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让我们的沟通,伤人于无形?

说起2018年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事件,便是44岁的女高管自杀,有人爆料是被高官语言批评,又被人事约谈施压,来自外界的指责,成了压在她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让我联想到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在宿舍中连杀4人,起因是他舍友在打牌时讽刺他人品太差,人缘不好。我们原以为刀枪杀人最厉害,却不料隐形的语言暴力伤人更无情。

然而这种语言上的暴力也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庭关系中的相互指责埋怨,职场中的恶意打压,甚至是网络到处谩骂的键盘侠。有时,连我们自己,很可能经常扮演者隐形暴力者,而不自知。

哪些属于隐形的暴力方式,我们如何避免?如何用非暴力的方式和别人沟通交流呢?《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给出了我们答案。

非暴力沟通.PNG

马歇尔.卢森堡是师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的心理学博士。他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终身致力非暴力理念(NVC)的宣传和培训。在50多年的非暴力沟通的实践经验中,他不仅教会人们用非暴力沟通在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实现有效的沟通,而且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促进了人类的和谐相处。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卢森堡博士的代表作,他在此本书里为我们揭露了隐形暴力的四种形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并且提出了使用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进行非暴力沟通,来帮助我们更加表达明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书中首先介绍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暴力沟通或者说异化沟通的几种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这些方式,导致了我们常感受到痛苦,蒙蔽了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爱

一,隐形暴力的四种形式:

1,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我们在平时接触很多的暴力沟通方式,不仅我们习惯对身边的人进行好坏善恶的评判,对陌生人我们也经常做出道德评判,流传的地域黑便是其中一种。公众人物也是道德评判的焦点,其中留下“人言可畏”自杀身亡的阮玲玉就是经典案例,道德评判像看不见的利剑,夺取了她芳华绝代的生命。

2,进行比较
我们从小到大的生活中充斥着比较,小时候父母会拿我们给小伙伴们比成绩,长大后我们会和周边的朋友同事比收入比业绩,结婚后我们和周围人比伴侣,比孩子。书中引用了《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的作者丹.格林伯格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和别人比较。这无疑是我们经常用到而又毫不察觉的暴力沟通方式。

3,回避责任
我们经常在沟通中将责任归于环境或者他人。比如我也想减肥,可是我没有时间啊,或者我就是懒没有自制力呀。有的时候父母会对子女说:都是因为你,让我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让我在别人面前没有面子。用这样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强人所难
我们在 与人 沟通特别是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比如子女,下属,学生沟通时,经常会使用命令和威胁的语气。如果他们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甚至会威胁他们会给他们以惩罚与教训。这种沟通方式下,可能他们短期内因为害怕会服从,然而长期的话必然会引起不满的情绪,甚至激化矛盾。

以上暴力的沟通方式都不利于解决问题,甚至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壁垒。那么如何打破沟通的障碍,顺畅的表达内心的想法,进行愉快高效的沟通呢?作者告诉我们要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二,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观察: 列举观察到的具体的行为,不要评论。
也许我们会认为观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然而却很少能够不带任何评价的描述观察结果。我们往往看到一件事就急于下结论。比如孩子考试不理想,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指责他们笨不聪明不努力。而是告知他们我们看到他们以前考试都是80分以上,这次考试只考了59分,希望和他们一起分析考低分的原因。进行不带评论的描述,这一步也是双方沟通的基础。

2,感受:清楚的表达内心的感受。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习惯隐藏自己内心的感受,而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老板批评了我们,我们的第一想法是心里嘀咕是不是这个老板对我有意见,而非表达自己的工作没有被认可很失落。如何清晰的表达感受,作者建议我们用具体的词汇比如开心,愤怒等来代替模糊不清的词语,比如很好,很差等,来让别人更清楚的了解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作者还告诉我们,示弱,有时会助于解决冲突。
其实在我们表达想法,我们很容易把原因归结于他人,相反,在表达感受时,我们更能回归于自身,关注我们自身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3,需求: 关注自身的需求。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的感受来源与自身而非外界。是我们自身需求的满足与未被满足,引起了我们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感受,进而导致某种行为。举个例子,面对不中听的话,我们可能会有四种不同的反映:1)自责 2)反击别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四种行为代表了我们成长的不同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我们是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我们需要对他人的行为负责,所以当我们没有满足对方的期望时我们会自责。第二个阶段变得只关注自身,面目可憎,我们选择反击,不再委曲求全,不顾别人的感受直接表达我们的想法。第三个阶段我们是生活的主人,我们认识到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无法对对方的行为负责。我们开始体会到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感受,达到非暴力沟通的最终目的: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4,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

我们提出请求,希望对方做出改变,从而满足双方内心的需求。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请求并不一定能够被对方理解,让对方做出我们预期的行动。因此请求帮助也是一个我们需要学习的沟通技巧。如下是提出请求的具体步骤和一些小技巧。

作者指出我们在提出请求时也具体越明确越好。含糊的请求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有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我们要学着告诉对方我们想要什么,而非不要什么。并且避免提出的请求太抽象。比如我们希望伴侣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希望孩子表现的更棒。这类请求往往并没提到需要对方做什么事情,结果就会让对方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完成。

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明确目的是什么,我们都需要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对方才能根据我们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反馈。同时我们在提出请求是最好表达我们的感受,这样对方才能更加乐于接受。

为了清楚我们表达的请求是否被正确的理解,我们还需要征求对方的反馈。我们可以在谈话结束的时候问下,我讲的清楚吗?我们在询问时应该充分的让别人感受到我们询问只是为了了解我们自己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

对方已经明确的知道了我们的需求,接下来我们就要观察对方最终的反应,以判断我们的请求是否被执行。我们可以通过询问来了解对方此时的感受和想法,最终确认对方是否接受了我们的请求。

作者还给我们我们两点建议。第一点在集体讨论时,要提前告知发言的目的,并清楚的表达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反馈。第二点就是在提出请求时,避免用命令的语气。在我们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不要去指责对方,更不要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真实的表达我们的需求,并兼顾对方的感受,在诚实和相互倾听的基础上达到与人建立联系的目的。

这本书不是枯燥无味的教科书,而是作者多年在演讲,培训,心理咨询时遇到的经典案例的总结,包含了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解决在家庭矛盾,职场谈判,种族冲突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同时为了加深理解,每章 还加入了练习测试部分,可以让读者自查是否掌握其原理,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推荐大家可以对书中经典案例的模仿,并在生活中的进行实践,最后潜移默化的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让矛盾化解于无形,使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我们的温暖和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不让我们的沟通,伤人于无形?)