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65 | 有了靶心,活成什么样子,只待时间

【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有志于仁,就不会去做恶事。”

这句顺承上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又进了一步。从黄金思维圈来分析,路径名了清晰。

从最外层的What现象层面,就是不去做恶事。思想是行动的根源,不恶人,想法上就不要有,不作恶,自然动作上就不为恶,整体就是自己不要变坏。

从中层的How路径层面,就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就是“仁”,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一,只要有仁心,那么其结果是报德抱怨皆无所谓,既不恶恶人,也不恶事,就是连这个心都没有?其二,只要有仁心,自然无恶意,只有一片祥和之气,皆化之,为什么人活着活着都和气了,所以老人普遍和善。哪怕是万恶不赦之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从最里面的Why核心层面,就是要立志,立“仁”的志,就是要树立靶心,只有树立靶心,就像锚定效应,船始终围绕着锚点,不偏离,所以只要靶心确定了,路径“仁”始终会射向靶心,至于力气大小,方向偏移,只要慢慢调整,回到“仁”的轨道上,持续发力,持续走,自然会成就射箭人,结果只是一个人的外在力量评价分,结果的过程却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内在修行评价分。

"仁"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成“仁”的过程免不得“杀身成仁”,因为都是走向“仁”,免不得在正义的路上有牺牲,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语》65 | 有了靶心,活成什么样子,只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