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达洛维夫人》随笔

本月看了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第一次接触伍尔夫,第一次了解到意识流,深深折服在自己看来不过是稀松平常的胡思乱想,到了作者的笔下,却能巧妙地串起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一生的经历和过往,丝丝入扣地刻画书中各色人物的形象、心理活动和人性特点,让人不由自主地跳入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的意识长流,一头扎入脑海里浮现出的一幕接一幕声色味俱全、鲜活动感的场景,和书中每个人物近距离接触,仿佛我也活在他们当中,在不同的瞬间分身无数:作为一个局外人冷眼旁观;化身为书中的各个角色,在每一个人物的身体和心灵里停留,感受他们的内心挣扎、与他们同喜同悲;分身又能瞬间合一回到自己身上,在自己的前半生经历中浮沉,各种爱恨情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受再一次被唤醒,与过去的自己相遇,在自己的意识流中重新活了一遍。

真是一次奇妙的身心体验。

很想告诉伍尔夫,我和她笔下的人物是心心相通的,我和她在很多个瞬间也是心心相通的。

书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不同人物面对同一人、同一事物的各种心理反应,让人看尽了人生百态,比如女主人公与前男友曾有过的复杂情感关系,通过双方各自站在第一人称角度对对方、对同一关键事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在深入刻画双方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过往事件的全貌,让读者得以轻轻松松地了解双方个人的特质及其关系的实质。

作者丰富的联想力在书中比比皆是。书中有一段老妇人卖唱的描写,老妇人的几句唱词被女主人公的前男友彼得联想出了一个跨越了时间疆域的凄美爱情故事,在他伸手给了老妇人一枚银币后故事戛然而止,几百万年前的场景退隐,一切回归现实。而下一个出场的人物看到这个老妇人,却只是引出了内心的一丝同情和怜悯而已。想想看,当你看到同样卖唱的场景,听到一段若隐若现的歌声,你会是彼得,还是下一个出场的人呢?

如果是我,最常见的反应是投给老妇人匆匆一瞥,尽力避开与老妇人的目光接触,然后当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冷漠地快步离开,避免直接面对她但又不愿给她赏钱的尴尬。

史密斯是书中塑造的一位深陷战争后遗症、带着严重心理创伤的平民代表,她的妻子尽管与常人一样无法理解他精神分裂后的种种行为和表现,但善良、单纯的她始终相信丈夫会痊愈,正是她的坚持和无条件的爱让史密斯重新获得了力量,在他慢慢从自己头脑构建的另一个精神世界里走出来的过程中,遇上了代表着上流社会及世俗权威的医师布雷德肖,医师采用对病人一贯的方式来压制和迫害史密斯,不愿屈服的史密斯在一次躲避医师的行动中不小心坠楼身亡,患者历经磨难即将迎来曙光、为了求生的本能抗争行为最终被社会误读为自杀,而本应救人的医师却是真正的幕后杀手,读来让人扼腕痛惜不已。

在对史密斯的人物刻画及故事讲述中,作者的亲身体会结合细腻的文字描写,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心理病患者的精神世界,看到世俗社会对患者的歧视、误解,以及简单粗暴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的致命身心打击,令人感同身受,引发出强烈的同情和深深的理解。

还有太多精彩的部分,无法一一细说,也无法说得尽。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

高中曾经有过一段因与同桌的紧张关系引发抑郁的经历。原本无忧无虑的我,在对关系的质疑、对好友的背叛感中慢慢地丧失了一部分生活的热情,就像史密斯一样,失去了感觉的能力。我在自己营造的被迫害、被遗弃的毫无价值感的精神世界里一步一步封锁住自己,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里默默流泪、痛不欲生,最严重的时候还出现了幻听、幻觉,感觉那无尽的黑暗世界随时会把我整个吞噬掉。最后是求生的强大本能解救了我,让我充分利用上大学的机会,在新的环境中慢慢自我疗愈。

抑郁的经历,给我留下的是自卑的种子,以及难以集中专注力的毛病。

每当我和一群人坐在一起听课或是开会,看起来我坐姿端正,专心聆听,其实我早就身心分离,大脑高速运转,思维四处飘散,对听到的只言片语又会引发碎片式的联想,随着脑波一圈又一圈地辐射出去。为了紧紧拴住思维这匹脱缰野马,我的身体总是很紧张,四肢绷紧,眼睛警惕地观察周围的情况,一旦需要作出回应立即本能反应,确保不被人发现我的异样。

即使是自己独处,仍然难以专注地做事、看书。头脑里有无数的声音,无数的念头,它们纷纷扰扰地涌出来,争先恐后地拉扯我,让我关注它,我只好在它们之中选择一个,听一听,想一想,做一做,然后突然想起正在做的事、要看的书,赶紧定下神来做几分钟、看几行字,然后又被头脑的想法抓住,开始了新的循环。

工作的低效率,也大多源于头脑的杂念太多,分神时间长导致进入工作状态慢,影响了工作的进度。

这么多年来,难以专注成为了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但越努力去专注,反而越焦虑而难以专注。这令我非常懊恼和自责,虽然不抱太大希望,但仍对改进这一明显缺陷有所期待。

读完这本伍尔夫的小说,我原谅了自己。

书中描写的众多人物,很多都在边做事边联想,区别在于有的联想力丰富些,有的联想力扁平些,有些只是习惯性的反应罢了。这些奇思妙想被作者当作素材,在她的精心构思和布局下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意识流大海洋里畅游。

而我,把头脑里的念头仅仅当作了一堆杂草,恨不得一把火烧个干净。

这就是视角、观念的不同带来的强烈反差。

其实,难以专注既不是毛病,也不是缺陷。它不过就是我的一个现状的真实反映而已。

如果按照伍尔夫的思路,我也拥有足够多的素材,她能做出顶级丰盛大餐,我说不定也能做个家常小菜尝尝咧。

如果我是作者,我会写出什么版本的达洛维夫人?给她安排几个情人合适?

不同装扮、容貌各异的达洛维夫人,马上排着队姿态万千地走进眼帘,这一位亲热地挽起我的手,那一位搂着我的肩,还有一位离我最远的正在挥动手中的丝巾,呼唤着我的名字。。。。

这一刻,就让我陪达洛维夫人们好好共舞一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达洛维夫人》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