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一场艺术家对谈的书店活动有感

某个周日无意间参加了广州一家书店的艺术家对谈活动,因为时间关系,只听了一位艺术家的发言,虽然我和先生对这位艺术家的身份有保留意见,但也不乏给了我一些启发。

这位艺术家是东莞人,从小在农村长大,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期间东莞城市的变化,由一个小农村在九十年代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他由于家庭关系,本在学校教书后辞职回到了东莞,开始了一些装置艺术的创造。观其展示的作品基本跟儿时成长环境相关,如首个个展是在一个朋友介绍的600平米的废弃空间里,有粉末、靴子里种的花、一颗叶子被剪刀剪成心型的假树,以及开展前几天才想到的整颗西瓜挖成的摩托车头盔,艺术作品比较粗糙,在这么大的空间里没有做更多的艺术化处理,简陋直白。随后还展示了些他后续的作品,比如灯管做的白云形状的装置;把香港私人画廊邀约其参展的英文邮件制成饼干;纸巾洗衣粉堆积如山并标注“买一赠一”,让公众参与的行为艺术等等。可以看出这些作品有些是与记忆相关,有些是希望与人发生联系,用的材料在生活中都很常看到。

于是我发现,这位艺术家是一个很敏感也很有童趣的人,每个作品背后都有他的小巧思和故事,虽然艺术表达的深度和作品一束花处理的程度个人觉得过于直接,但也不乏启示着其实创作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我的表达方式。这个时代仿佛也不需要思考得那么深入,只要一点点,一点点的自觉、自察和自我的表达,就能呈现出令人惊喜的作品了,更别说富有深度思考、自我剖析的人,作品将会更有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加一场艺术家对谈的书店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