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尖子生》Chapter4

1.写东西的时候,可能我会把一些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聊天的时候,我的第一顺位就是要让这个聊天和谐有趣。

2.老师或者学校那里有很多规矩,我都会打破,最后老师发现我给他新的东西和启发,他还是能接受的。所以我在所处的圈子当中,一直还算是KOL,所以好多人也认同我。

3.我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长,就让我觉得生活的基本土壤就是爱与和平,所以我的人生对爱与和平是没有追求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世界基本的配置,所以我就喜欢恶搞和颠覆。

4.整个一年的转变,是从一个相对被动的状态变成一个绝对主动的状态。

5.我是从一种别人对你的期待,别人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这种期待和阴影中走出来,把那个频道都关掉,把我想做的东西做出来。就是今年你去接受吧,不要期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我不会花任何时间在社交啊、大会啊、活动啊这类事情上面,这种“70后”的什么好玩的事情,我全都不会去。

7.所有的活动和事情,不喜欢就不去,不好玩就不去。

8.之所以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是因为全社会都需要这样一个icon吧,所以这个人格就是一个IP本身,我要做的事情是把这样一种从我身上孵化出的人格,找到同时符合这个人格的团队,把这个任何放在作品里面,这个作品可能是符合整代年轻人的某个群体非常精准的一个诉求。我们要做的,就是符合这个故事类型和心理机制。

人生轨迹:

1.单科最高分 云南的语文单科状元 (考试是方法论的问题 找到套路)

2.班委 对抗权威 罩着同学 KOL

3.大学:玩各种媒体 人人豆瓣

4.做一个早起奇葩说辩论赛的视频火了

5.去报社电视台实习失望

6.写博客认识互联网圈子里的人和互联网的创业者 和他们一起玩 去互联网公司实习

7.17岁给淘宝店拍照

8.开性用品店 开店是我观察世界的一个入口(种子用户开明媒体人 。每天写段子 媒体价值大于商业价值 想告诉别人值得被营销的对象应该是这样子的 快感驱使我做这件事)

9.在奥美公司实习(推进事情特别慢 影响力小)

10.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实习 基本上在市场部 一个人就可以单挑整个市场部

11.广告公司和咨询公司(广告公司不会宣传 咨询公司做不大)

12.在中欧演讲 用主流文字阐述亚文化

13.觉得开店不好玩了 很多人会给你建议说这个事儿要怎么样怎么样我就觉得无趣了 就从心理本质上 觉得这个没意思了 你必须得换跑道 或者是回到你比较主流的那个频道 这场游戏就结束了

14. 写公众号 一年炸一次 追求全社会的炸 有框架 有规律后 成为一机械化生产的东西 变成好莱坞量产的那种东西

15.我现在纯内容 主营业务是短视频 拍有世界观的

16.喜欢自己写故事 拍最真实的东西 塑造一些立体人物

17.艺人是比较灵活的,自己是网红有粉丝。我们还和其它公司合作做一个网红渠道公司。

18.我觉得人格和情怀是可以工业化生产的 这个市场需要什么人格是很好推送出来的

19.它的故事结构和笑点是OK的,但它的世界观是不OK的,年轻人不爱看这样的世界观,年轻人你是不能跟他讲回归平凡的。他们要看的是个体的成功,但这种成功跟那种“70后”的成功是不一样的。

20.当所有的资源都涌向你的时候,自己是被推着走。

21.去时尚集团做主编。因为那个刊物的内容,它的美国基因比较稀有。我离开的原因是我想要的东西在中国那样的团队其实不可行,无味。

22.都是我自己在做一件事,然后大家涌过来,我没得挑。现在我不这样了,我想找投资人,我会自己聊。

23.能量的吸取永远来自更年轻的人。

总结:

1.从小对抗权威。

2.活得很自我。

3.拒绝无效社交。

4.喜欢颠覆和恶搞。

5.变得主动以及和年轻人交流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圈的尖子生》Chapte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