技术问题,希望电影能表现谈话节目和主持人更接近真实。
崔永元觉得两人关系不错,电影的创意也很好,于是倾囊相授。
可是电影播出之后,崔永元傻眼了。电影中葛优扮演一名主持人,叫严守一,主持的一档节目叫《有一说一》,严守一是典型的渣男,他频繁出轨,还因为被小三要挟,被迫放弃节目,最后小三变成了节目的接班人。
而当时《实话实说》刚好把主持人位置给了和晶,巧合的事情太多,没法不让人联想到电影中的严守一就是现实中的崔永元。
因此,电影播出后,网络暴力漫天谣言全都扑向了崔永元,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理阴影,导致了抑郁症,还影响了他妻子和孩子的生活。
事后,崔永元痛斥冯小刚的无下限,冯小刚自知理亏,采取不回应的态度,让这件事慢慢平息。
2018年,《手机2》开播的消息再次出现在了冯小刚的微博上,并配图海报和原班人马的照片,这等于继续揭开崔永元的伤口,在上边撒盐。
如果说一次伤害可以理解你为不小心,可是再来一次刻意的二次伤害,人心好坏便不言而喻。
记得当时《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播出后,里边冯裤子对冯小刚的映射,曾经让他出离愤怒,但是冯小刚却不会将心比心,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对崔永元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和痛苦。
其实归根结底,他对别人缺少对自己的那份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就是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方式。而冯小刚显然没有这种设身处地,替别人思考的能力,而是一次次的“己所不欲,施加于人”。
2.
看了极限挑战第四季第五期,有一个场景是男人帮一起讨论“应不应该带一个被生下后三个月,就被抛弃的小男生,去和他的妈妈见面”。
听完黄渤的分析,让我再次明白,缘何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圈粉无数,答案就是他的睿智和同理心。
黄渤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将孩子生下来,仅三个月就抛弃离开的母亲,也没有一味的鼓励让孩子与母亲团聚。
而是站在双方的位置,全面的进行了思考。他认为,一方面“孩子母亲嫁到这个村子来,看到平时住的房子,就应该知道这就是她今后半生将要面对的生活”“当然母爱是伟大的,她可以接受这些,放弃自己的一切,给孩子带来光明”
另一方面,他觉得“母亲可以留下生活,但并不代表这就是唯一的,绝对的,必须的答案””“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她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选择的人,她抛弃了孩子,这当然不对,但是你没有办法去和她讲这个道理,她有她选择的权利”
最后他也分析“仅仅带孩子见妈妈一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其实都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产物,没有人活该被社会牺牲。
而现在能对孩子起最大作用的帮助,就是“给孩子们留下希望”。
黄渤的分析,字字珠玑,他的表现无疑是对同理心的最好诠释。正是因为黄渤有对他人的同理心,才能切实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无奈,才不会忙着去批判质疑,而是学着认同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3.
19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词,这个原被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铁钦纳理解为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
人类做过一个有些惭愧的动物实验:研究者训练好6只恒河猴,拉动链子来获取食物。然后,研究者放进一只新的猴子。这时,其他的猴子一拉动链子,新来的猴子就会遭到电击。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有4只猴子开始拉动另一根链子,虽然得到的食物少多了,但那只新来的猴子不会遭到电击了。剩下的两只猴子比较执着,拒绝拉动任何一根链子。其中一只坚持了5天,另一只坚持了12天。就是说,它们宁愿饿死也不愿那只新来的猴子遭受痛苦。
这些猴子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同理心。
而在现实社会中,大部分人都缺乏同理心。河南驻马店女子遭二次碾压事件,老人摔倒不敢扶,9岁女童不让插队反被殴打事件……统统说明了当下人们同理心缺失的现状。
社会中同理心缺失的原因,大部分来源于一种“责任分散”,具体来讲就是“旁观者效应”。当别人身上发生一件痛苦的事情时,如果围观的人越多,那么责任会得到分散,既然你不出手相救,那么我也不要出手,从而形成人人都是旁观者,人人都不去帮助的情况。
每个人都只想要推卸责任,却不深入思考,如果处于痛苦的那个人是我,我会希望别人怎么去帮助我。
所以,同理心的缺失,不仅会造成见死不救的可怕现象,同时也会使人与人之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4.
在心理学上,同理心的含义有:注意别人的感受;感受别人的感受;针对别人的痛苦采取救助行动。
因此,培养同理心,也要具备这三个必要元素。
首先,你要注意别人的感受。不管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应考虑这件事会不会让人尴尬、不舒服或者存在一些不好的体验,从而能切实全面的完成一件让大部分人都满意的事情。
其次,当出现分歧时,你要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设想如果我在那个位置,我会是怎样的感受,从而避免随意评判自己未经历的事情,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最后,当你用同理心发现了别人的痛苦时,你要采取恰当的救助活动。就像我之前看到的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小孩,他的奶奶老了,老人害怕死亡,对小孩说:“奶奶快要死了”,别人都会说:“哎呀,不会的,你会长命百岁。”小孩却说:“呀!那多舍不得啊!”
所以当别人面临痛苦时,用感同身受的话去安慰,而非鼓励,更能让人得到纾解。
同理心,用孔子的话来概括,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希望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做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