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限制了你的思考

在蔡钰的批判性思维课里,提到一个观点: 人的思考自由度,会受到知识面的限制。你没接触过天体物理学,你就不可能提出虫洞理论的猜想,你不懂做菜,就不可能凭空做出一碗佛跳墙大餐。

这个道理看上去很容易懂,但其实反映了另外一个深刻的理论: 人是用语言来思考的,我们无法理解,一个超出语言范围的事物。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读小学时,为了考试,我需要背诵一些古文,其中有一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前半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当中的每一个关键字,海、川、容、大,我都明白它的含义,所以我明白这一句话的意思。

而后半句,受限于当时的我,只有一个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这个欲这个字,并不懂具体什么意思,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描述。

所以,无论我怎么样琢磨这句话,都没能搞懂它说的是什么意思,更不可能去思考,它背后的哲理含义,这句话只能以八个字的文字组合形式,停留在脑海当中。

一件事情,只有你将它描述出来,你才能对他加以思考。

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现象。

比如有人说上学,没什么意义。你背的古文,你写的文章,这些都只是应付考试拿高分。

其实不然,在背古文、写文章的过程当中,你能搞明白一个新词汇的含义,明白了一个新事物是什么意思,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你才可能知道,如何去处理跟这个词汇相关的问题。

比如,如果你没有在语文课里,学习过“嫉妒”这个词,那么,假如有一天,你也有了嫉妒他人的感觉,想找好友或者家人倾诉一下,你就无法向他人,精准描述你的心情。

你只能这么说:那个同事什么都没做,却升职加薪了,我感觉很奇怪,有点像无奈,又有点像生气,还有点像仇恨,反正就是很复杂的一种感觉,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你看,如果在你的大脑里,根本没有“嫉妒”这个词汇,你就很难描述出这个感觉,在你的表达里,才会有这种模棱两可的描述,也就更难去思考这件事背后的原因了。

而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连这个情绪的意思都不知道,那如何管理有这种情绪的员工,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和学习语文是同样的道理。

人这种生物,只能靠语言来思考,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思考。


公号:成长杂货铺,发现语言与思考的牢笼。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限制了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