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河流

戏剧的河流

——和中学生谈戏剧

原绿色

今天是2022年5月3日,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我们在这里先表彰优秀团员,再用学校第二届戏剧节开幕式的盛典迎接和庆祝青年节的到来,我感觉特别有意义。因为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那场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的话剧传入了我们中国,表演话剧成为一种潮流,非常时髦,为新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名字,就叫“文明新戏”,后来才被称作话剧。

话剧是五四时期才传人中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事实上,中国戏剧也和中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像一条隐藏在历史文化深处的河流。

据说,最早的戏剧就是远古时代巫师的表演。比如,部落与部落战斗之前,巫师预测战斗胜负的作法,就是最早的戏剧雏形,也就是戏剧之河的源头。有文字可考的,《诗经》里“颂”的部分就有戏剧的成分,《楚辞》里“九歌”的部分也类似于戏剧,都可以称作戏剧的条条支流。

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戏剧发端于秦汉,形成于唐代,发展于宋金的南戏,成熟于元代的元杂剧。但戏剧很长时间没有达到成熟完整的状态,只是被淹没在音乐舞蹈中,唐代还是在一定的阶层流行,直到宋代大都市的集中休闲生活才有条件脱颖而出,演变成一种独树一帜的艺术样式,普及到劳苦大众生活中,到元代就集中爆发,达到一个高峰,形成自己的壮观景象,涌现出一大批剧作家和剧目,顿时繁荣热闹起来。比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元曲四大家,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等等。戏剧不仅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折子结构、音乐唱腔,也有了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定位等等一套完备的自我系统。也就是说,戏剧之河在宋代之前一直是涓涓细流,到宋代形成了气象,到元代才形成了奔腾的黄河、长江一样的气势,成为一种主流文化样态。

当然,明清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戏剧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在有心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下产生了不少经典剧目。比如明朝的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洪升和他的《长生殿》,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等等都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宫廷和官方发展,产生了很多大家,也就是“角”,另一方面,因为它的通俗易懂成为百姓喜欢的艺术样式,在民间开枝散叶兴旺开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方戏曲,据说有京剧、豫剧、评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360多种。当然,有的剧种观众众多影响较大,比如京剧、豫剧等等,剧团和演员也比较多,有的剧种观众和演员很少,但也是一种个性的文化。我在甘肃工作时,认识一个陇剧剧团团长,他告诉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陇剧团的团长,只有庆阳地区有陇剧。不过,每一个剧种都有自己的品牌剧目、特色和“角儿”,比如豫剧的《花木兰》《穆桂英挂帅》;评剧的《花为媒》;京剧的《四郎探母》;川剧的变脸等等,梅兰竹菊,大师云集,异彩纷呈。京剧更是流派众多,大师频出。虽然那时候信息传播系统不太发达,但像梅兰芳那样的戏剧大师的知名度和影响比当代的“网红”和明星都大多了。

不过,旧社会的戏剧演员地位都比较低,被污蔑地称为“戏子”,很多名演员也沦为达官贵人的玩物。新中国成立以后,演员的地位和全国广大劳动者的地位一样得到了提升,被尊称为文艺工作者,古老的戏剧和演员一样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青春。比如抗美援朝时期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靠“义演”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

可惜,文化大革命时期,戏剧成为封建文化糟粕被清理,看新编样板戏成为全国统一的文化生活,《沙家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变得家喻户晓人人表演,直到文革结束才恢复了古代戏剧的表演。

戏剧时空的河流到现在,戏剧形式就更加多样化了,有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皮影戏等等,甚至有了大型的实景演出,比如云南有“云南印象”,开封有“梦回京华”等等。戏剧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也可以分成历史剧、现代剧;或者悲剧、喜剧、正剧;多幕剧、独幕剧;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

可以说,现在的戏剧丰富多彩,已经像百川归海,形成了汪洋恣肆的壮丽景观,融入中国文化的大海中。

可能大家很难把电视剧和戏剧想象到一起,但是,从戏剧的发展脉络来看,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戏剧形式,唐代是歌舞音乐剧,宋代是南戏,元代是杂剧……到民国,京剧就是国粹了,诞生了那么多大师级人物。电视剧就应该是戏剧在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生动表现,而且,电视剧已经取代传统戏剧,成为普通百姓消遣的主要形式。而且。在新的时代,短视频又流行开来,更加快捷、简便、生动,大有和电视剧一争高下的架势,我感觉就是新时代的戏剧新样态了。

在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官方和民间互相影响的曲折过程,已经很难区分官方还是民间的力量更大。唐玄宗李隆基当年在皇宫里就养了一个专业的戏班子供自己娱乐,并把排练的地方叫“梨园”,以至于现在还把戏剧演员叫梨园子弟,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戏剧栏目就叫“梨园春”。宋朝的南戏却繁荣在勾栏瓦肆之间,连皇帝看戏也要乔装打扮到民间来看。

青年都热爱文学,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但这里所说的戏剧实际上是演员演出戏剧参考用的脚本,也就是戏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

真正的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美术、道具等进行叙事的综合艺术,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需要演员、故事、舞台和观众,要有矛盾、冲突、高潮、转折、期待、发现才构成完整的戏剧样态。

我从小就是在乡村戏台底下看戏长大的,有时候要步行好远的路去方圆临近的村庄看戏,就像鲁迅看“社戏”那样,看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穆桂英挂帅》……看包拯《下陈州》《秦香莲告状》……从中了解了人情冷暖,历史风云变化,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滋养。可以这样说,我们青年学生如果真心热爱戏剧,排练戏剧,表演戏剧,就会从中得到道德(为人处世)的启迪,智慧(人生经验和方法)的增长,体能(排练和表演很消耗体力)的锻炼,美(艺术之美)的熏陶和劳动(演出也是一种劳动)的乐趣,简直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我们举行戏剧节,虽然也是一个戏剧的启蒙,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将来都去做演员,做演员是需要天赋和努力的,能做专业的演员当然也不错,不过我们北师大学校都搞戏剧节,更多的是从教育的视角出发,让同学们进入戏剧的境界,体悟演员的感觉,体验表演的乐趣,感受戏剧的魅力,得到人生成长的营养。

戏剧演员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业余的过去叫“票友”,现在叫“客串”。我们如果认真练习,有了一定戏剧基础,将来在业余生活中偶尔客串一把,也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有趣,多姿多彩一些呢。

戏剧像一条河流,演员在台上兀自演绎着戏里的恩爱情仇,情感的是是非非已经像水漫过的大地,播撒在观众的心田。戏剧是一种模仿,所谓戏如人生,所有戏剧故事都是人间故事。生旦净末丑,每一种角色都代表一种人物。看戏只要看脸谱就能分出好人坏人,看社会却往往傻傻分不清。

以前以为自己是看戏的人,现在才知道,自己也是戏里的人。

祝我们的戏剧节圆满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戏剧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