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风雨赋史诗,“小米”版中国合伙人如何炼成

图片来源网络

从2010年到2019年,短短的九年时间,造就了小米集团营收超千亿元人民币的“神话”,而它的市值预计将超过千亿美元。

时光回到9年前,进入不惑之年的雷军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人。此刻已经将金山做上市的他,内心关于创业的想法也顺理成章地提上日程,而林斌、黎万强、王川等人也被他网罗为第一批创业团队。

2010年4月6日早上五点,春寒料峭,中关村的银谷大厦里,雷军和十几个人豪情万丈,每人喝了一碗黎万强父亲亲手熬的小米粥,在这个小办公室里,“小米+步枪”的创业时代正式揭开帷幕。9年风雨走来,小米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

小米版中国合伙人

2008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南方遭受难得一见的冻灾。

12月10日,那天的北京大雪漫天,雷军已从金山辞职将近一年。闲来无事的雷军约金山的老同事们在燕山饭店对面的酒吧聚会。酒过三巡,雷军对众人描绘起自己对未来事业的规划,情绪激动。这时,一个小个子男人对雷军喊道:“四十岁才刚开始,你怕什么!”那一天,恰是雷军迈入不惑之年的开端。

喊话的人正是雷军在金山的老部下黎万强,后来成为小米联合创始人。这句话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了雷军的梦想,那个他从来也没有忘记的梦想。2010年的雷军,走上创业这条未知的旅途。

黎万强毫不犹豫追随雷军一同创办了小米公司,此后雷军又拉来了林斌——后来成了小米的二当家。“雷军不睡觉,林斌不吃饭。”高度的合伙人精神让林斌与雷军并称小米内部的劳模。

黄江吉是小米的第三位创始人,也是林斌此前在微软的同事。黄江吉之后,林斌又给雷军介绍了他在谷歌的一位同事——洪锋。陆陆续续地,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相继入伙,小米版的中国合伙人大戏至此正式拉开帷幕。

最初时的小米只有14个人,早期员工包括李伟星、孙鹏等,他们完成了MIUI系统(是小米公司旗下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也是小米的第一个产品。)的早期工程开发工作。

这其中唯一的女性员工叫管颖智,工号是14。除了负责诸如薪酬福利之类的工作外,她还负责公司的招聘。小米早期的团队大都是创始人推荐的,管颖智拿着创始人们列出的名单,一个一个打电话约面试。


80%时间在寻找人才

在组织规划上,“挑选人才”在小米的创立之初就已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跟绝大多数科技创业公司一样,小米在创立初期同样面临着规模小,甚至连产品都没有一件的问题。

雷军从未涉过猎硬件领域,如何让那些高级硬件工程师人才相信雷军是“高瞻远瞩”而不是“空手套白狼”成了他首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在最开始的半年时间里,雷军80%的时间都花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才上面。人才是第一驱动力,雷军深谙此道。为了找到一个非常资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师人才,雷军曾经打过 90 多个电话与对方沟通。甚至为了说服这位工程师加入小米,几位联合创始人轮流与他交流,最后终于说服这名工程师加入小米,这个过程足足花了12个小时。

在小米集团上市的那天,站在雷军旁边的有小米的六位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联合创始人及副总裁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刘德、洪锋。

其中黎万强曾是金山骨干,并且是雷军的老部下,特别擅长营销和交互;周光平来自摩托罗拉,在硬件开发领域有着多年的经验;林斌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经理,黄江吉曾负责微软商务服务器高性能数据分析系统,两位“大牛”技术实力相当深厚;洪锋曾经是谷歌中国区的第一产品经理;刘德是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工业设计硕士,主导设计。

为了找到这几位联合创始人,雷军同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这些“大咖”。后来,小米的这七位联合创始人与腾讯的“五虎将”、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闻名于世。因为有了以这七个联合创始人为核心的创业团队,小米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打造出爆款产品——Mi1,而小米也正是因为赢得这漂亮的第一仗,整个市场估值犹如“指数爆炸”一般增长。

