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苏轼---中国的苏东坡》(8)

【贤妻会勉夫,贤母善教子。】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苏洵十八岁,娶大理寺丞眉州青神程文应之独女为妻。程文应亲自为十八岁的独女操办了婚礼。

图片发自App

程氏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从小博览群书,才德兼备。从官宦人家、眉州首富的程家嫁到三世不显的苏家,日子要过得清贫很多。但程氏教养很好,吃苦耐劳,对人谦恭和气,同苏家上上下下关系都很融洽。除尽好儿媳的义务外,在农忙时还经常与苏洵一起去乡下劳作,管理农业生产。很多人都劝她:你娘家米多钱多,吃不完用不尽,你又是你父母的掌上明珠,回娘家随便开个口,雇几个人还不是很简单的事,何必下地干话,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呢?

程夫人听到大家这么说,只是笑了笑: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回家在爹娘面前哭哭穷,诉诉苦,拿点银两粮食完全没问题。人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还得为我老公争口气,免得大家说他是吃软饭的,在人前抬不起头。

苏洵成婚后, 苏洵还继续做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大侠梦。仍然四处游荡,联络一些如钟子翼等慷慨悲壮之士,与天下豪杰一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苏洵“游荡不学”,程夫人告诉他志向再高,也得找对路,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努力实现。并讲了姜子牙八十岁遇文王,吕蒙三十四读兵书,诸葛亮二十七隆中对的故事给他听,劝勉丈夫上进曰:“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苏洵再看看哥哥们,个个都考取了功名。每次去岳母家,大舅哥程浚总要阴阳怪气的说“自古九卿门下无白丁”,还故意把白丁二字拉得老长老长,不禁感慨到:

太公八十遇文王,丰功伟业后世传。

诸葛二七显才能,我已二七竟无成。

子明三十犹发奋,我比阿蒙还年青。

今日发愤犹未晚,学不成才不出门。

在程夫人多年的努力说服下,大女儿、二女儿相继出世又相继夭折,第三个女儿八娘出生让其有时间来反省自己这么多年报国无门所走过的弯路,现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做了父亲方知父母的苦心与不易,还有娴慧的妻子,自己决不能辜负了他们。自己想了很多,终于解开心结,放下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大侠梦。

图片发自App

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苏洵二十七虚岁时重新开始发奋读书。

南宋王应麟所著《三字经》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藉。”其实苏洵早在十六岁时就参加过科举考试,是中途游荡了十年之后,在二十七虚岁重新开始发奋读书。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教子有方成佳话。苏母程氏,既能相夫,还会教子,华夏千年第一人。苏母、孟母和岳母,她们三人并列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的三大母亲,当受万世敬仰!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眉州苏轼---中国的苏东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