从顶层设计做好股权架构

从小米的顶层架构安排方面看,创始股东在持股方式上进行了特殊安排,包括雷军、林斌在内的创始及合伙人在境外的股权,全部以信托方式持有;在控制权方面,雷军与林斌合计持有A类普通股669518772股,占总股本31.97%,根据AB投票权安排,投票权合计达到82.45%;在员工期权方面,经过九轮融资后仍超过了16%。

通过这种开放式股权机构,小米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以及核心员工都得到了相应的人力资本回报,具备长期而且充足的成长驱动力。而且,双重股权架构也能使小米的管理团队牢牢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会被掣肘。

正是在这样的股权激励体系之下,小米集团共有5500名员工获得以股份为基础的股权激励,平均每一位都至少获得32831股的激励。按照小米集团千亿美元市值计算,这些股权激励的价值约相当于1000万元人民币。换句话说,小米挂牌上市后,这5500名获得股权激励的员工将会实现人均千万元的收益,一夜之间实现财务自由。

上市的锣声响起,对很多人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成功和财富回报,对雷军来说,这仅仅是小米新的开始。如今,小米又踏上新的征程,与“世界级伟大公司”越来越近,要知道,这曾是雷军18岁的梦想。

合伙人治理的切身分享

小米的成功,离不开创始人雷军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创新思路,离不开好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回顾小米短暂而辉煌的历程,雷军喜欢分享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切身感受的经验与教训。

以下是雷军对他自己常说的十句话的深度解析,这十句既是雷军实战的提炼,也是小米的成功之道,可谓字字珠矶,在此与大家学习分享。

1.雷军:“很多人都说,找合伙人太难了,但我觉得很简单,你找不到人只是因为你花的时间不够多。”

雷军表示,当年在选择创办小米时,雷军“用excel表列了很长的名单,一个个找合伙人。”

小米公司发展到现阶段,无论是在商业模式上还是人才合作机制上都随着时代大环境的发展发生了很多变化,合伙人机制正慢慢影响着万千创业者。

2.团队第一,产品第二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3.找合伙人是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我们花费绝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就是找合伙人!其中搭建硬件团队花费时间最多。

4.合伙人各挡一面

做老板的要负责把整个班子团队搭好,小米今天的合伙人班子在今天是各管一块,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干吗,也不会管彼此。

5.用最好、最合适的人

员工招聘上,我们的做法是,要用最好、最合适的人。我一直都认为研发本身是很有创造性的,如果人不放松,或不够聪明,都很难做得好。你要找到最好的人,一个好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而是顶100个。

6.持续创业心态激发团队

员工有创业心态就会自我燃烧,就会更具主动性,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KPI考核什么的。创业心态有时更通俗地说就是热爱。

7.做好团队激励,让员工“爽”

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爽”字。做企业的管理者,要把姿态放得更低一点,去跟你的员工打成一片,听听他们到底想怎么爽,怎么给予他们参与感、成就感,怎么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

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王阳明的“天理即人欲”。我觉得让人爽的这个问题,每个企业都能想明白,主要是看你舍得不舍得的问题。

8.解放团队,组织结构扁平化

小米没有KPI,这个背后是以用户反馈来驱动开发,响应快速。这种力量是循环互动的,当你很认真地对待用户的时候,用户也会用心对待你。有玩者之心的团队,才会真正爱自己的产品,爱自己的用户,这才是解放团队真正的核心。

9.让员工成为粉丝,让粉丝成为员工

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让员工的朋友也成为用户;最后,要和用户做朋友。

对于使用小米的产品,我们玩笑地要求“让丈母娘也要用好自己的产品”。小米内部不仅要求让员工成为粉丝,甚至还尝试让粉丝成为员工。

10.客户服务,人比制度重要

传统做客户服务都强调制度,但是对于小米的客户服务,我们认为,人比制度重要。

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一个优势互补的时代,企业家只有调集企业内外所有人才的力量,才能造就大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9年风雨赋史诗,“小米”版中国合伙人如何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